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1915年已身為大總統的袁世凱為什麼一定要稱帝?

歷史解密 閲讀(3.01W)

1915年,袁世凱不顧眾多親信將領的苦苦勸告,一心要登基稱帝。袁世凱穿着中國中原王朝皇帝所使用的袞冕進行了祭天儀式,宣告着自己的中華帝國即將成立。但是登基公告剛剛下達就遭遇了一系列的反對,就連他自己的屬下們也反對他稱帝。最終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隨後病逝。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着大家,袁世凱這個精明一世的人究竟為什麼要稱帝?

1915年已身為大總統的袁世凱為什麼一定要稱帝?

一、軍閥混亂局面,中央政令不通

1911年,武昌新軍的槍聲宣告着起義的開始,也為滿清王朝敲響了喪鐘。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幾個月之後,宣統皇帝在袁世凱的勸告和脅迫下,宣佈退位,大清國正式成為歷史。但是此時的中華民國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各地軍閥割據一方,顯然成了土皇帝。當時中國的局面類似於東漢末期,各地軍閥名義上聽從中央指揮,私下裏還是各有各的一套。從客觀的角度來説,孫中山先生是一位革命理論家,但不具備治國的能力,缺少那種實幹家的經驗。面對南北軍閥割據的情況,南京方面束手無策,這個政權既無兵又無錢。作為政治妥協的產物,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是一位標準的軍事強人,他上台之後,迅速控制了全國的局面。

袁世凱自己的北洋集團控制北方大片地區,盤踞山西的閻錫山是唯一的例外。全國其他地方割據勢力也不得不向袁世凱稱臣,但也僅僅是這樣。袁世凱的北京政府的政令也是無法通行,也讓袁世凱十分苦惱。他是大總統,他也有軍隊,但地方政府名義上聽從他的命令,這讓袁世凱根本沒有動兵的理由。有如果他選擇稱帝就不一樣了,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差別就在這裏。如果地方軍閥們再不聽話,袁世凱就可以以皇帝的名義命令軍隊征伐。即便是有憲法的約束,皇帝也有最基本的權力。更何況袁世凱不會做那種西方型的架子皇帝,他的目標是日本那種實君皇帝制度。

二、國民意識沒有達到共和政體的要求

由於滿清王朝長期的封閉高壓統治,除了少數人之外,95%的國人根本不理解共和、民主等詞語的真正含義,在他們看來大總統與皇帝沒有什麼區別。這種看法是當時社會的主體,孫大總統、袁大總統取代了“宣統爺”,僅此而已。但民國初期的經濟情況卻不容樂觀,這還是由於政令不通。除此之外,還有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民國初期,推行了一系列的新生活政策,例如剪辮子、禁止纏足等等。但是這些政策僅僅是表面工程,有多少男人護着自己的辮子不準剪。直到40年代,在中國一些地方的婦女仍在纏足。這些僅僅是皮毛而已,國人的思想沒有任何的提高。還是那種舊式的思想,北大的一些教授和一些地方官員,仍然每月都進宮向宣統小皇帝請安。

依靠學校的教育,只能影響新一代,對於那些成年人毫無辦法。袁世凱也不能把全國人都趕進學校,進行思想文化再教育。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唯一的辦法。袁世凱選擇的道路還是日本式的道路,當年日本明治維新的初期,日本也是出現了很大的反對浪潮。什麼內閣、眾議院、參議院、國會,根本聞所未聞。但到了明治天皇的後期,任何政令不通過參眾兩院審核均屬亂命。袁世凱希望利用30年的時間,逐步培養中國國民的共和、民主觀念意識。當然袁世凱不可能再當30年的皇帝,他之所以要指定自己的繼承人就是怕人走政亡。這種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情,在中國不斷的上演。袁世凱要做的就是從實君制度到虛軍制度的過渡,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君主制國家都是虛君制度,那種西亞和非洲等落後國家除外。

三、袁世凱也存在着自己的私心

從客觀的角度來説,袁世凱也存在自己的私心。作為傳統的一代,那個九五之尊的位置,他不是不想得到。袁世凱確實打算做一任真正的皇帝,這樣對國家對他自己是雙贏。但是袁世凱的這些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是不能隨便告訴人的,他不瞭解民間的真實情況。袁世凱的兒子是一個坑爹的傢伙,他幻想着自己的父親登基稱帝,那他就是皇太子,也就是未來的皇帝。由於他開始變着法的哄袁世凱開心,用一系列假情報來欺騙袁世凱。不明真相的袁世凱真的以為自己稱帝是眾望所歸,也就更加聽不進去反對者的意見。他的那個不爭氣的兒子那裏知道,他老爹袁世凱定下的三個繼承人中根本沒有他。就這樣,袁世凱在一片假象中宣佈稱帝,結果等來的是暴風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