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文史百科>

納西族文化 東巴文化中“殉情”有啥含義

文史百科 閲讀(1.56W)

許多的東巴文化學者已經對納西族中突出的自殺現象作出了種種解釋,洛克和顧彼德認為,漢文化輸入麗江,孩童定婚制和勞務繁重的艱苦生活以及“哈拉里肯”儀式中對自殺的浪漫表述是導致青年女子自殺的原因,他們特別譴責了東巴田園牧歌般的描繪死後的生活來鼓動年輕人自殺。傑克遜認為,納西族的殉情是漢文化輸入(改土歸流後“以夏制夷”政策的實行)的法定父系制和納西母系制之間發生衝突的結果,他對洛克和顧彼德認為納西婦女的權益在漢人統治之下極端受壓,而東巴處於在儀式中謀取經濟利益而慫恿納西婦女自殺的説法提出了異議。

納西族文化 東巴文化中“殉情”有啥含義

美國學者招生華認為,納西人的自殺是本土文化的“劇本”和漢文化的“劇本”的衝突而引起的。趙省華從漢族價值觀的滲透,納西社會兩性角色的轉換分析了納西婦女情死的原因。1723年以前,納西族存在母系社會形態,婦女相應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洛克的資料表明有幾個納西首領是婦女。在這一時期,個人是自己決定戀愛和婚姻的,社會對婚前的性關係或私生子不歧視,在遠離漢族勢力範圍的麗江邊緣山村,這中習俗直到1930年代還存在。

隨着1723年漢族的介入,孩童定婚這種包辦婚姻的守舊形式被介紹到麗江。父母在子女還是小孩、嬰兒甚至還在腹中就為他們定下婚事。年輕人再不能自己選擇配偶。青年女子的婚前性關係被譴責,他們會因此而喪失名譽,未婚懷孕被視為非常丟臉的事。

納西青年女子的殉情也許可以理解為是對本民族傳統習俗變更所做出的反映,隨着包辦婚姻制,男性掌握繼承權和父系制家庭的建立,未婚女子面臨着婚後失去個人自由的命運。結婚後,女子不能在自由地與夥伴進行社交,隨意的花自己賺的錢。他們必須剪短頭髮,穿上衣婚婦女的服裝,開始勞務繁重的生活,這樣,年輕的女子必然與殉情神話認同。因為在殉情神話描述的浪漫花園中年輕人可以得到那些隨着婚姻生活將要失去的東西,自己自由的選擇情侶,永恆的青春。

摩梭人過去和現在都居住在金沙江東面的永寧,遠離漢族的勢力範圍。於納西族居住的麗江不同,永寧從未被漢族佔領過,一直由當地的貴族統治着,直到1949年。有意義的事,過去有許多象逃避包辦婚姻納西情侶用革囊渡過金沙江逃往,在過去的數百年,有相當多的麗江納西人前往永寧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