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學生保健>

別讓青春期帶走了“孩子”

學生保健 閲讀(6.66K)

孩子進入青春期,如何與孩子很好的溝通、交流,已成了令家長頭痛的一個難題。

別讓青春期帶走了“孩子”

家住海口的肖先生最近發現上八年級的兒子有點反常,不願和大人説話了,一回家不是悶頭吃飯,就是回自己的房裏,關上門來做作業。而在以前父子倆關係不錯,偶爾還互相開開玩笑。經別人提醒,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常出現的現象,肖先生才恍然大悟。

據專家介紹,青春期是從兒童過渡到成年人的特殊階段,其劃分年齡在各地稍有差別。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為10—20歲,我國一般指11—18歲。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説,他們的青春期是從國中階段開始的。

然而,隨着成人體徵的日益明顯,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又影響了孩子心理的變化,沉默、衝動、敵對甚至放縱的情緒,在青春期中悄悄滋長。

家長和孩子的交流少了 在採訪中,大多數家長表示,孩子在國中階段是最難管的,情緒波動大,又叛逆,父母説什麼都很難聽進去。

家住海府路的莫女士有個讀九年級的女兒,她説:“我女兒以前很聽話,現在脾氣卻越來越大。有次我翻她抽屜,發現裏面有個帶鎖的筆記本,不知道記了些什麼。後來隨口問了她一句,她兩天沒和我説話。” 家長抱怨,青春期的孩子越來越難懂了。

然而,在孩子眼中,家長又是怎樣的印象呢? “流行音樂?網絡遊戲?他們什麼都不懂,只會談學習。”在海口十中讀八年級的小飛這樣説。在記者眼中,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小飛帶着青春期男孩的普遍特點:愛運動,興趣廣,有自己的想法,還有那麼一點點傲氣。小飛説自己成績一般,父母平時就喜歡嘮叨學習。

回家後,他不願主動和他們説話,因為家長總有那種本事:無論你説什麼,最終他們都會把它扯到學習上來。一個字,“煩”。

在採訪中,部分國中女孩表示她們會和母親講些私房話,但她們也認為和同齡人更親近,可以沒有顧忌地交流。然而,幾乎所有男孩都表示,父母從來不跟他們講青春期方面的知識,平時和他們的交流話題也基本集中在學習上。

“我們喜歡的東西他們都沒興趣,我們想知道的東西他們也不會講,沒有共同語言。”小飛的話或許回答了孩子在青春期面對家長時大多選擇沉默的原因。

青春期的特點是生長髮育迅速,身體、心理、生理處於突變階段。

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他行為、習慣、性格、興趣、愛好逐漸形成的關鍵階段。但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也決定了他們有叛逆、衝動、好奇、喜歡羣體行動等傾向,在缺乏青春期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情況下,很容易走向歧途。

據瞭解,我省未成年人犯罪近年來向低齡化發展,平均年齡不超過16歲。從犯罪類型看,以財產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為主,且70%以上是團伙犯罪。

未成年人的好奇和模仿心理容易導致性犯罪和暴力犯罪,和同伴的親近又易造成團伙犯罪。此外,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普遍有一種獨立意識,希望獲得尊重,不想大人把他當小孩看。有極端的案例,有的孩子為了引起家長注意,證明他不再是小孩,竟去殺人。特殊階段的心理,加上經驗、自制力和法制觀念的缺乏,使青春期成為不容忽視的犯罪“高危期”。

心理不健康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誘因,而造成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家庭教育。學校、社會應該為青少年成長構建一個立體的教育、防護體系,幫助青少年走出青春期的困惑,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