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嬰幼兒>

寶寶手足口病怎麼辦 手足口病如何防治

嬰幼兒 閲讀(1.84W)

手足口病是一種多發生在兒童身上的一種疾病,它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尤其是幼兒園的小孩,更容易感染手足口病。那麼你知道手足口病的發病原因到底是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手足口病的怎麼治療和預防,趕緊來看看吧!

寶寶手足口病怎麼辦 手足口病如何防治

目錄

1、手足口病是怎麼引起的 2、手足口病有哪些臨牀表現

3、手足口病如何檢查 4、手足口病怎麼鑑別診斷

5、手足口病如何治療 6、手足口病如何預防

7、防治手足口病有什麼誤區 8、中醫治療手足口病效果好嗎

9、手足口病小偏方 10、手足口病的飲食禁忌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週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症治療。

手足口病是怎麼引起的

有多種腸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及腸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觸傳播。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本病在臨牀上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通稱為手足口病。潛伏期為1~5日,之後手掌、腳掌、舌、牙齦、口腔內等出現細小水皰。

有時伴有發熱現象。病毒種類不同,會有手、足、口未見發疹現象,但是口腔內有潰瘍,或者僅手掌、腳掌處有發疹現象。大部分的感染者都沒有嚴重症狀表現而痊癒,極少數情況下會發展為腦膜炎。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過人羣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牀上用品、內衣等通過日常接觸傳播,亦可經口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經口感染,並常造成流行。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也可造成傳播。

有數種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薩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腸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薩奇病毒是腸道病毒的一種。

腸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內的整個消化道,通過污染的食物、飲料、水果等經口進入體內,並在腸道增殖。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説每個人都是易感的。

感染後只獲得該型別病毒的免疫力,對其它型別病毒再感染無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別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口蹄疫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現稱為口皰病毒aphoviruses。呈球狀顆粒,直徑為22~30nm,有7種不同的血清型:即A,O,C,SATI,SATZ,SAT3 和亞洲-1型。至少有63個亞型。

各流行區的型別分佈有所不同,各型間無交叉免疫作用。從人類分離到的幾乎都是O型,偶有C型。傳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動物。患病動物的血液、皮膚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糞、乳汁均帶有病毒。

大多是通過直接和患病動物接觸或擠乳時,病毒通過皮膚微小傷口進入人體發病,偶可通過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製品被感染髮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頭也可感染。人與人之間很難相互傳染。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

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有哪些臨牀表現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

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幹及四肢,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兒童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5、重症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1)神經系統表現併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痺;驚厥。

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徵,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徵陽性。合併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2)呼吸系統表現併發肺水腫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脣發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囉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併發心肌炎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如何檢查

(一)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細胞計數可明顯升高。

(二)血生化檢查

部分病例可有輕度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鈣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應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三)血氣分析

呼吸系統受累時可有動脈血氧分壓降低、血氧飽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壓升高,酸中毒。

(四)腦脊液檢查

神經系統受累時可表現為:外觀清亮,壓力增高,白細胞計數增多,多以單核細胞為主,蛋白正常或輕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五)病原學檢查

CoxA16 、EV71等腸道病毒特異性核酸陽性或分離到腸道病毒。咽、氣道分泌物、皰疹液、糞便陽性率較高。

(六)血清學檢查

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CoxA16、EV71等腸道病毒中和抗體有4倍以上的升高。

手足口病如何鑑別診斷

根據臨牀症狀及體徵,在大規模流行時,尤其是口腔、手足部位的典型皮疹分佈特點。診斷不困難。

1、持續高熱

體温腋温大於39℃,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2、神經系統表現

出現精神萎靡、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極個別病例出現食慾亢進。

3、呼吸異常

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若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超過30-40次/分按年齡,需警惕神經源性肺水腫。

4、循環功能障礙

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花紋,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齡、血壓升高、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2秒。

5、外周血WBC計數升高

外周血WBC超過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

出現應激性高血糖,血糖大於8.3mmol/L。

可疑神經系統受累的病例應及早進行腦脊液檢查。有條件的醫院要儘早檢查EV71病毒抗體,在EV71病毒感染早期,抗體即可出現陽性。

對於抗體陽性的患兒要密切觀測患兒的精神狀態、有無肢體抖動、易驚、皮膚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壓等,並及時記錄,這是EV71感染重症病例甄別的關鍵點。

鑑別診斷散在發生時,須與皰疹性咽頰炎、風疹等鑑別。

1.單純皰疹性口炎

四季均可發病,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以散發病例為主。口腔黏膜出現皰疹及潰瘍。但沒有手、足部皰疹疹。

2.皰疹性咽頰炎

主要由柯薩奇病毒引起,患兒發熱、咽痛,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皰疹破潰形成潰瘍。病變在口腔後部;如扁桃體前部、軟齶、懸雍垂,很少累及頰黏膜、舌、齦。不典型的患兒須做病原學及血清檢查。

多種疾病易被當成手足口病

冬春季節正是過敏性蕁麻疹的高發季節,患了過敏性蕁麻疹的孩子手腳也會出現小疙瘩,但是過敏性蕁麻疹出現的小疙瘩摸起來比較硬,而且反覆出現,手、足、臉部還可能出現水腫。

過敏性蕁麻疹主要由花粉、蚊蟲叮咬、魚蝦等一些食物誘發,一般一兩週後即會痊癒。患水痘後,孩子全身都會出紅色斑丘疹、皰疹,但一兩天後皮膚會結痂。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口腔內會出疹並且潰瘍。

因此一些患了皰疹性口炎的小患者也被家長誤當做患了手足口病。皰疹性口炎是單純由皰疹病毒引起的,同樣易發於6個月~5歲的小孩,但這種疾病只在口腔內出疹,其他部位沒有。

另外,汗皰疹這種皮膚病也表現為出疹,細菌、手足出汗等都可引起,它主要表現為米粒大小的水皰,而且會有瘙癢感。

判斷有標準 家長勿恐慌

手足口病的一些症狀與部分疾病類似,醫生提醒家長認清兩者之間的區別,切勿恐慌。

手足口病起病急,早期主要表現為發熱,發熱度數不高,在38℃左右,一些患兒伴有手、足、口腔、肛周皰疹或潰瘍,但是不會感覺到疼癢,也不會結痂。

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情況下,孩子在一週左右時間就會自愈,只有部分孩子病情進展快,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損傷,可能會在數小時內死亡。

如果是孩子得病了,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要過分擔心,應該根據寶貝的症狀,而做出判斷。一些能知道的病情,輕微的病情,不要因為一點點小問題,而就去醫院。

是藥就有三分毒,長期的服用藥物,身體也會產生抵抗,以免藥物到時候對您孩子沒有用,更讓小孩,經常去醫院。

手足口病如何治療

1、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

2、嘔吐難以進食者給予輸液。當口腔因有糜爛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飯後漱口。

3、口腔潰瘍給予青梅散、金黴素魚肝油或錫類散外塗,疼痛劇烈塗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 並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4、皮膚皰疹有繼發感染者塗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若伴有發熱時,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6、手足口病可能結合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病症,應及時進行治療。

本病如無併發症,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週內痊癒。主要為對症治療。

(1)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口腔內皰疹及潰瘍嚴重者,用康復新液含漱或塗患處,也可將思密達調成糊狀於飯後用棉籤敷在潰瘍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潔,衣着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4)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7)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補充維生素B、C等。

(8)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9)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10)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給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療,重症病例可酌情給予甲基潑尼鬆龍、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等藥物。

(11)出現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12)維持血壓穩定,必要時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藥物。

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7、抗病毒藥物。因為抗病毒藥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藥物。

8、雙花防毒飲。方劑:金銀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

製法:上藥加水300ml,浸泡30分鐘,以武火大火煎煮沸騰,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鐘,煎成藥液150ml。每日1劑,藥液分2~3次服,連續服用7~10天。3歲以下嬰幼兒可減量服用。

對急性期出現低熱或無發熱,流涕咳嗽,咽紅疼痛,或納差惡心,可用銀翹散方劑。

高熱持續,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皰疹分佈稠密,可用清瘟敗毒飲方劑;對出現高熱不退,頻咳氣急等併發症,可用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方劑。

治療口疼牙齦腫:可用板藍根10克,黃芩、白蘚皮各6克,雙花3克,竹葉、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在疾病康復期,對於口乾咽痛的孩子可在沙蔘麥冬湯方劑裏,加生地黃、蘆根養陰生津,清熱潤咽。

9、中成藥。玉屏風口服液和板藍根沖劑,連續服用7~10天。

治療口咽部皰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錫類散,任選1種,塗搽口腔患處,1日3次;吹敷口腔患處,或口腔炎噴劑噴患處,每日2次。口腔炎噴霧劑對扁桃體炎效果最為明顯;對小兒口腔炎有特效;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效果;霧化劑型易吸收。

手足皰疹嚴重者,可用如意金黃散、青黛散,任選1種,麻油調,敷於皰疹患處,1日3次。

手足口病如何預防

學齡前兒童為易感人羣

成人大多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的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表現在皮膚和口腔上,但病毒會侵入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因此在流行時應加強對患者的臨牀監測,如出現高熱、白細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時,應警惕暴發性心肌炎的發生。

伴發無菌性腦膜炎時,其症狀表現為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易煩燥、睡眠不安穩等;身體偶而可發現非特異性紅丘疹,甚至點狀出血點。合併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人,以2歲以下患兒多見。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衞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每日對玩具、個人衞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7.托幼單位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8.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衞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衞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國小放假措施。

以清泄心火為主

中醫認為手足口病乃由濕熱疫毒感染所致,治療上宜清熱解毒祛濕,清涼解表,疏散風熱,或兼以透疹外出。

在發疹初期,患兒僅見少量皰疹,分佈稀疏,或伴有表證,病位主要在肺,可以採用疏散風熱、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熱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皰疹得消。

對於濕重於熱者,臨牀症狀除見大量皰疹顯現,皰中含有膿液外,還伴有大便稀溏,苔黃膩,脈滑。治療應以化濕為重點,兼以清熱解毒。

對於熱重於濕者,可見皰疹紅,身熱不寧,煩躁口渴,大便幹甚至便祕、舌紅、脈數。治宜清熱解毒為主,佐以祛濕。

一般情況下,手足口病多發於夏季,暑氣通於心,此時心火亢盛,臨牀症狀除見手足肌膚、口咽部出現大量皰疹外,伴有夜寐不寧、小便赤黃、舌尖紅、脈數等症狀。因此,清泄心火為主要治療原則。

本病屬於温病的範疇,若毒邪熾盛,或患者素體稟賦不足、素體偏亢,則在疾病的傳變過程中極易出現各種危重證候。

由於前期病程中邪熱之毒耗傷陰液,而且口咽部的皰疹影響患者的進食,因此在疾病的後期患者以陰傷脾虛為主,症見皰疹漸消,伴有身熱漸退、口渴、納差、舌紅少津、脈細數,治療宜健脾助運,生津養陰為主。

另外,還可對患者皰疹採取外用藥物進行局部治療,尤其是當口脣、咽峽部發生皰疹時,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顯得尤為重要。

喝開水勤洗手是關鍵

“手足口病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馮主任提醒,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並且通過人羣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

比如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日常接觸傳播、經口感染等,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也可造成傳播。

因此,家長應做好小兒的日常防護工作,衣物應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飯前便後要洗手,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多喝白開水,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一旦孩子出現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並積極配合做好隔離工作。患兒寶寶可能因發熱、口腔皰疹而不願進食,所以飲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爛時多吃一些流質食物。

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後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塗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患兒的衣服、被褥要清潔,衣着寬大、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防治手足口病有什麼誤區

誤區一、兒童才會得手足口病,成人不會感染

一般人都認為手足口病只會傳染給兒童,不會傳染給成人,這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一個誤區。

由於在臨牀上發現的大多數手足口病的患者基本全都是嬰幼兒,因此相關的醫療機構和媒體就相對側重於普及兒童手足口病的預防措施。

正因為這個原因,讓不少人誤會手足口病只會傳染給兒童,但其實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被傳染。

手足口病一般在學齡前高發,其中5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孩最容易得此病。成人由於免疫系統較完善,一般很少感染,但並不代表成人不會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臨牀發現成人感染者因為免疫力較強,多為隱性感染,既感染後既不發病,也沒有任何症狀。

但這樣的隱性感染者雖然不易發病,卻仍然攜帶病菌,會傳播病毒。

有一部分的兒童患上手足口病正是因為被成年人傳染上的,所以對於成年人的手足口病預防工作也應該高度重視起來,在預防傳染病毒的時候,也應該儘量避免自己會成為手足口病的傳染源。

誤區二、手足口病通過手、口接觸傳染,不會通過空氣傳播

不少人認為只要加強手、口的清潔衞生,不用手接觸不乾淨的東西,不吃不潔的食物和水,就能預防手足口病,但這樣還遠遠不夠。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過人羣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除了手、口的直接接觸會造成感染,呼吸道的間接接觸也會造成感染。

手足口病病毒可通過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及唾液在空氣中傳播,也就是説患者説話或咳嗽、打噴嚏等產生的飛沫也是危險傳染源。

因此患者確診後應及時隔離,以免傳染他人。個人也應儘量避免與患者的近距離接觸。

少去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與患者接觸或在人多擁擠、空氣不暢的場所出入時,可戴上口罩預防。

誤區三、 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所以目前不宜頻繁地通風透氣

有人不知道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有人卻因為知道而矯枉過正。因為目前正處手足口病高發季節,部分人害怕通風換氣會把病毒吹進家門,因此拒絕勤開門窗,即使開門窗換氣,時間也非常短。

實際上,通風透氣是對人體的健康有利的,而且也可以起到預防手足口病的作用。如果減少了換氣的頻率,對空氣的質量是有影響的。

門窗緊關,空氣無法流通開來,這將為各種疾病的病菌和細菌提供滋生和繁殖最佳的條件,也會大幅度增加手足口病的傳染風險。

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既能有效地利用陽光紫外線殺死病菌,又能保證足夠的氧氣供應。通風的過程中,即使有少量的病毒漂浮,也會在大量的新鮮空氣中稀釋,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因此無論家庭、教室或宿舍等場所都應保持良好通風,有條件的家庭或學校、幼兒園還可以在每天通風時用乳酸燻蒸,進行空氣消毒。

誤區四、酒精、來蘇水可以消滅手足口病病毒,家庭應常備使用

在當前疫情較為嚴峻的情況下,很多家庭都加強了清潔衞生工作,其中不少人將酒精、來蘇水等當做消毒劑來使用。

但酒精、來蘇水並不能有效殺死手足口病病毒這類腸道病毒,只有紫外線、乾燥和高温(大於50攝氏度),以及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才能消滅它們。

家庭可使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等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等可煮沸消毒;對衣物、被褥可進行晾曬或清洗消毒,也可以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84消毒液或漂白粉消毒。

誤區五、手足口病非常可怕,兒童感染後死亡率較高

目前的手足口病疫情讓不少家長憂心忡忡,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擔心孩子的生命安全,一旦孩子出現疑似症狀,就非常緊張。

專家表示,家長應該對手足口病引起足夠的重視,但不必過分擔心手足口病的危害。手足口病多以輕型病例為主,患兒如無合併症,只要及時治療,多在一週內便可痊癒。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症為發熱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潰瘍,只有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併發症。

2008年我國全年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達48萬多例,其中輕型病例佔99.76%,重症病例佔0.24%,死亡病例佔0.026%,死亡率為0.0095/10萬。家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將極大地降低患兒風險。

中醫治療手足口病效果好嗎?

手足口病在中醫看來是屬於“温病”的範圍,因為它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濕熱的病毒通過人的口鼻進入人體,發病在手、足以及口咽等部位,皮膚表皮會出現如同米粒大小的皰疹,而且伴有發熱、倦怠、噁心、便祕等症狀。

嬰幼兒系稚陰稚陽之體,感受疫毒後,病情變化迅速,宜早發現,早治療,防變證。或邪毒內陷,出現高熱、抖動、肢體痿軟,甚則發生喘、脱,危及生命。

一、普通型

臨牀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紅暈,伴咽痛、流涎,倦怠,納差,大便多祕結,舌淡紅或紅,苔膩,脈數,指紋紅紫。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透邪。

治療此病症的處方可以參考如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金銀花、野菊花、黃連、生石膏、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藥物的量可以根據患兒的自身條件和情況加減。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腸、直腸點滴。

1、高熱、抖動、易驚加羚羊角粉沖服。

2、便祕加生大黃。

3、咽喉痛加元參、板藍根。

4、咳嗽加杏仁、炙杷葉。

可以選擇一些中成藥,例如清開靈口服液、黃梔花口服液、金蓮泡騰片、小兒豉翹顆粒以及藍芩口服液等等,效果都比較明顯,也可以選擇使用炎琥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等,效果明顯。

二、重型

1、臨牀主要表現為高熱不退,汗少,疹出不暢,嗜睡易驚,嘔吐,肌肉瞤動,或見肢體痿軟、無力,甚則昏睡等,舌紅,苔厚膩,脈細數,指紋紫暗。

治法:清熱祛風。

參考處方:生石膏、生大黃、梔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龍骨、生牡蠣、赤石脂、廣地龍、全蠍、羚羊角粉(沖服),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可灌腸、直腸滴注。

中成藥:紫雪丹或新雪丹等,也可選用炎琥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等。

2、臨牀主要表現為發熱,喘促,面色蒼白晦暗,口脣紫紺,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質紫暗,脈細數或遲緩,或脈微欲絕

治法:回陽救逆。

參考處方:人蔘、炮附子、山萸肉、煅龍骨、煅牡蠣,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濃煎鼻飼或直腸滴注。

重症患兒發病急,傳變快,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有針對性地加強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小偏方

手足口病為一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出疹性疾病,多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發熱,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個別患兒可併發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因此家長在發現小兒患病後還需及早治療,在治療期間還可配合食療的方法來輔助治療,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紅蘿蔔1條,白茅根15克,竹蔗1節,生薏仁15克,每日1劑、煎水代茶。

功效:紅蘿蔔健脾和胃、清熱解毒、透疹、降氣止咳;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竹蔗清熱瀉火、解煩;薏仁健脾利濕。

此方劑具有補肺健脾、清熱化濕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兒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羣。

2、燈芯草5扎 ,蟬蜕3g ,木棉花1朵 ,雞骨草10g ,瘦豬肉50g, 煲湯飲用。

功效:燈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蟬蜕疏散風熱,透疹止痛;木棉花清熱、去濕、解暑、利尿;雞骨草清熱解毒。此方具有疏風清熱,化濕解毒的功效。

3、鮮荷葉2張 ,白米50克 ,將荷葉切碎煮粥吃。

功效:鮮荷葉理脾活血,祛暑解熱。

4、生米仁10克,扁豆10克,綠豆10克,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生米仁清利濕熱;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綠豆清熱解毒。此粥具有健脾、祛濕、清熱的功效。

5、紫草根、綠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適量,煮粥口服。

功效:紫草根清熱涼血,透疹解毒;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此粥既香甜可口,又可治療疾病。

以上均為3~6歲兒童1人份劑量,可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手足口病的飲食禁忌

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飲食特別需要注意,應該以豆漿、米湯、蛋花湯或者是牛奶等流質食物為主最佳,而且要少食多餐,這樣可以維持身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的需要。

但是為了寶寶進食的時候防止嘴巴的疼痛感,所以食物儘量不要太燙或者太涼,味道要不鹹、不酸,也可用吸管吸食以減少食物與口腔粘膜的接觸。

1、以牛奶香蕉糊等泥糊狀食物為主

牛奶提供優質蛋白質;香蕉易製成糊狀,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和果膠,能提供熱能、維生素,且潤腸通便。

2、需注意要少食多餐,注意營養

如雞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約十天左右可恢復正常飲食。

秋天的時候,寶寶手足口病的病情恢復是喝飲食的習慣有着至關重要的聯繫的。

因此,各位家長們必須要了解寶寶手足口病的一些飲食誤區,以避免寶寶吃了不該吃的食物而加重病情。

3、清淡易消化、温度適宜的流質食物

急性期口味重。手足口病小兒生病時精神狀態及胃腸道的消化功能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粗糙、難消化、刺激性大的食物會加重小兒胃腸道的負擔,造成小兒口腔及胃腸道的不適。

所以手足口病小兒急性期家長需準備清淡易消化、温度適宜的流質食物,避免食物對手足口病小兒口腔及胃腸道的刺激及損傷,促使營養較好的吸收,家長也可以給小兒準備一根吸管,緩解小兒對進食時口腔疼痛的抗拒情緒。

讓手足口病患兒少食多餐,維持其基本營養需要,待患兒進入疾病恢復期時,食物就可以逐漸改為泥糊狀和正常飲食,選用一些患兒感興趣的食物以提高食慾,攝入高熱量、高營養素供給患兒每日活動所需。

另外一歲以內的寶寶在生病期應減少輔食量或暫停輔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4、讓小兒喝冷牛奶去暑熱

沒有經過加熱的鮮牛奶,是會因為蛋白質的過敏而導致牛奶中的鐵元素的丟失,從而造成手足口病的寶寶營養的失衡,而且冷涼的食物也會刺激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腸胃,從而導致寶寶腹痛和腹瀉等症狀。

5、鮮榨豆漿放久點沒關係

鮮榨的豆漿如果放置時間過長,會使細菌繁殖,食物變質,加重手足口病小兒胃腸道的不適。所以鮮榨的豆漿放置時間不可超過四個小時,最好是兩個小時內喝完,保證患兒食物的新鮮。

6、患病期間吃素

民間有一種説法是,患兒在患病期間飲食要“全素,不動葷腥”。這是錯誤的。因為完全吃素,把牛奶、雞蛋等營養品排除在外,營養質量不夠,缺少優質蛋白質,而抗體是一種蛋白質,故全素不妥。

手足口病患兒不同的階段要吃不同的食物,下面就介紹一下不同階段手足口病適合與不適合吃的食物。

第一階段:病初

以牛奶、豆漿、米湯、蛋花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少食多餐,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為了進食時減少嘴疼,食物要不燙、不涼,味道要不鹹、不酸。

這裏介紹一個小竅門—用吸管吸食,減少食物與口腔粘膜的接觸。

第二階段:燒退

以泥糊狀食物為主。舉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優質蛋白質;香蕉易製成糊狀,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和果膠,能提供熱能、維生素,且潤腸通便。

第三階段:恢復期

要多餐。量不需太多,營養要高。如雞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約十天左右恢復正常飲食。

也有説法“全素,不動葷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雞蛋等營養品排除在外,營養質量不夠,缺少優質蛋白質,而抗體是一種蛋白質,故全素不妥。

最好禁食冰冷、辛辣、酸鹹等刺激性食物。治療期間應注意不吃魚、蝦、蟹。

結語:通過小編上文的介紹,你知道手足口病的發病原因到底有有哪些了嗎?你知道患上手足口病應該怎麼治療才最有效果了嗎?手足口病是小兒常見病,只要大家在平時做好預防工作,就會遠離疾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