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保健>

警惕營養缺乏性耐藥 及時補充營養素

養生保健 閲讀(1.39W)

目錄

警惕營養缺乏性耐藥 及時補充營養素

第一章:警惕營養缺乏性耐藥

第二章:冠心病患者,注意二級預防

第三章:常吃香菇金針菇可防癌

人們在吃藥的同時並沒有可以的去補充一些營養,但是對於營養缺乏性耐藥就應該適時的補充營養素了。那麼,什麼是營養缺乏性耐藥?營養缺乏性耐藥有哪些?服用營養缺乏性耐藥注意事項有哪些?

警惕營養缺乏性耐藥

營養缺乏性耐藥是指長期服用某類藥物,導致營養素丟失而促使人體細胞功能減退,或使參與藥物中間代謝的必需物質缺乏所產生的耐藥性。藥物一方面作用於胃腸道,引起營養吸收不良,同時又會促使營養素的排泄,造成人體營養素缺乏,當人體營養素缺乏時,就會使藥物利用率下降,藥效大減。因此,長期服藥的中老年患者應根據自己的病情及時補充相應的營養素,防止營養缺乏性耐藥,以增加藥物療效,促進疾病康復。

降壓藥 補鋅

降壓藥依那普利、賴諾普里等,能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起強烈抑制作用,降低血壓同時減低心臟負荷,對高血壓合併心力衰竭的患者療效顯着。但在這些降壓藥發揮作用時,需要消耗大量鋅元素,若體內鋅元素不足,則會影響藥物降壓物質的形成,降低療效。

建議每天補充12~25毫克鋅。可服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一般每支10毫升),飯後2支,每天2次。也可每天食用富含鋅的食物,如鮮扇貝200克或鮮香菇300克,即可保持降壓藥的效果。

止痛藥 補葉酸

患頸肩痛、腰痛、膝關節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患者,常服用布洛芬、消炎痛、撲熱息痛、羅非昔步等抗炎止痛藥物。這類藥物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的活性來達到止痛效果的,造成體內葉酸減少,損傷胃黏膜。同時,葉酸減少會導致人體神經營養不足,加重疼痛性敏感性,這就無形中加大了止痛藥的用量。

建議每天補充0.4~0.8毫克葉酸。可每次服用規格為0.4毫克的葉酸片1片,每天2次。也可多食用萵筍、菠菜及獼猴桃、草莓等含葉酸較多的食物,提高止痛藥的藥效。

阿司匹林 補維C

阿司匹林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神經痛、關節痛、肌肉痛及預防血栓的形成,但長期服用易破壞胃腸黏膜,服用阿司匹林後對維生素C的消耗是平時的3倍左右,使體內處於維生素C缺乏狀態,極易出現燒心、反酸等胃腸黏膜損傷症狀。若胃黏膜出現破損,就必須減少阿司匹林的服用量。

建議每天服用維C泡騰片1片,放入100毫升温開水中飲用。每天攝入維生素C 470~1000毫克,可減少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破壞,預防胃潰瘍。

降脂藥 補輔酶Q10

他汀類藥物舒降脂(辛伐他汀)、美降脂(洛伐他汀)、來可適(氟伐他汀)等,能阻止膽固醇合成,增加肝臟清除血液裏膽固醇的能力而達到降脂的目的。但這類藥物在降脂的同時會造成輔酶Q10丟失,易使心肌細胞發生功能障礙。同時,由於輔酶Q10的競爭性消耗他汀類藥物的代謝前體化合物,還會造成降脂藥物的藥效降低,產生耐藥性。

建議服用輔酶Q10膠囊,每日100毫克。也可經常食用動物肝臟、牛肉、雞肉、沙丁魚、鯖魚、堅果、豆油、糙米、全麥麪粉等富含輔酶Q10的食物。

降糖藥 補維B12

二甲雙胍、苯乙雙胍等降糖藥會抑制腸道維生素B12。維生素B12缺乏除引起貧血外,還能導致脊髓和周圍神經病變,出現與糖尿病周圍神經血管病變類似症狀,從而使降糖藥的效果降低,加重併發症。

建議補充維生素B12製劑,每次25微克,每天3次。也可多吃南瓜,南瓜既能補充維生素B12,又有助於降糖,適合服用降糖藥的人羣長期食用。

冠心病患者,注意二級預防

冠心病是由於血液中的脂質沉積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上形成粥樣動脈硬化,這些斑塊增多以後造成冠狀動脈狹窄,阻礙心肌供血,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如果不及時救治,就會有生命風險。

人們正常規律的生活節奏發生改變,情緒波動較大,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就會引起血壓升高等。甚至影響到血管內皮的功能,從而導致一系列的臨牀病症。不少冠心病患者因工作忙、臨時有事而忘了服藥或隨意停藥,這些都是導致冠心病的急性發病的危險因素:專家介紹説,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很重要,首先,日常生活飲食需要節制。對冠心病和三高患者來説,還是應少吃為好。“每餐吃得過飽.血液集中在胃部,心臟和腦部容易供血不足,很多人吃飽了之後會犯困就是這個原因。”第二,要保證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人體內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升高,使誘發冠心病的機率相應增加,睡眠不好的患者可嘗試服用鎮定劑輔助睡眠:第三,要注意防寒保暖,適時增減衣物.雖然已是春天,但氣温依然經常變化,冷暖交替,人的血管收縮,易發生心絞痛和心律失常。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説,一旦出現胸痛、胸悶的症狀,應立刻到醫院就診,不應拖延。病情一旦突發,患者或家屬可撥打120或999,不要自行開車去醫院,以防在路上出現“猝死”。

日常監測血壓,不必“斤斤計較”

每天量血壓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瞭解病情有重要意義,但專家告訴記者,臨牀上也常見本無大礙的患者,因為生活中對血壓的關注過於小心謹慎,一發現自己血壓稍有升高,甚至夜間,也立即去醫院就診,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一些高血壓患者在家測血壓時一旦發現數值升高,擔心腦出血,非常緊張,然後每10分鐘測一次,過度緊張會導致血壓越量越高,於是便不知所措,急忙來到醫院急診掛號。對於這樣的患者,接診醫生通常也不敢輕易下結論,需要進一步留觀、檢查。這不僅給患者及家屬帶來麻煩,此外,就診過程還會進一步刺激升高血壓,加重病情。

專家提示高血壓患者,如果血壓突然升得過高,如180-200mmHg以上,同時出現頭暈目眩、頭疼、嘔吐等顯着症狀,患者自身無法鑑別出原因的,應到醫院就診。否則,建議先在家觀察,平靜休息半小時後。血壓就會自行下降,一般不需用藥,更不能因此改變長期用藥。

其實,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值可能存在短期波動或長期的波動。短期波動是指每天的血壓值高低不同,長期的波動指血壓可能隨季節週期性變化。血壓的偶然升高,通常不要過度關注。

平衡降壓,不要頻繁調整服藥

專家表示,對高血壓患者來説,需要做到的是“平穩、長久降壓”。首先要經常監測血壓,隨手記錄,長期留存。根據血壓情況,決定是否加量、維持、減量、停藥,還是換藥:需要強調的是,調整用藥的依據是一段時間內的血壓情況,如幾天或幾周。由於調整用藥須兼顧藥物特性,所以應在醫生指導下。常有患者一、兩次血壓升高,就急着加藥、換藥,或是一、兩次降低就趕緊停藥,這會引起血壓劇烈波動,有悖“平穩降壓”原則,所以這是不對的。另外, “長久降壓”並不意味着要一輩子服用降壓藥,停藥後只要還能維持正常血壓就行。

降壓藥分為長效藥和短效藥,長效藥,吃一片下去,不是立刻起效,但作用能夠維持一天,甚至數天,是“平穩降壓”的首選用藥。而短效降壓藥會讓血壓立刻下降,但過幾分鐘、幾十分鐘,血壓又上升回去,而人們往往不關注血壓的再次升高:為了避免這種人為的血壓波動,減少血壓劇烈波動對人體的不良影響,建議患者生活中發現自己血壓升高後,不要急於服用短效降壓藥,平靜休息可能效果更好。

常吃香菇金針菇可防癌

新加坡研究人員發現,金針菇和香菇中含有的某些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癌症。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金針菇莖內的一種蛋白,可以刺激宮頸癌患者體內的天然抗癌機制,從而使患者依靠自身免疫力對抗癌細胞。

他們正在為這個研究成果申請專利,並希望與藥劑公司合作,將這種蛋白製成病毒疫苗輔助劑,或利用遺傳工程方法研製癌症細胞疫苗。

該校微生物系的研究人員還發現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醣體,有許多增強免疫力的特性,如強化自然殺傷細胞,預防和治療癌症。自然殺傷細胞是免疫系統中的特種部隊,能識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癌細胞,並將其殺滅。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一種新的香菇多醣體提取方法,產量比傳統提取方法高100倍,有望降低這類療法的成本。

總結:對於疾病人們的觀點是有啥都不由病,那麼,症兒就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範措施了。但是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預防併發症的出現。(文章原載於《飲食與健康》、《中外健康文摘》,刊號:2012年3月號、2012年4月號,作者:周志興、周為平,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