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民俗>節氣>

夏至節氣過後白天越來越長還是越來越短 夏至過後是什麼節氣

節氣 閲讀(1.23W)

夏至過後白天越來越長還是越來越短:越來越短

夏至那天晝最長,夜最短。夏至過後晝開始變短,夜開始變長,到秋分那天晝夜一樣長,然後夜繼續變長,冬至達到最長。冬至後夜開始變短,春分那天達到晝夜一樣長;

夜繼續變短,直到夏至,達到夜最短,這樣往復循環。

夏至節氣過後白天越來越長還是越來越短 夏至過後是什麼節氣

按正常只要過了夏至,太陽就會一天天往南轉,但由於夏至點後第十二三天左右才地球到達“遠日點”,所以就是過夏至白天短的速度也很緩慢機幾乎覺察不到,但過了“遠日點”後地球轉的速度逐漸加快,人們才感覺白天明顯變短了。

相反民間也有“冬至後白天馬上就變長”的説法,這是因為冬至後十二三天左右地球到達“近日點”,所以冬至時地球轉動的速度正在變大,所以白天變長的速度就明顯。

夏至是什麼意思

夏至英文翻譯:theSummerSolstice

炎熱的夏天來臨。

夏至時,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夏至三侯

鹿角解: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脱落。

蜩始鳴:雄性的蟬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半夏生: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節氣過後白天越來越長還是越來越短 夏至過後是什麼節氣 第2張

夏至介紹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之時。過了夏至,我省盆地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盆地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盆地雨量東多西少的分佈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範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氣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夏至過後是什麼節氣:小暑

小暑是24個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夏至節氣過後白天越來越長還是越來越短 夏至過後是什麼節氣 第3張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温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一候温風至,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北方俗叫“蛐蛐兒”。一類有害的昆蟲,身體黑褐色,雄的好鬥,兩翅摩擦能發聲。蟋蟀音的頻率取決於每秒擊齒次數,從最大蟋蟀種類的1,500周/秒到最小蟋蟀種類的將近10,000周/秒。鳴聲的速率與温度直接有關,隨温度的升高而增快。最普通的鳴聲有招引雌性的尋偶聲;有誘導雌性交配的求偶聲,還有用以驅去其他雄性的戰鬥聲。

二候蟋蟀居宇指,五日後,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鷹是一種禽類,屬於猛禽。鷹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在我國最常見的有蒼鷹、雀鷹和鬆雀鷹三種。廣義的鷹一詞也常用來稱呼鷹科的其他種鳥類(如鳶、鵟和鷂),甚至用來稱呼某些隼科鳥類(如隼、卡拉卡拉鷹)。也是某些非鷹禽類名稱的後綴(因為漢語取名多類比而有)。

三候鷹始鷙是指,再過五日,老鷹因地面氣温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