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老人健康>

老年生活“慢”處方

老人健康 閲讀(3.03W)

老年生活“慢”處方

老年生活“慢”處方

在老人的世界裏,一切事物的腳步都逐漸慢了下來,只有讓身心適應這種節奏,才能獲得健康。老年病學方面的權威專家,為此給老人開出了一張全方位的“慢”處方。

慢 藥

在醫療方面,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專家意識到,對老人的照料應越來越“慢”。專家提出了“慢藥”理念。應逐漸降低老人使用藥物的劑量,也沒必要讓老人過於積極地做某些X光片檢查,華而不實的治療反而會增加老人的困擾。比起濫用藥物,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更多的傾聽和幫助,是延緩老人衰老的最好“慢藥”。

專家告訴記者,過於積極的治療的確不適合老人,這一理念在國內也被逐漸接受。以高血壓為例,2014年一改過去30年的標準,認為60歲以上老人的收縮壓低於150毫米汞柱即可,目前國內也開始參照這一標準。而過去,醫生一直建議人們要將血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甚至讓患者服用不同藥物以求達標。而過度降壓可能導致老人腦供血不足,繼而引發腦梗等疾病。

專家認為,一方面,醫生要對老人進行合理醫療;另一方面,老人自身也要具備“慢藥”理念,在疾病面前,不要過於依賴藥物和高科技,也切忌盲信保健品。老人大多合併多種慢性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對此,王專家建議,老人最好把所有藥物拿給醫生看看,進行優化配置,有些保健品、輔助藥,以及互相排斥的藥,能不吃就不吃,儘量服用最少的藥物達到最好的療效。老人對療效的期待也要“慢”下來,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治療和控制疾病不能太心急,服藥時還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才能讓療效最大化。每年體檢必不可少,但X光片檢查一年內最好別超兩次,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慢 動

年齡不斷增長,老人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慢,因此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都要慢下來。

起牀要慢。清晨老人的心率相對較快,血壓也較高,再加上血液黏度高,此時心血管病的發生率是其他時段的3~4倍,所以起牀時要慢一點,先躺在牀上閉目養神幾分鐘,再緩緩坐起。

走路要慢。專家提醒,老人走路和行動一定要慢,否則靈活性跟不上容易跌倒,而跌倒是老人的“頭號殺手”,一定要謹慎預防。老人走路不要求快,步幅更不要太大,頻率放緩到每分鐘60~70步即可。此外,彎腰撿東西、抬手夠東西時動作也要儘量慢。

排便要慢。很多猝死都發生在衞生間,排便太急、過度用力是禍源。當人屏氣排便時,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使心腦血管病患者突發腦出血、腦梗死。因此,老人排便時不要太用力,排不出來不要勉強,可通過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使用開塞露等方法通便。排尿也要儘量緩慢,不可用力過猛。排便後起身時要手扶支撐物,慢慢站起來。

慢 食

專家説,老人牙齒稀鬆、消化功能減退,如吃飯太快,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還不利於營養的吸收,長期如此可能導致營養不良。而充分咀嚼可讓食物變成食糜,利於唾液分泌、減輕胃腸負擔、促進營養物吸收。實驗發現,同吃一種食物,細嚼者會比粗嚼者多吸收13%蛋白質、12%脂肪、43%纖維素。研究還發現,細嚼慢嚥有助於防癌、提高腦力、保護牙齒、延緩衰老。因此,老人吃飯更應細嚼慢嚥。

建議,用15~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則要用半小時左右。專傢俱體指出,一口飯至少咀嚼20~30次。專家還提醒,邊看電視邊吃飯是個不好的習慣,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一定要專心吃飯,細細咀嚼,感受每口飯菜的味道。

慢 心

步入老年,最該修煉一顆寧靜、平和的內心,只有讓心慢下來,才能抱着豁達、從容、閒適的心態享受“慢生活”。

慢心首先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凡事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不定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也不幹超體力負荷的事,做事遵循適時、適度、適合原則。

其次,要控制好脾氣。楊萍表示,控制不良情緒關鍵在於找到正確化解方法。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自我調節,感覺自己快發脾氣時,趕緊換個環境或在話題上打個岔,心情就會慢慢平復。

第三,説話語速要慢。張湖德説,説話聲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對身體的一次刺激,此時老人的心跳勢必加快,高血壓、心臟病等潛在疾病隨時可能發作。所以老人應隨時提醒自己説話慢點、聲音小點,讓自己平心靜氣。

最後,呼吸也要慢點。《黃帝內經》記載,呼吸放慢後,身體脈搏也會放慢,生命進程隨之減緩,壽命變得更長。張湖德推薦老人做些慢呼吸鍛鍊,以脈搏跳動次數為依據,在一呼一吸一頓間,脈搏跳動5下為宜。即吸氣時兩下,呼氣時兩下,呼吸之間稍稍屏氣,間隔一次脈搏。一呼一吸都要到頭,呼與吸之間的速度要均勻,最後慢慢將濁氣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