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民俗>節氣>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生之道

節氣 閲讀(4.79K)

中醫養生專家告訴我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寒露時節,大家一定要注重養陰潤肺哦!讓我們一起來跟着中醫專家學學吧!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生之道

寒露養生重在養陰潤肺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當初他們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氣候中,同一時間太陽位置的高低也不同,於是他們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觀察竹竿影子的長短變化,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長的那一天為冬至。

逐漸他們又發現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晝夜長短相等的時候,便又定為春分秋分,由於二分二至相隔的時間太長,無法滿足生產上的需要,又陸續制定了其它的節氣,秦代時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處暑、白露、霜降,到了兩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全部確定並和我們現在的二十四節氣完全相同。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於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史書記載“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由於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祖國醫學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秋季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時説,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葱、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我在多年的臨牀診療中發現,每到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為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於形成血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我建議大家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寒露節氣養生

諺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時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儘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起居調整

秋季涼熱交替,氣温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是一條很好養身之道,而“一場秋雨一場涼”,提醒我們要隨着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説“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涼意甚濃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初秋白天氣温高電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條件許可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淨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飲食調養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説,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脱落和大便祕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蔘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温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蔘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精神調養

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中醫養生專家 談寒露最佳飲食

寒露節氣,隨着陣陣秋風的勁吹,温差逐漸加大,間暖間寒的晚秋時節到來了。在寒露節氣,首席中醫養生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提示我們,寒露最佳時令飲食是:栗子、核桃。

核桃——長壽之果

核桃又名胡桃,它與扁桃、腰果、榛子一起,並稱為世界四大幹果。其營養豐富,在國外被稱為“大力士食品”、“營養豐富的堅果”、“益智果”;在國內則享有“萬歲子”、“長壽果”等美稱。其卓着的健腦效果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推崇。

中醫學認為,核桃性温、味甘、無毒,入肺、腎、肝經,有補腎養血、潤肺納氣、潤腸止帶、強筋健骨、通潤血脈、潤肌烏髮、固牙齒、補虛勞等功效。《神農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唐代孟詵《食療本草》中記述,吃核桃仁可以開胃,通潤血脈,使骨肉細膩。宋代劉翰《開寶本草》中記述,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潤肌,黑鬚發,多食利小水,去五痔。”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核桃仁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温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腸風”等功效。

現代科學認為,核桃營養豐富,其仁含蛋白質15.4%,含脂肪40%~63%,含碳水化物10%,還含有鈣、磷、鐵、鋅、胡蘿蔔素、核黃素及維生素A、B、C、E等。核桃中的磷脂,對腦神經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仁的脂肪中71%是亞油酸,12%是亞麻酸,這些不飽和脂肪酸能淨化血液,清除血管壁雜質,消耗體內積蓄的飽和脂肪,因此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動脈硬化。核桃仁中含有鋅、錳、鉻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常食核桃,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非常適合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病人食用。核桃仁的鎮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顯,冬季,對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療效極佳。核桃是食療佳品,無論是配藥用,還是單獨生吃、水煮、做菜均可。

總結:寒露養生,重在養陰潤肺。多聽聽中醫養生專家的建議,還是很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