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戰史風雲>

淮海戰役名稱的由來 淮海戰役戰爭背景是什麼?

戰史風雲 閲讀(7.57K)

淮海戰役的名稱由來

淮海戰役名稱的由來 淮海戰役戰爭背景是什麼?

淮海戰役(共產黨)

就淮海戰役的演變進程而言,軍史界素有“小淮海”與“大淮海”之稱。按照粟裕最早提出的建議,淮海戰役在江蘇北部的兩淮(淮陰淮安)和海州地區進行,史家將此稱為"小淮海"。後來,戰役的規模越打越大,發展成為"大淮海"。“大淮海”是指淮河下游、黃海之濱的廣大地區,《禹貢》記載“海、岱及淮惟徐州”,大致和今天的淮海地區範圍一樣。它南至淮河,東濱黃海,北到泰山,西臨河南。

徐蚌會戰(國民黨)

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面稱“徐蚌會戰”)前夕,何應欽在國防部召開作戰會議,提出“守江必守淮”的主張。“守淮”的具體方針是,集中優勢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間的津浦鐵路兩側,尋機與共軍決戰。蔣介石聲稱:徐蚌會戰是政權"存亡最大之關鍵"。

淮海戰役戰爭背景

淮海戰役(徐蚌會戰是國民黨對這場戰役的命名,淮海戰役是共產黨對這場戰役的命名)在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過程中,集結在徐州地區的國民黨軍三個兵團17萬餘人,在華野阻援打援部隊陣地前面徘徊,不敢北上與華野交戰。粟裕認為,這説明敵人是避免在不利條件下與我軍打大規模的仗,也説明我軍對敵人進行戰略決戰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漸成熟。因此,當濟南城內巷戰仍在激烈進行,但已勝券在握的時候,就於9月24日7時發電報給中共中央軍委,“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中共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於9月25日19時覆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需要做出説明的是:此時粟裕的目標是圍殲淮陰——海州一帶的第7兵團(黃伯韜部),而不是圍殲整個徐州集團,這時的淮海戰役設想後來也被稱為小淮海戰役。隨着戰局發展,總前委審時度勢,淮海戰役越打越大,最終取得了驚人的戰果。與平津戰役、遼瀋戰役統稱解放三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