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嬰幼兒>

母嬰健康 總對孩子説“不”會壓制創造力

嬰幼兒 閲讀(3.23W)

為什麼許多中國孩子缺乏創造力和自主意識,不能快樂、樂觀地生活?其實,許多答案就藏在家長每日與孩子的互動中,下面這5個想不到的日常舉動,就可能阻礙了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母嬰健康 總對孩子説“不”會壓制創造力

1.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成長階段特別喜歡玩泥巴、沙子,或在野外亂跑、在地上打滾。這時,幾乎所有家長都會下意識地阻止:“太髒了,不許玩!”

解讀: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也是學習一些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英國牛津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心理和兒科部主任約翰·理查説:“充分的科學證據顯示,讓孩子在遊戲、運動中隨心所欲地弄髒自己,有助於身心健康。”家長這種行為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阻斷了孩子對自然界的認知,縮小了探索空間。因此,家長不妨陪孩子一起在野外遊玩,適時教給他們一些知識,同時避免受傷。

2.孩子想自己拿着勺子吃飯,卻笨拙地弄得到處都是。這時媽媽一把奪下勺子説:“別玩了,弄得到處都是,媽媽餵你!”

解讀:像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是孩子最早鍛鍊自主意識和動手能力的機會。此時若家長因不耐煩或誤解孩子在玩而粗暴打斷,並且代勞,就容易扼殺孩子的獨立意識。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坐在專用的、高矮合適的椅子上,盛上小半碗飯,耐心地讓孩子自己吃下去。若不小心弄到外面,切不可不耐煩地批評呵斥,而要糾正孩子拿勺子等的姿勢,並給予鼓勵。

3.吃完飯,孩子步履蹣跚地走到廚房,伸出小胳膊,説:“媽媽,我幫你洗碗。”媽媽卻不耐煩地打斷孩子:“一邊玩去,把衣服弄髒了,還得我給你洗。”

解讀:孩子眼裏的勞動原本就像遊戲一樣,既好玩,又能學到技能,從而養成愛勞動的習慣。但家長的話卻會讓孩子認為,勞動是不愉快的苦差,以致成年後都不愛勞動、不愛乾淨。家長在孩子表現出勞動熱情時,切不可粗暴拒絕。不妨幫孩子開小水流,讓他踩在小板凳上,看着他洗碗。如果水濺到身上或不小心打破碗,一定要趕緊安慰、鼓勵,以免讓孩子害怕勞動。

4.孩子上學時,多數家長會説:“你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不懂的不要亂講。”

解讀:中國傳統思想是隱忍、含蓄的,因此大多數家庭在教育思想上偏於收斂,不讓孩子練習説話,生怕老師説、同學笑話。結果讓孩子變得只知道接受、從眾,缺乏創造力,甚至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應鼓勵孩子不懂就問,而且要當面問,但要提醒孩子講禮貌,比如問前舉手等。

5.中國家長最常説的一句話莫過於:“你讀好了書就行,什麼都不要你做。”

解讀:中國人大都希望孩子搞好學習就行,對思想品德、勞動意識不重視。但一個心理健康者,除了智商高,情商、動手能力等都很重要。因此,家長不要放棄這些培養孩子責任感的細節。多鼓勵孩子做家務、交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