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白領健康>

四個運動減低坐班族久坐危害

白領健康 閲讀(1.77W)

目錄

四個運動減低坐班族久坐危害

第一章:四個運動帶走久坐不適

第二章:上班族久坐不累的祕訣

第三章:久坐上班族的簡單健身操

上班族們一天大量的時間都是坐在辦公桌錢伏案工作,長時間下來身體危害重重。那麼,上班族的久坐危害有哪些?如何緩解久坐危害?下面小編為您盤點的久坐不累動作趕緊來學習下吧。

四個運動帶走久坐不適

電腦的廣泛使用使信的問題越來越凸顯,而對久坐者來説,最常見的不良症狀就是眼睛模糊乾澀、頸椎腰椎痠痛、腿部麻木沉重,很多人為此感到煩惱。其實,在工作中學會自我保健能有效趕走這些不適,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康復科主任燕鐵斌教授為“久坐一族”介紹了四個保健運動:

眨眼

緊眨雙眼數次,然後使雙側眼球依次左視、右視、轉動。如此重複十次後再作遠方凝視一分鐘。

這樣做有利於放鬆眼部肌肉,活躍眼部的血液循環。

轉頭

先抬頭儘量後仰,再把下額俯至胸前,使頸背肌肉拉緊和放鬆,然後緩慢作頭部的圓周運動,並向左右兩側傾斜10~15次。再將腰背靠在椅背上,兩手在頸後抱攏片刻。這樣對頸部甲狀腺和甲狀旁腺也有良好的作用,有利於精神恢復。

叩腰

雙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後,以雙手拳揹着力,有節奏地、交替呈彈性叩擊骶部。手法要平穩,力量由輕到重,有振動感。可先從骶部向上叩擊至手法不能及為止。再向下叩擊至骶部,從上至下,如此反覆。

踮腳

將兩腳的腳後跟踮起來,只用腳尖着地,兩腿不停地上下抖動。隨着兩腿的肌肉不停地收縮和放鬆,會帶動膝關節和踝關節不停運動,能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供給下肢更多的養料和氧氣,可有效避免久坐之後帶來的腿部麻木沉重。

上班族久坐不累的祕訣

1、大腿與地面平行。

將椅子調高,使大腿與地面平行,可以降低對肌肉、肌腱和骨骼的壓力,預防肌肉骨骼疾病;選擇靠背椅,在腰部放一個捲起的毛巾或靠枕;手、手腕和前臂在一條直線上,使小臂放在辦公桌上時肘部成直角;頭部和身體保持直線,稍微前傾;肘部應靠近身體,彎曲90—120度為宜;雙肩放鬆,上臂自然下垂;雙腳平放在地板上;椅子最好加個墊子。

2、呼吸練習。

深呼吸,當腹部鼓起時,屏氣3秒鐘後呼氣,能緩解疲勞。

3、減少重複動作。

重複動作必然導致疲勞和壓力。電話等常用物件應保持在手臂範圍內;可以左右手換着使用電腦鼠標。

4、與電腦屏幕保持健康距離。

電腦屏幕應該位於正前方至少50釐米,屏幕高度應該略微低於雙眼高度。屏幕不應正對窗口,以免反光。

5、經常遠眺和眨眼。

為了防止眼睛乾澀和疲勞,眼睛焦距應經常變換,眺望遠處或經常眨眼,都有助於保持眼睛濕潤。

6、保持鍵盤等辦公用品清潔。

鍵盤和電話等辦公設備容易滋生細菌。辦公桌隱藏的細菌甚至比馬桶坐墊還要多,長時間坐在其附近,呼吸道就會受傷害。

7、整理凌亂辦公桌。

辦公桌上雜物太多會使人容易發脾氣、暴躁。

8、放幾張家人的照片。

放家人或朋友的照片、一個盆景、喜愛的海報、油畫,以及帶來快樂記憶的紀念品等,都可以讓你的心情放鬆。

久坐上班族的簡單健身操

手部運動

1、將十指環環相扣,靜心寧神,深深呼一口氣。

2、將手臂向外伸直,吐氣,向外用力。重複3-4次。

3、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拇指按住左手腕,用其餘四指將左手拇指往下壓,吐氣。重複做幾次,然後換手再來。

4、左手掌心朝上,手指伸直,將小指往下壓,吐氣。

轉動手腕,順時針與逆時針轉動各5-10次。將兩手上下襬動,放鬆。

1、十指交握放在腦後,重量置於手和手臂,將頭往下壓,脖子伸直,深呼吸5次。

2、將右手置於左耳,輕輕勾住,讓頭傾向右方,做深呼吸5次,重複數次後換左手練習。

3、慢慢旋轉頸部,順時針、逆時針各5次。

4、將肩膀提高,吐氣並放下,重複4-5次。

5、晃動肩膀,向後5次,向前5次。

6、臉向右看後下方,重複3-5次,再反方向進行。

7、放鬆坐着,手臂垂直平放於膝,然後抬頭挺胸,二者交替運動3-5次。

腳部與足部運動

將腿彎曲提起與胸平行,提起、放下各5次,可讓你倍感舒適。

順時針、逆時針轉動腳踝各10次。將腳趾併攏,彎曲向上,伸直向下交替做5次。

腳平貼於地然後換腳,重複練習20-30次。

手部與臉部運動

1、用指尖按住頭頂部,上下移位(輕按)。

2、用指尖輕輕由太陽穴按摩到下顎處。

3、食指與拇指捏住上眼皮,向外拉,反覆多次。

4、沿着面頰骨按摩眼睛四方。由鼻孔旁向外按摩至下顎,再回到原點。沿着下顎向下按摩。下顎左右轉動各5次。手掌按住鼻尖做圓周運動,每個方向5次。 捏住耳骨向上、向下、向外拉各3次,然後向前、向後各轉動3次。

總結:久坐對於人們來説危害着實不小,人們應該儘量避免久坐,但是對於坐班族來説久坐避免不了,但是可以採取一些緩解方法減低久坐危害。(文章原載於《揚了晚報》,作者:寧導,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