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飲食誤區>

肥豬肉到底是不是十大營養食物 肥肉竟不是致胖元兇

飲食誤區 閲讀(1.66W)

BBC説肥豬肉是十大營養食物?等等,原研究可不是這麼説的。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中主要是飽和脂肪酸),它好像"壓縮餅乾"那樣,與瘦肉同樣多的肥肉中,肥肉能夠供給人體更高的熱量。脂肪還含有人體需要的卵磷脂和膽固醇。下面和本站一起來看看吧。

肥豬肉到底是不是十大營養食物 肥肉竟不是致胖元兇

較真要點

1、BBC確實有這篇報道,來源是PloS ONE雜誌的一個研究論文,但BBC也當了一回標題黨,對原文解讀也有誤。

2、評價食物的好壞,僅從單一成分分析是遠遠不夠的,BBC的解讀方式對讀者起到了錯誤的引導,讓讀者誤以為有益成分含量高就可以多吃。正確的評價方法一定是要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

3、用肥豬肉補充單不飽和脂肪酸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肥豬肉還有約37%的飽和脂肪酸,人體攝入飽和脂肪酸過多,會增加高血壓、高脂肪、高血膽固醇的風險。

4、拘泥於某一食物的單方面營養沒有意義,食物是否有益於健康,看的是飲食模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合理搭配、平衡膳食可以保證健康。

近日,一條BBC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英國科學家在分析1000種食材後,評選出100種最營養食物,肥豬肉憑藉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且能提供維生素B和礦物質,一路過五關斬六將,躋身於第八大營養食物。

讀完這條新聞,很多人可能會心生疑惑:這還是我認識的肥豬肉嗎?別急,我們慢慢來看。

這個新聞是真的麼?

首先,這個新聞確實是真的,是今年年初發表在BBC網站上。

文章內容來源於PloS ONE雜誌的一篇韓國研究人員的文章。該雜誌是美國綜合類學術刊物之一,也算是正規刊物。BBC只是將這篇學術文章通俗化地解讀了一遍。但是很遺憾,這次BBC也做了過於簡化的誤讀。

這篇論文實際上是利用基於數據驅動的一種分析方法(Data-driven analysis methods)分析了1000種以上食材的基本營養數據,試圖對能夠提供日常營養需求最佳平衡的成分進行了排名。簡單來説,這個排名是指哪種食物更適合用於膳食配餐,排名高食物和其他食物一起吃的時候,會更可能的滿足你每日營養需求。所以,這個排名並不是指營養價值最高的食物排名。同時,原文中的Nutritional fitness(圖3)是指營養適用性指數,而不是BBC所説的Nutritional Score。而BBC關於肥豬肉上榜的理由在原研究中也沒有看到。

肥豬肉到底是不是十大營養食物 肥肉竟不是致胖元兇 第2張

這個排名合理麼?

原論文排名有他的道理,但是如果按BBC新聞所説,因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就把肥豬肉列為“十大營養物質之一”,是肯定不合理的。

評價一種食物是不是營養豐富,要進行綜合分析評價。那麼,什麼才是綜合分析評價?請看下圖。

所以,評價食物的好壞,僅從單一成分分析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排名對於人們進行膳食營養的補充也沒什麼指導意義。BBC的解讀方式對讀者起到了錯誤的引導,讓讀者誤以為有益成分含量高就可以多吃。正確的評價方法一定是要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

同時,我也經常提醒大家的:沒有所謂的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就如漢堡包這樣大家公認的西式垃圾快餐,如果和水果、蔬菜等搭配起來吃,也能吃的得很健康。所以,與其看單一食物的排名,不如關注“飲食模式”,關注“膳食搭配”。

肥豬肉真的可以多吃嗎?

脂肪酸分三大類: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確實在人體中具有降血糖、調節血脂、降低膽固醇等作用。而肥豬肉也確實含有比羊肉和牛肉高的不飽和脂肪酸。

但是,如果你因此開始選用肥豬肉用來補充單不飽和脂肪酸,那就大錯特錯了。

豬肉中除了有含量較高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外,還有約37%的飽和脂肪酸。這意味着,在補充不飽和脂肪酸的同時,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在蹭蹭蹭上漲。人體如果攝入飽和脂肪酸過多,就會引起高血壓、高脂肪、高血膽固醇,這可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所以看到這則新聞後,想通過吃肥豬肉來補充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同學們,勸你們還是選擇其它代替,比如日常炒菜時用橄欖油,橄欖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74%,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

還有文章説每天可攝入6湯匙肥豬肉,依據是GB28050-2011中給出的脂肪膳食營養素參考值為≤60克。但是請注意!這60g是你全天脂肪的攝入量,一天中,你吃的雞蛋、喝的牛奶、中午吃的葷菜、炸薯片等零食、甚至植物油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補充體內的脂肪含量。在此基礎上還要再吃6勺肥豬肉?再好好想想。

肥豬肉到底是不是十大營養食物 肥肉竟不是致胖元兇 第3張

食用誤區

肥肉不是致使肥胖"元兇"

人們常有這樣的疑問:"有的人為了防止肥胖,一點肉也不吃,可到頭來照樣胖;可有的人經常吃肉卻不見肥胖,這是為什麼?"

的確,肥肉和油光滿面的樣子是很容易讓人聯繫在一起的。給人的印象是,吃肉是致胖的元兇。但事實上,不吃肉變瘦了是因為它減去了肉中含有的那部分熱量,"瘦"是自然的事。若把不吃肉改為不吃其它東西,如改為不吃魚,即減去吃魚吸收的那部分熱量,結果也是一樣。

防止肥胖的根本原理是控制飲食的總熱量。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是互相聯繫的。通過體內的化學反應,糖可以變成脂肪,蛋白質也可以變成糖、變成脂肪。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並沒有天天吃肥肉,但吃了過量的

糖與蛋白質,總熱量超過了人體消耗的熱量,也會發胖。因為胖的原理主要是能量失衡,即進入人體的熱量多於消耗的熱量。

"肉"是指動物的肌肉,裏面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如果每天不攝取一定量的蛋白質,就會營養不足。特別是動物蛋白質及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我國居民的食物,主要是米、面類、副食品等。從能量角度來看,主食與副食同樣提供熱量。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必要原料,如利用不完,便會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想減肥的人如果只減少或不吃肉而不減少澱粉(主食)及各種油類的攝入,即不控制總熱量,結果往往是仍然肥胖。

我們應該平衡膳食,應瞭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及熱量,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合理飲食,保持能量平衡,才能預防肥胖的發生。而不只是不吃肥肉就行了。

總之,拘泥於某種食物單方面的營養價值是沒有意義的,還是那句老話,食物是否有益於健康,看的是飲食模式。最後附上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杜絕浪費,興新食尚。”的建議進行合理搭配、平衡膳食才能夠保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