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嬰幼兒>

兒童期肥胖不斷增加 三個年齡段要警惕小兒發胖趨勢

嬰幼兒 閲讀(1.24W)

兒童期肥胖不斷增加已成為全球矚目的公共衞生問題。兒童肥胖症是營養性疾病之一,也是營養不良性代謝病。所謂肥胖症,就是肥胖合併以其為起因或與其相關的健康障礙,或可以預測此種合併的情況,必須進行醫學減肥的病理狀態,應作為疾病單位來處理。下面跟隨本站了解一下吧!

兒童期肥胖不斷增加 三個年齡段要警惕小兒發胖趨勢

導致小兒肥胖的四大原因

小兒肥胖的原因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有家族肥胖史,如果父母體重正常,子女肥胖概率約10%,父母僅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約為40%,父母雙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約為60-70%;第二,生活環境的過於優裕,兒童時期營養過度是造成兒童及成年後肥胖的主要原因;第三,活動量過少;第四,飲食不節,攝入的熱量超過消耗量,剩餘的熱能轉化為脂肪而聚積於體內。

診斷標準一般採用體重指數BMI

小兒肥胖的診斷標準一般採用根據身高和體重求得的指標,即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肥胖的判定是:BMI值小於18.5,為體重過低;BMI值大於或等於18.5並小於25,為正常體重;BMI值大於等於25並小於30,為肥胖1度;BMI值大於等於30並小於35,為肥胖2度;BMI值大於等於35並小於40,為肥胖3度;BMI值大於或等於40,為肥胖4度。

兒童期肥胖不斷增加 三個年齡段要警惕小兒發胖趨勢 第2張

肥胖易誘發高血壓等疾病危害

兒童青少年期肥胖對健康會產生多種危害。在心血管方面,容易誘發高血壓、血脂紊亂、血脂脂肪斑、心臟功能受損;在內分泌方面,誘發胰島素抵抗或糖耐量損傷、2型糖尿病、月經異常、多囊卵巢綜合症等;在消化功能方面,可能誘發膽結石、脂肪肝、食管返流;在神經系統方面,容易誘發先天性顱內高壓;在外科疾病方面,容易發生哮喘、睡眠呼吸障礙、Pickwickian綜合徵(匹克威克綜合徵);在骨骼發育方面,可能誘發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等。

易出現腎小球肥大等腎臟疾病

肥胖與腎臟病發生的關係密切。肥胖相關性腎臟病的典型臨牀表現為蛋白尿、血尿,部分患兒表現為輕度水腫、高血壓。肥胖的脂肪堆積會導致腎小球肥大,甚至硬化,影響腎功能損害,可導致尿液中出現蛋白。如果有蛋白尿,那意味着腎功能出現了問題。肥胖還會導致高血脂症,高尿酸症,對腎臟產生間接的損害。肥胖導致的腎病常是隱匿的,如果發現不及時,延緩治療,最終都會發展成腎衰竭,正是因為肥胖導致的腎病常是緩慢的,會讓人忽視。因此,家長要重視小兒肥胖的發生。

兒童期肥胖不斷增加 三個年齡段要警惕小兒發胖趨勢 第3張

小兒半天沒小便 須警惕腎臟疾病

肥胖導致的腎臟疾病症狀隱匿,平時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人在出現腎臟病後,會出現尿量減少的症狀。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小兒的行為細節,如果發現小兒有半天或者更長時間沒上廁所小便,那就要警惕了,查找影響原因。腎臟出現問題的小兒,很容易出現疲勞。如果小兒疲勞休息後不能恢復,或經常容易疲勞,雖然能吃能喝,也能正常小便,那也要注意,如果發展到腎衰竭,只能用透析治療和腎移植。透析治療對於普通家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即使腎移植成功,腎移植後的生活質量也明顯降低。

預防小兒肥胖 注意調整飲食結構

為了預防小兒過度肥胖,飲食上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家長應該熟悉肥胖兒童的飲食習慣及其進食量,在保證其基本營養和生長髮育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每日攝入的能量,控制在機體消耗總能量之下,多以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為主,應多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供給能量為主,避免脂肪的的過量攝入。儘量做到定時定量、少食甜、多素食、少零食。

預防小兒肥胖,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還要制定長期堅持的運動計劃,如跑步等。另外,1歲前、5-6歲和青春發育期這三個年齡段,要警惕小兒發胖趨勢。

兒童期肥胖不斷增加 三個年齡段要警惕小兒發胖趨勢 第4張

制定容易長期堅持的運動計劃

研究表明,發胖的小兒大多在幼年時比其他兒童鍛鍊少。運動能使能量消耗過多,單純控制飲食不能使體質量減輕,輔以運動鍛鍊則減肥效果較好。但肥胖兒童常因運動時氣短,動作笨拙而不願意鍛鍊,應提供能促進能量消耗又容易堅持的運動項目,如跑步、散步、踢球、做操等。家長應根據小兒的個性和愛好選擇適合自己小兒興趣的運動,併為其制定容易長期堅持的運動計劃,堅持鍛鍊,消耗體內的能量。

三個年齡段 注意小兒發胖趨勢

輕度單純性肥胖治癒率最高,是控制最佳時期。幼兒治癒率高於學齡前兒童,隨着年齡增加,中、重度肥胖比例增高,治療難度加大。小兒在任何年齡都可能開始明顯發胖,但是主要出現在三個年齡段:1歲前、5-6歲和青春發育期。所以,當小兒達到這幾個年齡時,家長應該格外警惕小兒的發胖趨勢。從小兒出生開始,家長應定期給小兒檢測體重、身高,以隨時調整營養攝入的數量和體育活動的強度,以便進行早期干預,使小兒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