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嬰幼兒>

寶寶多做小遊戲可預防或糾正感統失調

嬰幼兒 閲讀(3.12W)

你的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讀書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非常抗拒剃頭洗臉洗澡、好動但一天到晚一刻也不閒……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可能患上了“感統失調”,但“感統失調”不是病,只是會削弱人的認知和適應能力,家長想要預防,一起來看看本文,小編教你如何預防或矯正“感統失調”。

寶寶多做小遊戲可預防或糾正感統失調

寶寶很聰明,但是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讀書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寶寶很可愛,但非常抗拒剃頭、洗臉和洗澡;寶寶很好動,一天到晚一刻也不閒……

當孩子出現這些表現時,身為父母的你會怎麼想?是孩子太調皮?還是孩子有逆反心理,故意和自己作對?早教專家提醒父母和老師,對於那些行為古怪、笨手笨腳、多動或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不要簡單地把他們當作“問題孩子”來對待,因為這些孩子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

“感統失調”不是病

“感統失調”不是病,但會削弱人的認知和適應能力。

談起自己的孩子,君君媽有些無奈和無助:“我的孩子今年4歲,特別粘人,做什麼事情都要人陪着,不能獨立;每天還抗拒刷牙、洗臉,洗澡,更是每次都哭着完成;對疼痛反應異常敏感;怕黑。”

孩子“感統失調”的問題,在國小低年級也常有表現。小欣的媽媽告訴記者,小欣上課坐不住板凳,寫字時常會顛倒,比如把“95”寫成“59”,把“快樂”寫成“樂快”,讀書經常會出現跳讀和漏讀。

這些常常被理解為孩子頑皮和馬虎不細心的問題,其實往往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但“感統失調”不是病,只是兒童大腦成長中很輕微的問題,一般來説,在12歲之內進行鍼對性的訓練可以調整為正常。

過度呵護會導致“感統失調”

孩子剛玩了一會兒水,家長立馬阻止,就怕玩水弄濕了衣服;寶寶想自己吃飯,卻弄得桌子上和身上都是湯和飯粒,家長趕緊搶過碗勺餵給他吃;寶寶看到路邊的泥巴彎身去抓,家長見了趕緊阻止,怕弄髒了寶寶的衣服和皮膚……

殊不知,家長們的好心呵護,可能會增加寶寶“感統失調”的機率。因為家長的干涉,大大降低了寶寶們用感官感知世界的機會。嬰幼兒時期,由於生活和活動空間小,他們沒有了爬、滾、跳、躍、翻跟斗的機會。冬暖夏涼的室內温度,讓他們失去了感受酷暑嚴寒的機會。再大一些,玩電腦、看圖書、看電視成了孩子的日常娛樂,活動越來越少,放學回家後甚至被圈在家中不能出門。

“近年來,大城市中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它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早教專家表示,除了家長後天的養育不當之外,目前已知早產、宮內發育遲緩、出生窒息缺氧、母親產程延長、臍帶繞頸、胎盤老化、出生前胎兒胎心降低等都可能導致寶寶感統失調。此外,準媽媽在妊娠期間接觸某些化學物質,或是長期卧牀、濫用藥物、陰道流血保胎、感染病毒、飲食不正常等也可能影響寶寶的感覺統合。

小遊戲可以預防或矯正“感統失調”

跳皮筋、彈玻璃球、丟沙包……在當日的大講堂上,早教專家指出,這些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受推崇而被現代家庭所擯棄的遊戲,其實都是很好的感統訓練遊戲。

“人體有五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知覺和聽知覺。一個人的這些感覺系統過於敏感,或過於遲鈍,都會出問題。”以前庭覺為例,感覺太遲鈍的孩子會不停地尋求刺激,因此顯得很好動甚至脾氣暴躁;而太敏感的孩子,則可能長期處於不安全感之中,對運動感到恐懼和厭惡,“比如不肯盪鞦韆,不肯滑滑梯,不肯參與小朋友的遊戲,這些都是前庭覺防禦的表現”。

此外,“躲貓貓”也是比較適合鍛鍊觸覺和平衡能力的遊戲,當孩子用被子、窗簾等介質擋住身體,屏住呼吸,保持不動,全神貫注地儘量不讓大人找到時,就可以充分地鍛鍊孩子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力。另外,平衡能力差的孩子還可以經常跳繩、走台階、做單腳站立的動作。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則是聽覺、視覺統合失調,在家裏可以讓孩子多練習夾豆子、穿鞋子、聽故事、扣鈕釦、繫鞋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