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嬰幼兒>

讓寶寶愛上吃藥法

嬰幼兒 閲讀(2.09W)

目錄

讓寶寶愛上吃藥法

第一章:五大妙招讓寶寶快樂吃藥

第二章:為寶寶正確喂藥的方法

第三章:寶寶吃藥9誡

寶寶在生病時家長最大的困擾就是孩子不乖乖吃藥,要確實沒有美味食物能吸引小朋友。那麼,如何讓寶寶乖乖吃藥呢?正確為寶寶吃藥的方法是什麼?寶寶吃藥誤區有哪些?

五大妙招讓寶寶快樂吃藥

餐前喂藥

服藥時間最好是在餐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嬰兒在略有飢餓感的情形下,比較會主動將藥吞下去,也較少出現嘔吐的情形。

坐姿或半坐卧姿

大點孩子可讓他自己端坐,小寶寶則一手扶抱孩子,讓孩子呈半坐的姿勢,家長將藥倒入喂藥器中,另一隻手將喂藥器放在孩子口內,然後把寶寶嘴巴閉上,直到藥物全部吞下;藉由重力協助,讓藥物順利進入消化道,吃完藥後,也維持這樣的姿勢至少15分鐘,以免因打嗝嘔吐導致嗆傷。

善於利用工具

目前協助寶寶吃藥的小工具有很多,包括:藥匙、滴管、喂藥器、奶瓶等,都是給孩子喂藥時的好幫手,有些診所也會免費提供。偶爾可以不定時更換喂藥的工具,增加樂趣與新鮮感,也有助於順利服藥。

改變味道

小朋友抗拒吃藥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藥的苦味或氣味不佳,通常藥師在調劑時,會在藥粉中加一點糖粉,以甜味來掩蓋藥的味道。

建議家長可在藥中加少量糖粉,大一點的孩子可鼓勵試着自己動手調劑,例如請小朋友依循家長指令,將藥水先倒入有蓋小藥杯中,再倒入藥粉,接着灑上糖粉,蓋上蓋子搖勻,讓孩子在自己動手做的樂趣中,順利吃下。

鼓勵再鼓勵

通常三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懂事,不宜再強制灌藥,此時應以鼓勵、誘導的方式,例如講故事、送小貼紙等方法,記得一旦談定條件,當小孩子順利吃藥後,不可爽約,以免下次因失去信任而失靈。

為寶寶正確喂藥的方法

方法1:從“下頜部”喂藥不會嗆咳

給孩子喂藥,成人都是參照自己吃藥的方式———張口、灌藥、吞下。但半歲以下的孩子吞嚥功能不完善,灌藥雖然簡單,卻難免太急引起嗆咳和嘔吐,並不是好方法。要讓小寶寶比較輕鬆地吃藥,姿勢一定要正確。先把寶寶的頭抬高,讓臉側偏,然後將勺或吸管從下頜部(口腔靠下牙的一側)伸進去慢慢喂藥,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來,等孩子把藥吞下了再拿出來。

方法2:孩子吃藥嘔吐咋辦

孩子小時吞嚥功能不好,吃奶都會吐,吃藥更是如此。這種嘔吐是無意識的,只要是喂藥後不久,吐掉的藥量都要及時補回,否則達不到藥效。但3歲以上的孩子吃藥嘔吐常常是家長慣的,孩子不願意吃,吃藥就覺得噁心,這個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所以也要從小引導,方法和上面講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實在不肯吃藥,嫌藥苦,特別是片劑的藥,可以用孩子愛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兑着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嚴格按照藥物説明書上的量來控制,否則也會失效。牛奶可能和藥物起反應,不建議和藥物摻在一起。

方法3:鼓勵大孩子自己吃藥

孩子到了2歲,多半已經學會自己用勺。這時孩子生病,除非身體很虛弱,如果精神和食慾還不錯,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吃藥並給予讚揚。一旦孩子覺得自己吃藥是很勇敢的事,今後就不害怕吃藥了。不過,這有賴於從小的潛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時,不願意吃藥,家長不忍心強迫,想着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針,結果強化了孩子不吃藥的想法,畢竟打針的副作用和風險性要比吃藥高很多。有的家長則把吃藥當成懲罰手段,孩子不聽話就嚇唬説要吃藥,還強調是苦藥,孩子當然更加不願吃藥。

小孩3至6個月時,要適當給他們喝多種口味的果汁和湯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湯、芥菜湯(湯要是滾湯,裏邊不加鹽)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讓孩子慢慢適應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藥的時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長什麼東西都帶頭吃,對孩子也有很好的影響。

方法4:吃藥要謹遵醫囑

所謂謹遵醫囑,就是要嚴格聽從醫生的指導,醫生説藥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隨意加減,減了沒有藥效,加了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反應。

每次的藥量需要精心計算好。只有在吃藥立刻嘔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補回相應的量,否則該吃多少就是多少,就是吃藥後半個小時嘔吐了也不用加。醫生若一次開了好幾種藥,只要沒交代分開吃,通常都可以把幾種藥混在一起吃,但要注意搭配後不能放太長時間。

另外,思密達和嗎叮嚀必須在飯前(含喝奶前)半小時吃,前者是讓腸黏膜形成保護膜,後者是促進胃腸排空,不提前吃就沒有效果。但多酶片是開胃的藥,要和食物一起吃才有作用。其他消炎、清熱、退燒的藥物,飯後吃即可。若孩子頻繁嘔吐,則最好在兩餐之間吃藥。

寶寶吃藥9誡

錯誤一:用茶匙給孩子喂藥

如果父母每次都是用茶匙給孩子喂藥,那麼將冒兩種風險——用藥過量或用藥不足。用藥過量會損害健康,而用藥不足又達不到治療的效果。如果一個茶匙可以量出5毫升的藥,那麼在你給孩子喂

藥時,就可能量出4到9毫升之間的任一劑量。

正確做法:用帶有標準刻量的用具給孩子喂藥。小嬰兒不會吞嚥時,可以用喂藥滴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喂藥器或專門給孩子用的藥匙。這些東西在藥店可以買到。

錯誤二:沒有遵循“用前搖勻”的指示

如果在藥瓶的標籤上寫着用藥前搖勻,那一定是因為需要在使用前分散有效成分,否則,沒有搖勻就直接服用,最先服用的2/3的藥液會比規定的濃度要淡,藥性不足,而剩下的1/3又太濃,服用後會有損孩子的健康。

正確做法:遵循藥瓶標籤上的指示,每次服用前先搖勻。

錯誤三:不必要地用藥

很多時候,孩子喉嚨痛、流鼻涕或咳嗽是不需要服藥的,即便你給孩子吃了非處方藥,它也只能對付表面的症狀,卻去不了病根。例如孩子因為身體的某個器官感染細菌而發燒,你給他吃退燒藥也只能讓他身體舒服一點,卻不能治癒感染。

有的非處方藥還會帶來副作用,比如治療感冒的藥物就常常引起孩子磕睡,與其漫無目的地用藥,還不如只針對困擾孩子的某種症狀用藥。而且在給孩子同時服用幾種藥物前要仔細閲讀説明,假如他們含有相同的成分,一定要小心不要使孩子因為服用幾種藥物而造成某種成分的過量吸收,這可能帶來身體的傷害。

正確做法:對症用藥,減少不必要的用藥

錯誤四:沒有按孩子年齡用藥

給嬰兒和給幼兒用的藥物濃度是不同的,比如同樣是撲熱息痛,如果你給幼兒服用嬰兒劑量,孩子服用的藥物有效成分就不足,反之,如果給小嬰兒服用了幼兒用劑量,藥物的有效成分就過量了。一兩次這樣的錯誤或許問題不大,但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就會帶來肝臟的損害。

正確做法:每次給孩子服藥前,都要非常仔細地檢查瓶貼上的劑量指示,嚴格按照年齡和體重計算服藥量,而且,不要隨便把成人用藥給孩子服用。

錯誤五:給嬰兒服用治療痢疾的藥物

隨便給嬰兒服用治療痢疾的藥物可能又造成便祕,2歲以內的孩子服用此類藥物還可能帶來其他問題,所以要謹慎使用。另外,換一個角度想,腹瀉可以把消化系統內的黴菌排出體外,而治療痢疾的藥物可以對付胃腸感染,卻又可能導致黴菌在體內停留。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輕微腹瀉,儘量給他吃流食,若有必要也可以服用電解液。在最開始的8到12小時內,先暫停食用奶製品,代之以清淡食物,腹瀉很快就會好轉。

錯誤六:服用過期藥物

有些藥物比其他藥物的有效期要短,更新更快。服用已經過了有效期的藥物,很難把握它的作用,也許失效不起作用,也許藥性更強了,這都對身體不利。

正確做法:為安全起見,每3個月檢查一次家裏的藥箱,把那些已經過期或拿不準的藥物及時清理掉。

錯誤七:在孩子睡前使用解充血藥

使用此類藥物的一種副作用是使孩子煩躁不安,不易入睡。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流清鼻涕,保持屋內濕度或洗一個淋浴都能讓他感到舒服。採用這種物理的而不是藥物的方式就不會帶來副作用。

錯誤八:將藥品放進其他容器內

不要把一種藥放進其他的瓶子或小盒裏,如果在新的容器上你做的標註不清楚,比如名稱、服用劑量、有效期、副作用等等信息寫得不明白,很可能造成在使用的時候犯錯誤。如果你給孩子服錯了藥物,或者用量不足或過量,後果是很難預料的。

正確做法:保持藥物原來的包裝。

錯誤九:持續服用不見效的非處方藥

很多父母在扮演醫生的角色時,總是希望孩子吃了藥就會好,但如果在給孩子服用了一種非處方藥兩三天後還是沒有緩解或好轉,就不要再耽擱了,你需要帶孩子去看醫生。還有,孩子發高燒或劇烈腹瀉或嘔吐,都需要及時去醫院,由醫生來診斷並開處方。

正確做法:如果你給孩子服用的非處方藥不能緩解他輕微的症狀,帶他去看醫生。

總結:寶寶們不喜歡吃又苦又難吃的要是正常現象,這就要媽媽們顯示各種神通讓寶寶乖乖吃藥,但是還以注意的是別陷入寶寶吃藥的誤區。以上小編為您盤點的絕對有用,好好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