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老人健康>

看輕生老病死 老人就應樂享晚年生活

老人健康 閲讀(2.6W)

目錄:

看輕生老病死 老人就應樂享晚年生活

第一章:看輕生老病死 樂享晚年生活

第二章:老年朋友的四個養生要點

第三章:不利老年人身心健康的6種心態

人到了老年,面臨着生老病死,人的心態總是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要麼積極對待,要麼消極視之,你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調整好心態安享晚年嗎?和小編一起去學習幾招吧!

看輕生老病死 樂享晚年生活

研究發現,老年人與同齡人在一起,比起自己一個人住,可以減少孤獨寂寞感和不安全感,因為可以有人交流談心,互相扶持。不過,和同齡人在一起的時候,“生老病死”成了老年人之間不可避免的話題,很多老年人因為看到身邊的老年人去世、患病,而倍感焦慮,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老年人通常會比較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本身就容易出現不安全感、空虛感和孤獨寂寞感,心理適應性有所下降,當面對熟悉的人生老病死時,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造成消極的影響。那麼,應該如何克服這種心理?

話題要積極

首先,老年人之間的話題應以積極的取向為主,多交流、分享老年生活中安逸、美好的一面,這樣會更有利於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

對老年期的身心變化作好心理準備

老年期生理機能有所衰退,還有心理上的變化,離退休等社會角色與活動的變化等,老年人對這些都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不要固執地堅持做不適合老年人做的工作與事情,才不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價值喪失感與失落感。

社會角色與活動的積極轉換

老年人通常會失去原有的社會角色和活動能力,較好的適應方式就是進行角色與活動方式的轉換,尋找適合自己的活動內容並且積極參與,獲得新的滿足感。

要積極安排好退休後的生活。可以繼續發揮餘熱,參加一些適合自己體力和經驗的社會活動;也可以培養與多進行興趣愛好活動,比如養魚、養花、攝影、學習書法和畫畫,欣賞音樂、唱歌、旅遊等。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心理也會感到充實。

維護好老年夫妻關係

夫妻關係是老年人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夫妻間的和睦、恩愛與互相扶持,可以讓兩個人共同面對與克服老年期的問題,會增強老年人心理上的力量感,消除不安。夫妻兩人可以一起進行興趣愛好活動,多發現對方的優點予以讚美,甚至還可以互贈小禮物等。

深化親友之間的情感關係

可以互相做客、互通電話等方式來交流生活,傾訴談心,從中得到精神的慰藉,體驗美好真切的親情和友情,獲得心理滿足感和幸福感。

活在當下

無論哪一個年齡階段,太多地想過去與未來,都容易影響當時的生活質量。對於 “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老年人應學會“知天命而順應自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過好當下的每一天。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也就不會留下太多遺憾。

老年朋友的四個養生要點

一戒久卧:“久卧者傷氣”要順應四時,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睡眠不能過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8小時足矣。適量的睡眠才能達到寧神養氣,確保益壽延年。

二戒久立:“久立者傷骨”人的一舉一動,都要消耗氣血,如果久坐不動或久立不走,會出現氣血凝滯,從而招致疾病。老年人氣血運行本已減弱,全靠動靜結合調節平衡,因而要坐與行走輪流交替,活動筋骨。

三戒久視:“久視者傷血”人到老年,眼目本已昏花,倘過於用目,會傷血耗氣,頭暈目眩。因此,65歲以上的老年人看書報雜誌或電視以1-2小時為宜。

四戒久坐:“久坐者傷肉”坐是消除疲勞的一種必要休息,但長期坐着不動,會使肌肉缺乏鍛鍊,從而導致肌肉鬆弛,久而久之加速了肌肉的衰退與萎縮。因此,老年人應多參加户外活動,不宜坐得過多、過長。

不利老年人身心健康的6種心態

1、幻想:

受身體逐漸衰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盼望長壽的願望會越發強烈。於是,他們會常常用幻想來欺騙自己,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如愛聽他人關於自己健康的恭維話等。

2、怕死:

他們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懼死亡。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3、怕孤獨:

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其主要表現是自我評價過低、生存意識消極、經常對他人不滿及抱怨。長此以往,有此情況的老人就會加強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強化自我內心的封閉,逐漸地疏遠社會,最終會形成孤獨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模式,並將默默地承受孤獨帶來的痛苦。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又害怕由於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於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4、抑鬱: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較脆弱,面對衰老的客觀事實既懼怕又無奈,這種心態如果不及時調整,極易導致抑鬱。這種抑鬱比較頑固,很容易使人喪失生活的興趣,令人感到疲憊。因而這種人很容易情緒激動,動不動就發火,常常自卑自責、自怨自歎,嚴重者可有自殺的傾向和行為。

5、偏激:

這種情緒可表現為兩個相反的趨向。一種趨向是因衰老以點帶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無用之人,經常自責、自卑、自憐和自貶。另一種趨向是因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別人,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關心和照顧,卻不考慮他人及社會的實際條件和能力。當這種希望得不到滿足時,又加劇了其心理上的偏激,並因此而自暴自棄。

6、多疑:

有些老人因身體有病而多疑,常表現為無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輕傷小恙也自以為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間或談病色變,問病又止,求醫換藥不斷。這種疑病可令其對衰退的機能極度敏感,對一般人感覺不到的體內變化或體驗不到的痛苦也都會有所感覺,如對心臟的跳動、胃腸的蠕動等方面的變化也能感覺到。這些過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結語:你的心態調整好了嗎?人到了老年,就該調整好心態安享晚年,這樣才是對健康最好的呵護!(文章原載於《益壽寶典》,刊號:2012.04,作者:陳智雄,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