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學生保健>

影響中學生叛逆行為的心理因素

學生保健 閲讀(2.32W)

影響中學生叛逆行為的心理因素

影響中學生叛逆行為的心理因素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都渴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家長的嚴格要求,學校的嚴格規章制度加大了學生的心理壓力,稍不順心就會鬱鬱寡歡,嚴重者往往產生叛逆心理,做出叛逆行為。因此,針對中學生眾多的叛逆行為,我們要研究其影響因素並提出相關教育政策,幫助他們安全度過青春期這個叛逆期,促使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教育專家認為中學生處於身體生長的高峯期,自我意識也高速膨脹。然而,他們心理的發展卻跟不上生理的發展,他們自我意識在加強,總想自己獨立,不依靠父母,在經濟上卻又不得不依賴父母,這就導致了青少年中學生生理跟心理的矛盾。因此,我們常説青少年中學生正處於 “心理斷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個矛盾,那中學生就有可能走上歧路。

一、中學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

1、父母教管方式的不當。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師,父母的言行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和行為。有的家長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要麼嬌寵,要麼嚴厲,甚至體罰,這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會使學生形成偏激的心理。他們一旦到了新的環境或進入心理髮展高峯的青春期,他們的性格就會變得特別敏感,極容易產生叛逆心理。父母的關係、家庭氣氛等對學生的叛逆心理也有影響。如果父母關係緊張,時常爭執,家庭充滿矛盾時,學生會因為缺乏家庭關愛而產生叛逆。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是心理叛逆的易發羣體。

2、學校或老師教育的原因。

目前大多學校依然只看重學生的成績,較少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應試的教育制度導致學校的德育教育不能深入開展。有些老師偏好成績好、平時表現佳的學生,他們偶爾違反紀律,老師也會適當偏袒,其他的學生肯定會有不滿,即使他們沒有把話説出來,也會以頂撞老師、課堂開小差、陽奉陰違等方式來表示他們的內心不滿,久而久之就產生逆反心理。

3、成長階段的引導不力。

眾所周知,青少年中學生的叛逆行為是和年齡相關的,是青少年個性形成的必經階段。中學生自我意識成長,他們喜歡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不再盲目聽從父母或老師的話。作為教師,我們要理解他們這種心理,要好好引導、耐心教育他們。但有的學生因為從小被嬌慣溺愛,任性叛逆,即使出了錯,父母或老師也不加以糾正,放任自流。待到長大後習慣已成自然,要改也就難了。

二、如何消除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1、學會溝通,以身作則。

影響中學生叛逆行為的因素除了青少年自身生理的發展之外,還有家長、老師和朋友對他們的教導或態度。作為老師或父母,我們要學會超脱自己師長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來耐心聽取他們的心聲,從不同的角度尋找他們叛逆的根源。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説過: “教師應成為學生的領袖而不是監工;教師應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表率和模仿的榜樣。”作為老師,應該處處、事事以身作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自覺自願地接受老師的教導和指引,避免逆反心理的產生。青春期是形成自我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時期,而父母是中學生接觸最早最多的老師,如果父母沒有作好榜樣,青少年很有可能會以父母不好的行為為學習對象,形成叛逆行為。

2、藝術地批評;學會讚賞。

有的家長和老師見青少年做錯了事就毫不容忍,一味地批評,這樣很容易傷害到青少年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控能力,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長和老師先對青少年的優點或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然後再指出錯誤之處,青少年就能接受批評並儘快改正錯誤,這是自尊心得到滿足的表現。實踐證明,這些青少年 是可以養成自控能力的,消除逆反心理的。所以請學會以讚賞的眼光來教育青少年,讚揚是一種藝術的批評。徐州勵志少年教育機構的教育專家李老師認為:人們的心靈最渴望他人的讚美。讚美是一種鼓勵,在人們心靈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

3、循循善誘。

有些問題,如早戀、迷戀言情小説等,必須尊重青少年的情感和人格,應對他們進行有情、有理、有據的説服、疏導,啟發他們去思考,去認識,給他們獨立自主、痛下決心的時間和機會。同時,還要用具體事例打破青少年幼稚的理想化思維,用長輩的冷靜、善誘,去換取青少年明智的選擇。

三、預防青少年產生叛逆行為、心理的措施

教育專家認為青少年的叛逆行為、心理是在兒童時期形成的。通過比較,叛逆的青少年都有以下幾個共同點:不良的親子交流;親子間缺乏依戀;過於易變、嚴格或寬容的家庭約束方式;父母婚姻不和;父母缺乏對子女的監管。這些家庭教養方式都跟青少年問題行為的產生、發展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要預防青少年產生叛逆行為,首先就要從父母做起。首先要注重和孩子的親子交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形成正確的依戀關係;教育孩子時不能過於嚴格,也不能過於溺愛。其次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夫妻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要維持和諧的家庭關係,給孩子一個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