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心理健康>

走出抑鬱的陰霾

心理健康 閲讀(1.65W)

有人形容現代人類的精神狀態進入了精神病時代,這決不是危言聳聽。一項曠時40年的心理研究發現:大約1/3的美國人感覺他們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或是已經得了某種精神病。1996年,被調查的美國人中有26%以上的成人説,他們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而1957年這個數字是19%。1996年的研究,把精神崩潰定義為壓力、抑鬱和焦慮。精神崩潰也指人們走到人生的某一階段,而不能再繼續走下去了。大多數説精神要崩潰的人是年輕人和單身母親。在中國,自80年代以來,全國各類精神障礙總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截止到1999年底,全國重症精神病人約有16oo萬,其他輕度精神病、抑鬱症患者則不計其數。

走出抑鬱的陰霾

一位林姓電子工程師,40多歲,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可是沒有人想到,一天凌晨,他竟從居住的大廈19樓跳下輕生。林某輕生前給妻子留下了絕筆信,説他「覺得很累,要離開這個世界好好休息。」據悉,林某性格很內向,不苟言笑,而身體較長時間患有傷痛病,伴有失眠,精神上長期承受巨大壓力。

一位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在校期間曾患抑鬱症,幸而被他的老師發現,要求他接受治療。痊癒後,他勇敢地站出來現身説法,希望那些在「靈魂的黑夜」中苦苦掙扎的人能正確地對待自身的精神疾病。他形容自己犯病時的心境是:完全與外界隔離,心情極其壓抑,周圍的一切對自己來説完全沒有一點意義,生與死似乎就在一念之間。因此在他病癒後,他形容自己獲得了重生。

心情不好就是抑鬱症嗎

抑鬱症是一種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綜合徵。抑鬱心境是一種憂傷、悲哀或沮喪的情緒體驗,也普遍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但並不是只要有抑鬱體驗就可視為抑鬱症。只有抑鬱心境發展到一定嚴重程度,持續存在相當的時間,且嚴重損害自身的社會功能時,才能考慮為抑鬱症。

儘管抑鬱症很普遍以至被稱為「精神感冒」,但不幸的是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並未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如此多的人對抑鬱症缺乏認識,原因在於他們常常把抑鬱症混同於一般的心情不快。其實二者是有區別的。心情不快是當事情出問題時感到難過或不滿,並不意味着喪失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抑鬱的情緒則影響人的性格及人們處世的態度。日常生活中,普通的沮喪可看成是抑鬱症的輕微發作。如感到自己沒有出息,比平時更敏感,更愛掉眼淚等。抑鬱症的典型特徵包括情緒低落,睡眠不良,喪失自尊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等等。伴隨而來的是疲憊不堪、精力不支、性慾減退、胃口不佳、體重下降、神經過敏、驚恐不安、脾氣暴躁等,卻查不出任何疾病。當然這些症狀並不是都會出現,而是以某幾個症狀特別突出。

找出抑鬱的根源

抑鬱症的病因,一般認為是生物學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抑鬱症有一定遺傳傾向,如家中某一成員患有此症,直系親屬的患病危險性比普通人高2-3倍。是否導致抑鬱症的發生,環境因素則起着關鍵的作用。比如:家人、朋友之間的關係,軀體及精神健康狀況,經濟及就業保障,生活環境的滿意度。但最重要的還是應激事件,如:工作變換。遷居、離婚、分娩、家人去世等等。過多的應激容易使我們精神崩潰而出現抑鬱症。因此一旦得知應激已超過我們獨自處理的能力範圍時,尋找精神科醫生或心理醫生幫助,或許是一明智的選擇。

儘早走出抑鬱的陰影

去看心理醫生就意味治療的開始。説到治療,人們會有一種誤解,認為抑鬱症是一種心理障礙,就應該「心病用心藥治」而不該用藥物。其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人腦神經元接頭之間,有種叫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起傳導衝動的作用。當抑鬱時,其濃度下降;而用藥將其濃度提高時,抑鬱隨之減弱。這一類藥物稱為抗抑鬱藥,其有效性是毋庸質疑的。但藥物治療並不是治療抑鬱症的唯一有效方法。心理治療也同樣有效。心理治療有許多流派和方法。一般以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和婚姻家庭治療等方法效果較好。目前流行的治療方案是將幾種心理治療方法綜合使用,並配合藥物治療。對於很嚴重的抑鬱症,使用電抽搐(ect),又稱電休克療法,常常是最後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