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宋美齡曾經深愛的人竟是孫中山 孫死後她流淚最多

歷史解密 閲讀(1.69W)

宋美齡對孫中山的崇敬心情並不亞於二姐宋慶齡,也十分清楚他對自己以及家族的關心和照顧,她不像宋慶齡那樣能剋制自己的情感,是孫中山臨終時在場的人中流淚最多的一個。

宋美齡曾經深愛的人竟是孫中山 孫死後她流淚最多

孫中山病危

孫中山北上時帶着召開國民會議的建議,並明確指出必須有工農代表參加。但段祺瑞卻陽奉陰違,自行召集了一個只有舊軍閥和政客們參加的“善後會議”,作為抵制。他還擅自照會各國公使館説,任何新設立的政府都將尊重現存的所有條約。

此時已卧病在牀的孫中山對此怒斥道:“我在外面講要廢除那些不平等條約,你們在北京偏偏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條約,這是什麼緣故呢?你們要升官發財,怕那些外國人,要尊重他們,為什麼還來歡迎我呢!”

1月26日,孫中山被送入協和醫院,經過專門診斷,確認為肝癌後期,無法醫治。隨後他就在著名外交官顧維鈞的家中暫住。

孫中山病危的消息立刻傳遍全國,他的許多革命同志和朋友紛紛趕到北京看望。他在廣州委以重任的胡漢民、廖仲愷和蔣介石都接到指令,堅守在南方,因為孫中山擔心廣州政府在自己病危的時候再發生不穩定。

在病重期間,孫中山建立了一箇中央政治委員會,汪精衞受到重用,負責委員會的工作,在北京展開活動。3月11日,在這位中國革命的偉大先行者臨終前,圍繞在他身邊的親人除了宋慶齡和長子孫科外,就是宋家的兄妹幾個,一直從廣州跟隨來北京的宋子文、在天津的宋靄齡和孔祥熙夫婦,以及最後從上海趕到的宋美齡。

宋美齡在上海得知二姐夫病危,立即動身趕往北京。當時津浦鐵路中斷,大沽口也已封港,於是只得乘船先到青島,由膠濟鐵路北上轉往北京。時逢寒冬,車廂既無暖氣,又沒有熱水供應,火車到達北京的前門車站時,宋美齡已凍得渾身發抖。到了北京後,宋美齡就不斷地安慰和關照愁容滿面的二姐。

宋美齡對孫中山的崇敬心情並不亞於二姐宋慶齡,也十分清楚他對自己以及家族的關心和照顧,她不像宋慶齡那樣能剋制自己的情感,是孫中山臨終時在場的人中流淚最多的一個。

當場,由汪精衞宣讀了一份別人起草、需孫中山簽字的政治遺囑,在場的每個人都屏息靜聽。最後孫中山吃力地説:“很好,我完全贊同。”汪精衞還唸了一份個人遺囑:“餘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餘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餘志。此囑!”

孫中山死後蔣介石最擔心的對手是誰?

在遺囑中孫中山把自己的藏書、文件、個人用品及上海莫里哀路的房子都交給宋慶齡,而這也是他一生奮鬥所留下的所有個人財物。

隨後孫中山在兩個文件上都簽了字。病弱體虛的他在簽字時,還不得不由宋慶齡扶着他的手。

與此同時,在廣州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悼念活動。當時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面色沉痛地向全校師生宣讀了孫先生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他的悲痛是發自內心的,沒有孫中山賞識和提攜,就沒有他蔣介石的今天。孫中山的死,對於雄心勃勃想在國民黨內往上爬的他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現在自己最大的靠山倒了,一切的政治前程和命運,還有對宋美齡的追求,都只能靠自己了。他深知孫夫人宋慶齡對自己的印象不佳,宋美齡自己也一直沒有允婚之意,一時心情很壞。

不過蔣介石畢竟也算是人中之傑,對於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有着超強的靈敏和強烈的信心,他馬上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處境和廣州的形勢,決定了不再依附別人,利用自己掌握廣州政府軍隊的有利條件,積極爭取成為國民黨的高層實權人物。只要做到了這一步,宋慶齡再要反對他和宋美齡的婚事也就不足為慮了。江山既得,還怕美人難求嗎?

當時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面臨着權力、繼承人的分配和激烈競爭。在大多數旁觀者看來,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脱穎而出,成為孫中山繼承人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他在黨內的資歷不夠,有許多人跟隨孫中山時間比他長,名聲比他大。但是蔣介石相信手腕和心計,最重要的是軍隊和財力。他迅速和交往密切的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聯繫,準備由他出錢出力,一起圖謀大事。

蔣介石盤算目前黨內的形勢,公開而強有力的繼承權競爭者有3個:左派廖仲愷、右派胡漢民和中間派汪精衞。汪精衞在孫中山逝世的時候一直在北京跟隨,在黨內的聲望頗高,當時的呼聲也最高,但蔣介石認為此人優柔寡斷,又素來沒有軍隊支持,缺少雄厚的力量基礎,最多隻能是當一箇中間派的折中人物,一個臨時性的領導。

胡漢民是強硬的右派,他早年就跟隨孫中山,資歷和能力都很強,但也沒有軍隊背景,加上和汪精衞是死對頭,互相瞧不起對方,估計兩人的力量會互相抵消,誰也當不了最後的勝者。

蔣介石最擔心的對手是左派廖仲愷。此人出生在美國,深得孫中山信任,在當時既是蘇聯顧問鮑羅廷的親密夥伴,又是右派胡漢民的密友,同時宋慶齡也對他評價很高,可以説在當時的黨內人人都喜歡他。如果不出意外,孫中山的繼承人將會是他。

孫中山逝世後不久,廣州就發生了楊、劉的軍閥叛亂,鮑羅廷也被迫逃到黃埔。這給了蔣介石表現的機會,他和廖仲愷聯手進行了反擊,很快奪回了廣州。在兩天兩夜的戰鬥中俘敵萬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他的威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廣州局勢安定下來後,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馬上開會決定孫中山的繼承人選。會議上爭吵激烈,誰也不肯相讓,最後只好搞了個大妥協,決定不搞個人繼承,國民革命政府由左、中、右三派聯合領導,也就是廖仲愷、汪精衞、胡漢民3人的聯合領導。胡漢民被任命為外交部長,汪精衞算是擔任代理主席,但只是一個形式上的頭銜,政府的主要控制權仍然掌握在廖仲愷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