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學生保健>

調查:青少年性教育缺失學校責任大

學生保健 閲讀(1.27W)

鄭東新區聚源路國小的五年級學生在上性教育課程,瞭解生命的起源。

調查:青少年性教育缺失學校責任大

民調發現網絡是青少年瞭解性的第一渠道

近日,一個女孩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發帖,詳細介紹了意外懷孕後的處理經驗和注意事項。該帖迅速在網上走紅,被網友稱為“教材版懷孕應急手冊”。有人感歎,為什麼這麼多青少年不懂得事先保護自己,非要應急?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對303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5%曾經遇到過性方面的困擾。對於可供青少年瞭解“性知識”的有效渠道,79.2%的人首選“網絡”;“書籍”排第二(72.5%);排名第三的是“同伴”(56.0%);接下來是“報紙、電視等媒體”(47.0%);“學校”和“家長”排在最後,分別有31.9%和30.5%的選擇。

在參與調查的人中,“70後”佔39.3%,“80後”佔37.3%,“60後”佔11.6%。

專家:系統的性健康教育應從六歲開始

自從女兒上了國中,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任寶菊一直很頭疼青春期教育問題,“她們班上不少同學在‘談戀愛’,總會有表白的事情發生。我很擔心,不想讓她這麼早想這些事情。”

任寶菊也和其他家長有過交流,“大家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互相開導。”

孩子一般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性”意識?調查中,公眾給出的排序依次為:國中(45.9%)、國小(42.5%)、高中(5.5%)、大學(5.3%)。

深圳“成長與性”工作室創辦人、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曾在全國40多個城市的幼兒園和國小做過調研,發現現在八九歲的孩子會交流喜歡異性的話題,10歲的孩子會交流怎麼談戀愛。她覺得,這種情況應該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孩子應該在6歲開始接受有計劃、有明確目標的、適合孩子各個年齡段性心理髮展的性健康教育。

而調查顯示,當問到“孩子系統瞭解性知識的最佳年齡”時,49.0%的人選擇“11~14歲”,其次是“15~16歲”(26.9%),只有12.1%的人選擇“10歲以前”。

首都師範大學性教育和研究中心主任張玫玫認為,性教育應該滲透到孩子的養育中。“很多人認為性教育就是告訴孩子和性有關的生理反應和行為,其實這只是很基礎的一部分。”性教育應該承擔起明晰男女社會角色定位的責任,讓孩子們學習做健康、自信、快樂的男人和女人,包含性生理知識、性心理建構、性別教育、異性人際關係教育、性美感教育、性道德教育、性自護教育等。

“性教育是循序漸進的。”張玫玫説,如果從小沒有很好的教育,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對性問題就會特別好奇,會比較忙亂和躁動。甚至現在很多大學生還在補課。所以會看到很多大學生戀愛,很快進入性關係,失敗,再戀愛,他們不知道應該和一個什麼樣的人確立戀愛關係,也掌控不了兩人之間的關係,帶來很多痛苦。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性”的傷害

“七年級時,我們700多個女生在一起上了兩節健康教育課,都沒幾個人記得老師講了什麼。”江蘇省常州市八年級學生王芳説,學校還開設了“心理小木屋”供學生諮詢,但很少有同學會去。“我們遇到問題都是和好朋友説,向老師和家長開不了口。”

調查顯示,91.2%的人認為目前青少年性教育缺失,其中53.7%的人認為“嚴重缺失”。

“正規渠道的性教育太缺失了,所以很多青少年會上網求助。”第二軍醫大學研究生葉青,曾做過一個青少年性教育論壇的版主,有很多十四五歲的青少年來諮詢。她發現,一些人的性知識嚴重缺乏,不懂得保護自己,不負責任地網戀,沉迷黃色網站……後來論壇因為一些原因關閉了,但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在qq上向她尋求幫助。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性”的傷害,原因出在哪?調查中,75.6%的人認為是“學校未能有效開展性教育”;71.0%的人表示是因為“互聯網信息良莠不齊”;67.4%的人認為“大眾媒體傳遞了過多暴力和色情信息”;64.5%的人表示是“家長沒有承擔起性教育責任”;59.3%的人指出“整個社會環境和風氣太差”;57.6%的人表示是“電影、電視劇涉性鏡頭過多”。

網絡點擊率高達100多萬次的“爆笑性教育講座”老師——北師大實驗中學青年教師張超表示,現在不是沒有性教育,2008年教育部就出台了《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只不過性教育做得還不踏實、不繫統。可能孩子知道了一部分東西,但又沒説透,他們就會有好奇心,才會去探索,有些人就想偏了。

張超接觸過一些專家,“從研究層面上來説已經做得很好了,但在操作層面上大家避諱的點太多。大部分專家和老師‘不脱敏’,沒辦法坦然告訴孩子怎麼做。”張超覺得,自己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身在一線,和學生熟,“我講課只針對我的學生,更貼近他們,他們接受起來會更容易一些。”

誰最應承擔性教育的主要責任

最應該教給青少年哪些關於性的知識?調查顯示,76.1%的人認為是“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的護理知識”,72.4%的人選擇“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性意識和性取向”,65.3%的人認為是“避免危險性行為”。

其他還包括:如何應對性騷擾和性侵害(65.3%),避孕知識(59.3%),防艾、防性病知識(56.0%),如何分辨媒體和網絡上的不良信息(51.9%)等。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一直強調“性教育必須成為義務教育”。他説:“我們最應該關注的並不是告訴青少年什麼,而是青少年自己希望知道什麼;不是如何講授,而是如何討論。”

在潘綏銘看來,性教育不應該侷限於“性知識”,更不是某種既存的性道德,而是着重培養人們在性方面的可持續、自主發展的能力。按照日本一些性教育實踐的提法,就是幫助人們學習如何生活

“性教育的目的,第一是讓孩子學會愛,愛自己的生命、愛父母;第二是學會尊重,尊重他人的身體和感受;第三是學會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隱私,保護自己不受性傷害。”胡萍説,父母首先要對孩子承擔責任,給孩子做正面的性教育。學校應該為學生制定計劃,有計劃、有目標地幫助孩子建構健康的性心理。當家長和學校沒有能力幫助孩子解決性困惑的時候,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藉助專業力量。

誰最應承擔性教育的主要責任?調查中,“學校”排名第一(81.8%),其次是“家長”(78.9%),再次是“媒體”(46.5%),排在第四位的是“政府”(43.4%)。接下來還有:其他專業機構或組織(20.1%)、醫院或醫務人員(14.8%)、社區居委會(7.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