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健康生活>

中醫養生調養進補講究內外平衡

健康生活 閲讀(1.62W)

中醫養生調養進補講究人體的內在的平衡和內與外界的協調,同時以辯證論治為根本。根據身體的不同情況去補,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下面就詳述一下關於中醫養生的調養進補之論。

中醫養生調養進補講究內外平衡

1、中醫的養生觀的根本基礎是“中庸”,是以調節人體的內在的平衡和內與外界的協調為最高境界。

中醫在養生保健,治病調養的過程中,其根本的手段就是“辯證論治”,其應用原則即是“謹查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人體如果在健康的狀況下,體內的狀況,人體與外界適應狀況一定處於最佳的動態平衡,即陰陽平衡。反之則為陰陽逆亂,氣血失衡,則為病患。此恰恰符合古代哲學的“中庸”之道,所謂“過猶不及”。過虛過耗不好,過盈過補亦不好。所以説中醫界所説最高境界的補,決不是單純吃補藥、補品才可以養生。如果身體不虛,而盲目進補,或不恰當的峻補過補亦可導致一系列“誤補益疾”的病患發生。又如身體不虛,反有實火瘀積,清熱解毒,通腑瀉濁,排除體內的垃圾亦是一種最好的補,所以中醫還有“六腑以通為補”之説。對“補益”涵義的真正理解,才是我們日常進補的基礎與原則。

2、調養進補要以辯證論治為根本,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這與個人的經濟狀況沒有必然聯繫。調養正確,粗茶淡飯可為仙丹;應用錯誤,美味珍饈亦為毒藥。所以,決不應該盲目的跟風進補,跟着廣告吃藥。而是瞭解或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或疾病性質,客觀辯證的選擇最符合自身狀況的藥物或保健食品。如果不能明瞭自身的健康狀況,請醫生幫助分析一下豈不更好。首先應考慮是否需要用補藥,而後再考慮用什麼補藥。臨牀時常可聽到“虛不受補”之説,中醫不同意這種説法。治虛症,惟用補法,虛不受補,是因補之不當之故。任何一種虛症,因其體質、病程、病機、部位不同,其補法亦當有別。應當在辨證的基礎上,因證、因時、因地、因人,用藥或施膳。如果不加分析的趕潮流,只知補腎壯陽,當然會補之不當。

一般説來,中醫將人體虛弱的情況大致分為陽虛、陰虛兩大範疇。陽虛者虛而兼寒,當温補;陰虛者,虛而兼熱,當滋補;而具體辯證用藥時,又大致分為氣虛、血虛、陽虛、陰虛四類症型,因此在服補藥時,應根據身體虛弱的不同症型,選購不同的藥物及補品,這樣既有利於充分發揮補藥補品的療效,又可避免盲目進補帶來的不良後果。具體運用如下:

(一)氣虛當補氣

氣虛主要反映人體的生理機能低下,表現為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動則氣短汗出、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藥補可選用補中益氣丸,食補可選用人蔘、黃芪、山藥等入藥膳食用。

(二)血虛當養血

血虛主要反映人體的營養物質虛虧,表現為面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頭髮脱落,藥補可選用歸脾丸、烏雞白鳳丸等,食補可選用桂圓肉、枸杞子、當歸、阿膠等入藥膳食用。

(三)陰虛當滋陰

陰虛主要反映人體的營養物質虧乏,兼見虛熱徵象者,表現除血虛徵象外,尚見口燥咽乾、午後潮熱、五心煩熱、消瘦盜汗等,藥補可選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食補可選用西洋參、生百合、麥冬、銀耳、燕窩、甲魚等入藥膳食用。

(四)陽虛當温陽

陽虛主要反映人體的生理機能低下較甚,兼見虛寒徵象者,表現除氣虛徵象外,尚見畏寒肢冷、形寒畏風、小便清長、大便清溏等,藥補可選用龜齡集、金匱腎氣丸等,食補可選用胡桃仁、冬蟲夏草、鹿角、鹿茸、杜仲、牛鞭、狗鞭等入藥膳食用。

冬季時選擇屬性温熱的食物或藥材進補,讓身體血液循環順暢、氣血活絡,能達到禦寒的作用。有温補作用的食物一般是紅色、有甜味的食品,或是辛辣味調味品及食物,這一類的食品有暖身的效果,也可以補養身體、促進新陳代謝。

適合冬天食用的温、熱性食物

肉類:羊肉、牛肉、蝦、海蔘、牡蠣、鰻魚、鹿肉、雞肝等含有豐富脂質和蛋白質等肉品。

蔬果:韭菜、紫蘇、青椒、芥菜、甘藍、辣椒、洋葱、南瓜、荔枝、桃子、龍眼、葱、姜、蒜等。

其他:糙米、高粱、芝麻,以及松子、腰果、胡桃、栗子等核果類的食品。

在烹調或食用寒性的食物時,可加入一些熱性的葱、姜、蒜、胡椒、辣椒、人蔘、黃芪、陳皮等調味料或中藥材來調和。例如,在食用屬於寒性的螃蟹時,可以用屬於熱性的生薑炒螃蟹,減輕螃蟹的寒性。

一般常見的寒性食物有絲瓜、冬瓜、芹菜、小黃瓜、海帶、洋菜凍、白菜等,烹調時可以用適量的葱、姜、蒜等調味,達到中和寒性的作用。另外,平時也可用枸杞子、紅棗、人蔘、龍眼肉或生薑,沖泡茶水飲用,也能發揮禦寒的效果。

冬日藥膳暖身心

當歸煮雞蛋

原料:當歸10克,雞蛋2枚,白糖適量。做法:當歸煎水去渣,打入雞蛋煮熟,放白糖便成。可在早晨空腹食用。

功能:滋陰補血。當歸為補血活血要藥,雞蛋滋陰養血。二者配用,有較好的補血效果。治血虛不能滋養肌膚、經脈引起的麻木、冰冷、皮膚髮癢。

黃芪大棗粥

原料:黃芪20克,大棗20克,白米50克,白糖適量。做法:黃芪煎水去渣,加入大棗(去核)、白米同煮粥,再放白糖即可。

功能:益氣補虛。方中黃芪補氣固表,大棗補益脾胃,梗米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可用於氣虛而至手足麻木者的早餐。

結語:調養正確,粗茶淡飯可為仙丹;應用錯誤,美味珍饈亦為毒藥。所以,決不應該盲目的跟風進補,跟着廣告吃藥。而是瞭解或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或疾病性質,客觀辯證的選擇最符合自身狀況的藥物或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