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戰史風雲>

抗戰義士虹口公園壯舉感人 炸死侵華日軍司令

戰史風雲 閲讀(2W)

儘管1932年淞滬抗戰以南京政府的妥協告終,但正是從“一·二八”這天開始,日軍步步緊逼的侵略勢頭和囂張氣焰,受到了中國有力而頑強的抵抗。也正是這場抗戰,將全國人民的怒火、憤慨、愛國激情與抗日決心,統統點燃。

抗戰義士虹口公園壯舉感人 炸死侵華日軍司令

日前,記者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主戰場輾轉尋訪這些抗戰後倖存的遺址,他們分散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經歷歲月洗刷,無聲訴説着80年前的一個個故事,成為那場戰爭最好的註腳。

東方圖書館

蕩然無存只剩紀念碑

對一個國家而言,文化的毀滅就像人被刺中心臟一樣致命、一樣難以挽回。在淞滬事變的次日,日寇便將炮火傾瀉在東方圖書館——這座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圖書館上。昔日恢宏的東方圖書館如今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塊紀念碑,位於今天的寶山路584號上海市市北職業高級中學內。

東方圖書館是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圖書館,1924年建立,藏書達46萬餘冊,曾享有“東亞聞名的文化寶庫”、“亞洲第一圖書館”的美譽。

1932年1月29日,日軍飛機從停泊在吳淞口外的航空母艦起飛,向寶山路上的商務印書館總廠投下6枚重磅炸彈,印刷廠、製造總廠、棧房等建築頓成火海。馬路對面的東方圖書館也被潛入的日本浪人放火焚燒。46萬冊珍貴的古籍化為灰燼,就連十里開外的法租界,也從空中隨風飄下焦黃的《詞源》《二十四史》殘頁。

“高境廟紀念村”石牌坊

戰後家園重建的歷史見證

從上海地鐵三號線殷高西路站出門,走到逸仙路高架與殷高西路交叉處,車水馬龍,而東北側高境源廣場上,一座牌坊經過歲月洗刷,早已有些斑駁,透着歷史的滄桑。

這座水泥結構三間四柱重檐式牌坊,即“高境廟紀念村”石牌坊。以如今的眼光看,牌坊不高大、不氣派,但其承載的感人故事卻讓人難忘。

牌坊簡介中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當年的故事。歷史資料記載,當時,僅有幾十户人家的廟行鎮,在1932年幾乎全鎮盡毀,無辜的遇難百姓達12人,被燒房屋57户243間。“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日軍侵佔上海,民居大多遭到毀壞,直到當年5月日軍撤退,居民陸續迴歸之際,才發現苦無棲身之所。南洋僑胞為此捐鉅款重建民居,讓居民有所庇護。

石牌坊正是由此而來。

在上海,這樣的紀念石牌坊還有兩座。它們的存在,使我們對歷史並非無從憑弔,使每一位路過看到或主動尋訪之人,都不由去思索這裏曾經發生的血與火。

在牌坊附近居住的羅先生告訴記者,這座牌坊本來不是位於這裏,而是長時間“屈身”於一家集貿市場的三輪車棚中,直到10年前被發現,當地才請來文物、規劃部門和同濟大學專家,將牌坊從集貿市場中“救”出,以每小時“走”15釐米的速度,前後4天時間,將牌坊安置到馬路對面的高境源廣場。

虹口公園

侵華日軍司令被抗戰義士炸死

沿着地鐵三號線從殷高西站出發,坐四站車到虹口足球場,穿過綠意葱葱的魯迅紀念公園,在一水之畔,有一座頗顯雅意的梅園。初來乍到的人或許很難想到,這裏曾是“一·二八”事變後“虹口公園爆炸案”的發生地,見證了中韓兩國志士聯手抵禦日本侵略的義舉。

“梅軒這個亭子是1994年由虹口區政府投資建造的,1998年建造了尹奉吉義舉現場石碑,以紀念1932年4月29日發生的虹口爆炸案。”梅園的工作人員給記者講述了虹口爆炸案的來龍去脈,如今的魯迅紀念公園所在處正是當年的虹口公園。

“一·二八”事發後,在英、美等國調停下,中日雙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在談判過程中,上海的日本軍政要人決定借4月29日慶祝“天長節”的機會,在虹口公園舉行所謂的“淞滬戰爭祝捷大會”。對此,上海愛國軍民無比憤慨,決議搗毀這個所謂的“祝捷大會”。但日寇規定只准朝鮮人蔘加,於是,他們最後聯絡到了尹奉吉。

4月29日,尹奉吉帶着裝有炸彈的水壺和飯盒順利進入虹口公園。在典禮儀式舉辦過程中,當日本人一起唱國歌時,尹奉吉將炸彈擲向主席台。日本侵華軍總司令白川義則被炸得血肉模糊,5月26日傷重不治而死,此外還有十餘名日本高級文官武將被炸傷。尹奉吉自己也被炸成重傷,並被當場逮捕,同年12月被押送日本,在石川縣金澤日本陸軍基地內慷慨就義。

如今在魯迅公園內,依然保留着尹奉吉投彈殺敵的紀念碑,還有一幢亭閣,記錄着這段攜手抗敵的歷史。

戰火紛飛

點燃全球華人愛國熱情

“一·二八”抗戰打響後,中國共產黨積極支援十九路軍抗日,發出宣言和鬥爭綱領,通過上海黨組織發動羣眾,支援前線。上海市民和全國各地羣眾組織起義勇軍、敢死隊、情報隊、救護隊、擔架隊、運輸隊、宣傳隊、民工隊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形成強大的十九路軍編外軍團。

戰火中,各種援助物資、資助款項紛紛投向上海:“在美國、加拿大的華僑,捐贈鋼盔;馬尼拉華僑,捐贈汽車;古巴、菲律賓華僑,捐贈飛機;在滬外國友人、商人,捐贈藥品、銀洋等”。1天之內,上海籌設起幾十個傷兵醫院;5天時間,上海受捐棉衣褲3萬餘套。

如美國作家、當時在上海採訪的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復始之旅》一書中所説:上海一·二八之戰對中國人民的思想產生了永久不可逆轉的影響。它使中國許許多多青年人相信,如果全國團結一致進行愛國鬥爭,中國就是不可戰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