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老人健康>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年期的心理保健

老人健康 閲讀(1.13W)

中年期的心理保健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年期的心理保健

如前所述,中年期大致從30歲到55歲或35歲到60歲,這是以軀體和心理從成熟到衰老的變化標誌來劃分,是由青年向老年的過渡階段,也是人生的鼎盛時期。

中年既是建立成就時期,又是人生的生理和心理進入“多事之秋”的階段。從生理上來説,中年人的體質狀況以不如青年時那樣健壯,多種生理機能緩慢地出現減退或慢慢地老化,生命細胞的兩種功能、免疫力和內分泌等都在逐漸下降。這些生理上的變化,應該説是不能逆轉的。

於此同時,中年期又是心理負擔、心理壓力最嚴重的時期,家庭是否安穩,事業是否成功,,都會給中年人心理帶來某些特有的心理變化。因此如何提高中年期心理承受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

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識分子,對各種社會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心理活動比較複雜,精神壓力比較大;特別是經歷一些挫折後,往往處事過於躊躇,顧慮重重。久而久之,會變得日間憂鬱寡言,夜間千思萬慮,導致大腦皮層興奮,抑鬱功能失調。

過度的緊張和疲勞也是中年人羣出現的特點。過度的緊張造成疲勞也會反應在生理上,甚至會使人產生支持不住的感覺。由生理功能失調與改變而引起的心理煩惱和負擔,是中年人又一心理特點。

(一)中年期如何進行心理保健

心理學認為,中年人應有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只有充分認識自我,接受現實的自我,才會選擇適當的目標,尋求良好的方法。要既不自卑,又不自傲,充滿自信地對待一切。

中年人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都處於成熟階段,智力發展到最佳水平,思維發達,善於分析、綜合、思維和推理,意志的自制力也較強。可以説中年是人生的鼎盛時期。所以中年人社會和家庭中都是中堅力量,任務多,責任多,且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這種超負荷的工作,加上覆雜的人際關係需要調處,使其情緒處於緊張狀態。所以,中年人特別需要心理保健。

(1)中年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識面也得到的拓展,是實現理想抱負的好時期;然而自身條件,不能忽略客觀條件的影響。面對現實,通過努力能實現的絕不輕易放棄,沒有條件的要等待時機,這樣遇到挫折也就能保持平衡心態。

(2)中年期也是同齡人社會地位升遷、經濟收入懸殊較大的時期。面對同齡人成為上司或時代驕子,應以坦然豁達的心理相對;正確認識到別人的長處及有利時機,避免產生妒忌和自卑心理。社會是紛繁複雜的,有時差距是由人為的不平等因素造成的,無須怨天尤人,不可以壞情緒困擾自己,應以踏實的工作、廣泛的興趣來充實生活,取代不良情緒。

(3)在家庭裏中年人處於老年人和孩子之間,存在年齡和時代造成的心理差距,需要多交流、多瞭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縮短心理差距,以擁有融合的家庭氣氛。

(4)中年人在單位是頂樑柱,工作絲毫不能鬆懈;回到家中既要照顧年腦體弱的的父母,又不能放鬆對孩子的教育引導,還有日復一日的繁雜家務。應統籌安排,勞逸結合,不要忽視娛樂活動。娛樂既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又能消除疲勞,維持良好的心境。

(5)中年人是青年向老年的過度時期,健康狀態不比青年好。隨着歲月推移,衰老的跡象一開始出現,也易受到各種疾病的襲擊。應定期體檢,以及就醫。對疾病應有正確的認識,無須過分擔憂、恐懼。總之,中年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勝任社會和家庭角色的指責。

(二)中老年人心理保健應該注意什麼

(1)心胸開闊,情緒穩定而樂觀。在中年人的致病因素中,社會刺激居重要地位。中年人應瞭解這點,在複雜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中國培養開闊的胸懷,養成不計較小事,對重大事件也應保持克制的能力。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全的心理適應能力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礎。中年人應注意增強交際能力,善於和不同的人相處。為此,要做到正確的評價自己,客觀評價自己的優缺點、興趣、能力、性格等;同時要正確瞭解他人,並注意不斷增進對周圍的瞭解,與之融洽相處。此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開闊眼界,擴大交往範圍,可增強心理的安全感。

(3)對人對事不抱過高的期望。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現實允許的情況去做事,不要勉強去根本辦不到的事情。這樣就不會自我膨脹,不會讓煩惱困擾自己。要將心理平衡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實現“知足常樂”。

(4)勞逸結合。注意腦力勞動結合,這是調節大腦思維,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工作、生活擔子較重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忙裏偷閒、堅持鍛鍊,從體力方面繁重的身心勞動提供支持條件,使身心得到更有效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