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偏方>

拔罐的注意事項 拔罐時需要注意22點

偏方 閲讀(2.77W)

拔罐,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傳統治療方法,它不但能治療各種疾病,而且還能夠強身健體。但是拔罐需要注意哪些,大家知道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傢俱體介紹一下拔罐時的注意事項吧!

拔罐的注意事項 拔罐時需要注意22點

拔罐的注意事項

(一)操作規程

1.術前準備

醫師在拔罐之前應該嚴格認真的檢查和訊網病患的身體情況,在確認患者並無適應證和禁忌證之後再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拔罐治療。

檢查所需藥品、器材、罐具是否齊全,同時進行消毒,做好施術前的一切準備;對病人講明施術過程中注意事項,爭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選擇體位

拔罐體位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正確的體位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放鬆,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採用的拔罐體位有如下幾種。

(1)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勢平躺在病牀上,這個姿勢適用於對前額、胸腹、頭面、、上下肢前側以及手足部的穴位進行拔罐的治療。

(2)俯卧位 適用於頭頸、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後側的穴位。

(3)側卧位 適用於頭側、面側、肩側、胸側、下肢外側等,除與牀接觸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 適用於頭後部、頸項、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患者仰面端坐在椅子或者病牀上,這個姿勢適用於對頭部前額、臉部、胸腹以及腿前等多個部位的穴位進行拔罐的治療。

3.罐具選擇

根據病人的體質、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積、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確選擇罐具和罐型。

4.術前消毒

確定治療部位以後,用熱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紗布擦乾後拔罐;如果施行鍼刺或刺絡拔罐時,則必須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膚乾燥後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髮,則必須剃光毛髮,洗淨擦乾後再拔罐。

5.罐具預熱

在秋冬季節或寒冷天氣裏拔罐,須將罐具用火烤或水燙進行預熱,使罐具温度稍高於體温為宜。罐温不可過高,以免燙傷皮膚。

6.觀察反應

罐具全部拔上後,要不斷觀察受術者的反應,詢問感受,及時處理和調整不適。如吸拔力太大產生疼痛,應適當放氣減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負壓不夠,可起罐後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異常,頭暈、噁心、心悸,或刺絡拔罐出血過多,必須立即起罐檢查處理。

7.拔罐時間

大型號罐具吸力強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鐘;中型罐吸力較強,留罐10~15分鐘為宜;小型罐吸力較小,留罐15~20分鐘為宜。

8.拔罐次數

常規治療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為1療程;2療程間隔3~5天。

9.起罐方法

抽氣罐打開罐頂氣閥即可。其他罐具起罐時要兩手協作,一手輕按 罐口附近的皮膚,一手扶持罐具,待空氣緩緩進入罐內後,輕輕脱罐,切不可用力硬拔或讓空氣進入太快,以免損傷皮膚,產生疼痛。

10.起罐後的處理

一般情況無需處理。若因留罐時間較長,皮膚產生水泡時,可用消毒 針刺破放水,擦塗甲紫藥水防止感染;若針罐法、刺絡拔罐法的針孔出血,可用幹消毒棉球壓迫止血;若局部嚴重出血,下次不宜在此部位再拔。所有程序處理結束後,讓病人靜息20分鐘方可離開。

(二)注意事項

(1)拔罐時室內應保持温暖,避開風口,防止患者受涼。患者應選擇舒適的體位,否則留罐時患者改變體位,容易使罐具脱落。

(2)受術者過飽、過飢、酒後、過度疲勞或劇烈運動後不宜拔罐,待上述狀況改變後再拔。

(3)拔罐時應根據患者所需拔罐的不同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的火罐,一般宜選擇肌肉豐滿、富有彈性、沒有毛髮和無骨骼以及關節無凹凸的部位進行拔罐,以防掉罐。

(4)用火罐時,注意不要燙傷皮膚,棉球蘸酒精量要適中,過多容易滴 到皮膚上發生燙傷,過少則火力不夠而拔罐無力,達不到治療效果。因罐口靠近皮膚,所以棉球經過罐口時的速度要快,以免罐口過熱而燙傷皮膚。

貼棉法應注意防止燃燒的棉花脱落;滴酒法應注意避免酒精過多流 到罐口或滴到皮膚上而燙傷皮膚;架火法應注意扣罐要準確,以免撞翻燃 燒的火架,患者不能移動以免火架翻倒燙傷皮膚。

(5)拔罐時的操作動作要迅速而輕巧,要做到穩、準、輕、快。罐內的負壓與扣罐的時機、動作的快慢、火力的大小、罐具的大小直接相關。只有掌握好操作技巧,才能將罐拔緊而不過緊,罐內負壓適宜。

(6)拔罐數目多少要適宜,一般都採取單穴拔罐、雙穴雙罐法,罐多時罐間距離不宜太短,以免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相互擠壓而脱罐。

(7)起罐時應注意不要生拉硬拽,以免皮膚受損或過於疼痛。起罐時應一手握住罐體,使其傾斜,另一手壓住一側罐口邊緣處的皮膚,使空氣從罐口與皮膚之間的縫隙處進入罐內,罐體自然脱落。

(8)在使用針罐時,需注意拔罐可使皮膚突起,肌肉收縮,加之罐底部的撞壓,容易使針體彎曲或針尖的深度增加,尤其是胸背部的穴位,容易造成氣胸,故胸背部慎用此法。

(9)初次治療的病人,年老體弱者,兒童及神經緊張、空腹等患者以選擇小罐為宜,拔罐時間宜短,負壓力量宜小,手法宜輕。同時應選擇卧位,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以免發生暈罐現象。暈罐現象多表現為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四肢發涼、周身冷汗、呼吸急促、血壓下降、脈微細無力等。

遇到暈罐現象,醫者不能緊張慌亂,要立即令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輕者服些温開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緩解並恢復正常;重者則應針刺人中、內關、足三裏、中衝等穴或艾灸百會、中極、關元、湧泉等穴,一般可很快緩解並恢復正常。

(10)拔罐可使皮膚局部出現小水泡、小水珠、出血點、瘀血現象或局部瘙癢,均屬正常治療反應。一般陽證、熱證、實證多呈現鮮紅色瘀斑反應;陰證、寒證、血瘀證多呈現紫紅色、暗紅色瘀斑反應;寒證、濕證多呈現水泡、水珠;虛證多呈現潮紅或淡紅色。如局部沒有瘀血現象或雖有輕度的潮紅現象,但起罐後立即消失,恢復皮膚原來的顏色,一般提示病邪尚輕,病情不重,病已接近痊癒或取穴不夠準確。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瘀斑未消退之前,一般不宜再在原處拔罐。

(11)拔罐的間隔時間應根據瘀斑的消失情況和病情、體質而定,一般瘀斑消失快、急性病、體質強者,間隔時間宜短;瘀斑消失慢、慢性病、體質弱者,間隔時間宜長。

(12)血罐法的出血量應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和體質而定,一般急性病、青壯年、體質強者出血量宜多;慢性病、老年、幼兒及體質弱者出血量宜少。

拔罐的特點

拔罐療法所使用的罐具種類很多,按臨牀使用,一般分為傳統罐具和新型罐具兩大類。

傳統罐具都是根據所用材料而命名,包括獸角罐、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橡膠罐、塑料罐、抽氣罐、金屬罐8種,分別由獸角(如牛角、羊角)、青竹、陶土、玻璃、橡膠、塑料、金屬(如鐵、鋁、銅等)製成。目前,在民間和基層醫療單位仍普遍使用竹罐、陶瓷罐、玻璃罐3種,獸角罐在邊遠山區還有少數人使用;金屬罐因導熱快,太笨重,目前已被淘汰。

新型罐具又分為電熱罐、磁療罐、紅外線罐、紫外線罐、激光罐、離子滲入罐等多種,但這些罐具因造價高,使用複雜,目前僅限於少數醫療部門使用,未能全面普及和推廣。

(1)竹罐:隨排氣方法不同,選材、製作也有區別。竹製火罐因用火力排氣,須選取堅實成熟的老竹子來製作。老熟的竹材料質地堅實,經得起火烤而不變形、不漏氣。竹製水罐,因要用水或藥液煮罐,蒸氣排氣,要選擇尚未成熟但也不青嫩的質地堅實的竹子製作。竹罐的優點是取材方便,製作簡單,輕便耐用,便於攜帶,經濟實惠,不易打破。缺點是容易於裂漏氣,不透明,無法觀察罐內皮膚的變化。

(2)獸角罐:是指用牛、羊等獸角製成,頂端磨成一孔。用於吸吮排氣。目前,我國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仍有用獸角拔罐的習慣。

(3)陶瓷罐:用陶土燒製而成,口底平正,裏外光滑,厚薄適宜,此罐適用於火力排氣法。

(4)抽氣罐:用有機玻璃或透明的工程塑料製成,採用罐頂活塞來控制抽排氣。抽氣罐的優點是不用點火,不會燙傷,安全可靠,抽氣量和吸拔力可控制;自動放氣起罐不疼痛;罐體透明,便於觀察吸拔部位皮膚的充血情況,便於掌握拔罐時間。抽氣罐是對傳統罐具改進的一大突破,是目前臨牀醫生廣泛使用的罐具,給拔罐療法向家庭和個人自我保健的普及和推廣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5)橡膠罐:用具有良好伸縮性能的橡膠製成。口徑小至可用於耳穴,大到可以覆蓋整個人體。其形狀因臨牀需要各異。用於抽氣排氣法。優點是消毒便利,不破損,適用於耳、鼻、眼、頭皮、腕踝部和稍凹凸不平等特殊部位拔罐;缺點是價格高,也無法觀察罐內皮膚的變化。

(6)塑料罐:用耐熱塑料壓制而成。其規格型號與玻璃罐相似。優點是不易破損,輕便攜帶;缺點是不能觀察罐內變化,並易老化變形。

(7)玻璃罐:用耐熱玻璃製成,腔大口小,罐口邊緣略突向外。按罐口直徑及腔大小,可分為大、中、小3種型號,多用於火力排氣法,特別適用於走罐法及針刺後拔罐法。其優點是造型美觀、清晰透明,便於拔罐時在罐外觀察皮膚的變化,從而掌握拔罐時間,是目前臨牀應用最廣泛的罐具;缺點是導熱快,易燙傷,容易破損。

(8)金屬罐:用銅或鐵、鋁、不鏽鋼等金屬材料製成。規格與型號要求一般與陶瓷罐、玻璃罐相似。用於火力排氣法。其優點消毒便利,不會破損;缺點是製造價格高,傳熱快,容易燙傷皮膚,無法觀察拔罐部位皮膚的變化。

另外,在沒有專用罐具或在突發的緊急情況下,可用隨手可得的代用罐進行拔罐治療,如茶杯、酒杯、空藥瓶、罐頭瓶、碗等,只要口部平整光滑,能耐熱,能產生一定吸拔力的器具皆可用來拔罐。

總結:通過上述的文章對拔罐的注意事項和拔罐的特點等有關知識的詳細介紹,大家現在對於中醫拔罐是不是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拔罐有益身體的健康,但是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來適時進行哦,否則還會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