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健康生活>

健康小常識 做完10件事後必須洗手

健康生活 閲讀(1.17W)

飯後便後要洗手,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洗手的重要性,一些愛乾淨的人是絕對不會允許不乾淨存在的。那麼你知道做完這10件事要洗手嗎?愛乾淨的你是夠做到呢?今天小編就帶你瞭解一下哪10見事做完了我們需要洗手的。

健康小常識 做完10件事後必須洗手

健康養生小常識

1.看完報紙要洗手

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異丙醇、甲苯等有機溶劑,這些物質即使是殘留部分,也對人體有害。

2.早上取完牛奶或報紙後也要洗手

因為牛奶箱、報紙箱都很容易滋生細菌。

3.外出回來要洗手

外出期間,雙手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公共場所的東西,比如門把手、電梯扶手、直梯按鈕等,這些地方都是細菌、病毒聚集的地方,非常髒。所以,外出回來,一定要先洗手再幹其他的事情。

4.拿完錢包、鈔票,用過提款機之後要洗手

5.在外就餐,看完菜單點完菜之後不要忘了洗手

因為菜單確實很髒,很少有餐廳會對菜單定期消毒。

6.使用電腦、鼠標、手機後要洗手

這些都是很容易被人忽視,卻又非常髒的幾種常用物品。

7.晾完衣服要洗手

髒衣服和洗衣機裏面的細菌,會在洗滌過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過程中,雙手很可能沾上這些細菌,衣物經過紫外線照射最終能達到消毒目的,手卻常常被忽視。

8.手接觸身體分泌物後要洗

比如用手捂住口鼻打噴嚏、咳嗽或擤鼻涕後

9.接觸寵物或者家禽之後要洗手,預防動物相關的傳染病

10.為小寶寶或病人更換尿片後,或者處理完被污染的物品後要洗手

一般人洗手只是簡單沖洗,卻會忽視對指尖、指縫、拇指的搓洗,這隻能讓細菌污染率下降18%。世界衞生組織推薦了標準的洗手方法,叫六步搓洗法,洗手40秒或以上,可以將手部衞生的合格率提升30%—40%,其步驟如下: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併攏,互相摩擦,洗手有利於健康養生;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互相搓洗;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互相摩擦;

第四步,兩手互握,互相摩擦;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拇指,在掌心旋轉摩擦;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健康生活

手衞產品有哪些

肥皂

機械性去污的手衞生產品主要是以表面活性劑為基礎的肥皂。表面活性劑可以去除手上的液體、污物及各種生物體。目前市場上的肥皂有固體、紙狀和液態皂液等多種產品。其中普通肥皂可輕鬆去除手上的多數暫居菌落,但抗菌作用較小。在抗菌肥皂中,則添加了抗菌成分,能收到抑菌效果。

手消毒液

化學性去污的手衞生產品以手消毒液為主。手消毒液包括乙醇、洗必泰、碘伏等,其抗菌作用主要是使蛋白質變性。我們常用的多為含有乙醇、丙醇和異丙醇或兩種成分的複方製劑。速幹手消毒液是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有水劑、凝膠和泡沫型,也稱為免洗手消毒劑。使用後可快速乾燥,不需要使用水沖洗。70%的乙醇等和含有保濕劑的62%的乙醇泡沫產品能有效減少手上的甲肝病毒等微生物,但缺乏良好的清潔效果。

洗手也分類

洗手是指用普通肥皂(皂液)或抗菌皂液按照“六步法”揉搓40~60秒後用流動水沖洗,去除手部皮膚污垢和部分暫居菌的過程。

機械性去污洗手

單純用肥皂或清潔劑洗手,可使皮膚表面脂肪乳化並使微生物懸浮於表面,再用水將它們沖洗掉,腎虛患者也要多洗手。

化學性去污洗手

若用含有消毒劑的手衞生產品洗手,則能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

健康知識

洗手為何要適度

手部皮膚上的細菌分為常居菌和暫居菌:常居菌是指皮膚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機械的摩擦清洗清除,如板狀桿菌類、不動桿菌屬等。此類細菌一般情況下不致病,還能對抗外來微生物和在微生態中與致病菌競爭營養。

暫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膚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此類細菌直接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時即可獲得,能隨時通過手傳播,與感染密切相關。

因此,我們通過洗手可以降低常駐菌的數量和殺滅暫居菌。但洗手也要適度,以便在保護皮膚常駐菌和殺滅暫居菌兩個目標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洗手時需要選擇什麼樣的水

水温應在20~25℃。不應使用預先用熱水器加熱至37℃的水,因為這種水通常容易被銅綠假單胞桿菌等污染。如需要用温水洗手,應在使用前用熱水和涼水混合。尤其需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臉盆內的存水洗手。非流動水是細菌繁殖的温牀,用臉盆內的存水洗手不但不能減少手上的細菌量,甚至能傳播致病微生物。

手衞生產品應如何存放

固體肥皂應保持清潔乾燥,因為潮濕的肥皂可為不少細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條件。最好用線繩將肥皂懸掛起來或應用多孔的皂盒並懸隔起來以避免存水。而我們家庭使用的皂液多放置於重複使用的皂液密閉容器中。最好不要在未用完的皂液中添加新的皂液,每次用完後應對容器加以徹底清潔再添加。

如何選擇使用手衞生產品?

★當手部沾有肉眼可見的或蛋白似的髒物、血液、其他液體時或使用廁所後,應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如手部無肉眼可見的髒物,可直接用乙醇類消毒劑來進行手部消毒。

★當使用乙醇類消毒劑時,不要同時使用抗菌肥皂。需注意的是,在服用藥物和準備食物時,一定要養成先用肥皂、水洗手或用消毒劑擦手的習慣,這有利於養生。

如何選擇手衞生產品?

肥皂:機械性去污的手衞生產品主要是以表面活性劑為基礎的肥皂。表面活性劑可以去除手上的液體、污物及各種生物體。

目前市場上的肥皂有固體、紙狀和液態皂液等多種產品。其中普通肥皂可輕鬆去除手上的多數暫居菌落,但抗菌作用較小。在抗菌肥皂中,則添加了抗菌成分,能收到抑菌效果。

手消毒液:化學性去污的手衞生產品以手消毒液為主。手消毒液包括乙醇、洗必泰、碘伏等,其抗菌作用主要是使蛋白質變性。

我們常用的多為含有乙醇、丙醇和異丙醇或兩種成分的複方製劑。速幹手消毒液是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有水劑、凝膠和泡沫型,也稱為免洗手消毒劑。

使用後可快速乾燥,不需要使用水沖洗。70%的乙醇等和含有保濕劑的62%的乙醇泡沫產品能有效減少手上的甲肝病毒等微生物,但缺乏良好的清潔效果。

洗手也分類!

洗手是指用普通肥皂(皂液)或抗菌皂液按照“六步法”揉搓40~60秒後用流動水沖洗,去除手部皮膚污垢和部分暫居菌的過程。

機械性去污洗手:單純用肥皂或清潔劑洗手,可使皮膚表面脂肪乳化並使微生物懸浮於表面,再用水將它們沖洗掉。

化學性去污洗手:若用含有消毒劑的手衞生產品洗手,則能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

洗手的誤區與盲區

洗手為何要適度?

手部皮膚上的細菌分為常居菌和暫居菌:常居菌是指皮膚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機械的摩擦清洗清除,如板狀桿菌類、不動桿菌屬等。

此類細菌一般情況下不致病,還能對抗外來微生物和在微生態中與致病菌競爭營養。

暫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膚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此類細菌直接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時即可獲得,能隨時通過手傳播,與感染密切相關。

因此,我們通過洗手可以降低常駐菌的數量和殺滅暫居菌。但洗手也要適度,以便在保護皮膚常駐菌和殺滅暫居菌兩個目標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洗手有利於健康養生。

洗手時需要選擇什麼樣的水?

水温應在20~25℃。不應使用預先用熱水器加熱至37℃的水,因為這種水通常容易被銅綠假單胞桿菌等污染。

如需要用温水洗手,應在使用前用熱水和涼水混合。尤其需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臉盆內的存水洗手。

非流動水是細菌繁殖的温牀,用臉盆內的存水洗手不但不能減少手上的細菌量,甚至能傳播致病微生物。

手衞生產品應如何存放?

固體肥皂應保持清潔乾燥,因為潮濕的肥皂可為不少細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條件。最好用線繩將肥皂懸掛起來或應用多孔的皂盒並懸隔起來以避免存水。

而我們家庭使用的皂液多放置於重複使用的皂液密閉容器中。最好不要在未用完的皂液中添加新的皂液,每次用完後應對容器加以徹底清潔再添加。

怎樣洗手才能洗乾淨

文明人都知道要講衞生,講衞生離不開最基本的動作——洗手。究竟什麼時候該洗手?最短要多久才能洗乾淨?洗手液、肥皂還是濕紙巾,能達到最佳的洗手效果呢?

現象一:洗手超過10秒,沒有一人

大家都知道洗手很重要,但大多隻是“在水龍頭下衝衝”或是“把肥皂泡衝乾淨”就好了。

一半以上的人認為洗手時間不重要。有人還認為,洗太久或是洗太多次,會被人笑話“有潔癖”。

記者又來到禾祥西路的麥當勞餐廳門口觀察,進入餐廳的13位用餐者,餐前洗手的只有8個,5人直接點餐,用摸過鈔票的手直接拿着漢堡吃。

有位受訪的男市民還笑着説,除了便後,吃飯前幾乎沒洗過手,“我身體好,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前列腺炎患者要多洗手”

所有受訪市民中,堅持洗手超過10秒的,沒有一位。

不過,洗手意識在學生中普及較好,尤其是在國小和幼兒園。多數孩子都瞭解“如何正確洗手”,甚至還能對記者示範正確的洗手動作。

在廈門市實驗國小,記者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會認真地將雙手搓洗半分鐘以上。一位叫小浩的國小生還提醒記者:“擦了肥皂的手,要在水龍頭下衝洗半分鐘左右才幹淨。”

醫生建議:控制在30秒以上

市中山醫院院感科主任嶽蓓説,洗手的時間最好控制在30秒以上,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清潔效果。

她提醒市民,洗手次數過多,也會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手部若有裂口,肥皂的皂液會浸透到裂口裏,造成細菌感染。用肥皂洗手,反覆洗2-3遍,清潔效果最好,“多擦一遍肥皂,細菌就能少很多。”

現象二:臉盆洗手

小明今年5歲,幼兒園老師天天教他們回家要記得洗手,他洗得的確勤快。可是他個子矮,墊了小凳子也夠不着水龍頭,奶奶看他辛苦,就買了個小臉盆。他回家就用小臉盆給他裝水洗手。

醫生建議:在流水中進行

市中山醫院院感科主任嶽蓓説,這種方法看着乾淨,實際手等於沒洗過。

洗手時,盆裏的水弄髒了。用髒水洗手,手還是髒的,一樣達不到洗手的目的,洗手可以養生。

甚至還有的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為嚴重了。

洗手最好在流水中進行,水龍頭在上,手在下,雙手下垂,讓水順手指衝下,讓污垢隨着水流沖走,而又不會再次弄到手上。

現象三:用洗手液或濕紙巾代替

在市實驗國小,每個洗手池邊都有網兜裝着肥皂,據説這樣做,能避免肥皂泡在水中沾染細菌,也避免學生交叉感染。

記者發現,醫院、麥當勞等公共場所大多提供洗手液等清潔產品,但也有市民更喜歡用一次性濕紙巾、免洗洗手液等其他清潔產品。

白領張小姐説:“工作這麼忙,哪有時間動不動就洗手,一次性濕紙巾擦一擦也是一樣的。”

藍先生説,每種濕紙巾的包裝上都寫着“清潔除菌”,用起來覺得比單純用清水洗手還要踏實。

醫生建議:用肥皂最乾淨

市第一醫院兒外科主任連晃説,濕紙巾再怎麼反覆擦手也無法去除皮膚表面的細菌。同時,免洗洗手液中含有化學成分,最好還是用肥皂。

連晃尤其不主張低齡學生用洗手液洗手,一方面,市場上的洗手液能否真正起到殺菌作用還值得懷疑;此外,低齡學生的皮膚比較嬌嫩。

而一般洗手液都是偏鹼性的,對他們的皮膚有刺激作用;再者,皮膚容易過敏的人羣也不宜用洗手液洗手。

他告誡,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洗手液質量良莠不齊,選購時,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有“除菌”標誌。

他還説,衞生間裏的烘乾機是大量細菌滋生的温牀,最好少用。烘乾機長期放置在温暖潮濕的環境中,有利於細菌的存活。

洗淨的雙手在吹風的同時,也會被附着在烘乾機內部以及出風口處的細菌所污染。

如果人們再用手觸摸口、鼻、眼睛等部位,就會將病菌帶入體內,從而造成眼部或呼吸道感染。最好是用乾淨的一次性紙巾擦乾。

媽咪須知:給小寶寶洗手的黃金手冊

手接觸外界環境的機會最多,也最容易沾上各種病原菌,尤其是手閒不住的孩子,哪兒都想摸一摸。

如果再用這雙小髒手抓食物、揉眼睛、摸鼻子,病菌就會趁機進入寶寶體內,引起各種疾病。而經常正確地洗淨雙手,可以顯着減少手上所帶的各種病原菌,寶寶洗手很重要,對養生有益。

有效預防感冒、腹瀉、肺炎、腦膜炎、肝炎、細菌性痢疾等疾病。所以,洗手可以説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有效的防病措施,是預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線。

1、怎樣洗手才有效?

為了達到真正有效驅除病原菌的目的,洗手要按一定的程序進行,下面是洗手六部曲:

● 用温水徹底打濕雙手;

● 在手掌上塗上肥皂或倒入一定量的洗手液;

● 兩手掌相對搓揉數秒鐘,產生豐富的泡沫,然後徹底搓洗雙手至少10 ~ 15 秒鐘;

● 特別注意手背、手指間、指甲縫等部位,也別忘了手腕部;

● 在流動的水下衝洗雙手,直到把所有的肥皂或洗手液殘留物都徹底沖洗乾淨;

● 用紙巾或毛巾擦乾雙手,或者用熱風機吹乾雙手。

2、用肥皂還是洗手液?

洗手是用肥皂好還是洗手液好?是否標有抗菌的肥皂和洗手液除菌更有效?其實在家裏,只要按步驟充分洗淨雙手,肥皂還是洗手液,抗不抗菌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然而在公共場所,洗手液比固體肥皂相對更合適,因為洗手液是每次按壓後取得一定的量,較少有被污染的問題,而固體肥皂則因放置和被人們反覆接觸,容易被各種病原菌污染。

如果與感染源接觸過(如護理病人後),可以用含酒精的消毒洗手液,進一步消毒和清洗。

3、怎樣才算洗乾淨了?

很多時候人們洗手只是蜻蜓點水,沾點水,塗上肥皂,馬上就沖掉,整個過程3 ~ 5 秒鐘就完事,甚至用手在水裏蘸一下就算洗過了,這樣洗手很不到位,洗手有利於健康養生。

要把手洗乾淨,除了要將肉眼可見的污漬洗掉外,每次洗手需要雙手塗滿肥皂反覆搓揉10 秒鐘以上,然後再用流動水沖洗乾淨。如果懷疑接觸了感染源,還需要反覆按照以上步驟徹底清洗。

4、在流動的水下洗手和在盆裏洗手效果一樣嗎?

在將肥皂和洗手液沖洗乾淨時,應該採用將雙手下垂,讓水從手腕、手背到指尖的順序進行沖洗,這樣就不會讓髒水再次污染手腕和前臂。

用臉盆盛水洗手,祛除病原菌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如果幾個人在同一盆水中洗手,不僅起不到除菌的效果,甚至還可能帶來交叉感染,染上更多的病原菌。

5、洗完手後怎樣關水龍頭?

在打開水龍頭的時候,手上的髒東西已部分轉移到水龍頭開關上,洗完手如果直接用手關水,會造成再次污染。

因此,在公共場所最好使用“感應式”或“腳踏式”的水龍頭;如果必須用手關,可以在洗完手後用乾淨的紙巾包裹在開關上關水,或者在洗手的同時用肥皂和水洗淨水龍頭開關。

6、擦乾雙手是必須的嗎?

擦乾雙手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如果不徹底擦乾雙手,病原菌很容易在潮濕的表皮上殘留並迅速繁殖,使用不清潔的擦手紙或擦手毛巾,雙手也會再次被病原菌污染,前功盡棄。

因此,在洗完手後一定要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包括指縫等處,也可以用熱風機吹乾。實在沒有條件時,可以將雙手自然晾乾。在家裏,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擦手毛巾,並經常清洗。

7、什麼時候需要給孩子洗手?

一般來説,在下列情況下,一定要敦促和幫助孩子洗淨雙手,有利於健康養生:

● 每次吃飯前,或接觸食物以前;

● 上衞生間前後;

● 與動物嬉戲後;

● 户外活動後或外出回家後;

● 咳嗽、打噴嚏、擤鼻涕後;

● 雙手有明顯的污漬時;

● 與病人接觸後。

8、怎樣在頻繁洗手的同時保護好手部皮膚?

經常洗手雖然有助於預防疾病,但也容易造成手部皮膚乾燥、粗糙。所以,要在督促孩子洗手的同時,注意保護好他的手部皮膚:

● 用温度適合的水洗手,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 選用性質温和的肥皂或洗手液;

● 用紙巾或毛巾吸乾雙手,而不是用力擦;

● 洗完手後抹上護手霜;

● 經常幫孩子剪去指甲,清除指甲邊緣的肉刺。

9、如果沒有水,怎樣保持雙手乾淨?

有時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比如在旅途中,無法做到隨時用乾淨的水洗手,這時可以使用濕紙巾、酒精擦手液等擦淨雙手,這樣可以保護雙手,對養生有益。

這些產品可以在商店買到,最好購買一些小包裝的濕紙巾、擦手液,放在隨身攜帶的小包裏和私家車上,以備不時之需。

讓孩子愛上洗手的小竅門:

● 每天和孩子一起洗幾次手,讓孩子覺得洗手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肥皂和毛巾,激發他使用它們的好奇心。

● 洗手時與孩子一起哼唱一定長度的歌曲,如唱一遍“生日快樂歌”,大約就是10 ~ 15 秒鐘,邊唱歌邊洗手,一舉兩得。

正確洗手方法包含下列五個步驟:

1、濕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包含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濕。

2、搓:雙手擦上肥皂,搓洗雙手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要洗20秒。

3、衝: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

4、捧:因為洗手前開水龍頭時,手實際上已污染了水龍頭,故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或用擦

手紙包着水龍頭關閉水龍頭。

5、擦:以擦手紙將雙手擦乾。

洗手的注意事項

1.最好使用温水:攝氏38-42度的温水比冷水較有清潔效果,是很好的養生方式。

2.要使用肥皂:效果比單獨用水洗要好得多。

3.時間30秒:全部的洗手時間至少約需30秒,才能達到有效的清潔。

4.沖洗乾淨:在整個沖洗過程中,雙手須保持比較向下的姿勢,以避免水逆流回未洗的手肘部位。

5.使用擦手紙:最好不要使用毛巾,因毛巾容易潛藏病菌,易將洗淨的雙手沾染病菌。擦手紙使用完暫勿丟棄,可用來關閉水龍頭或開門,避免剛洗淨的手又碰觸公共物品表面而沾染細菌或病毒。

6.指甲須減短:洗手不能忽視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

總結:通過小編以上的敍述相信大家對於哪10件事做完需要洗手有所瞭解了吧,洗手是一種愛乾淨的體現手上沾染了數以萬計我們所不知道的細菌,我們還經常用手進食。所以小編在此提醒大家對於做完這10件事後我們要高度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