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白領健康>

下班變沉默是病得治 這樣試一試下

白領健康 閲讀(3.14W)

下班變沉默是病得治 這樣試一試下

下班變沉默是病得治 這樣試一試下

下班沉默是病,得治!

下班沉默症?也許你沒有聽説過這種病,但是你卻已經患上了這種病。下班沉默症,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就是説人們上班精力十足,下班之後沉默不愛説話,存在這種症狀的人不在少數,那麼,它該怎麼治療呢?

辦公室裏侃侃而談,回到家中沉默不語;酒桌上笑容滿面,家庭聚會面無表情;掙工錢時鉚足了勁,家務活前愛理不理。上班的你,和下班的你,其實都是你,其實又都不是你。

饒舌男速變默片男

為什麼會有“下班沉默”?調查數據説,近六成人認為造成該種現象的原因是工作壓力讓人身心疲憊,難以興奮;近四成人認為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對陌生人客氣,忽略親友感受;逾三成人認為工作和交通環境太嘈雜,導致人們迫切尋求安靜空間。

人説沉默是金,那是一種智慧。但兩種時候沉默不是金,一是感情不和,用沉默來表示抗議。女人在旁絮叨得越厲害,男人往往越金口難開,即傳説中的非暴力不合作。二是開口神氣散,別和我比懶,我懶得和你比。用沉默來恢復精氣神。如果兩者都不是,那也許就是抑鬱了。

原來沉默有癥結

“沉默者”們雖然外在表現形式都為沉默,但心理癥結卻可以分為幾種。

懷恨在心型→進了辦公室一身正氣,出了辦公樓瞬間泄氣。

心裏話:已經“被工作”,不想再“被生活”。

病因:這就像讓一個不愛爬山的人“被參加”登山比賽。帶有競爭性質的登山已經造成強大的體能消耗,甚至讓人疲憊不堪;更要命的是,這比賽還有領導隨行,不但需要剋制厭煩情緒,還得強顏歡笑,這種壓抑情緒帶來的能量消耗對人的損耗更大。

這樣試一試

給自己一個“被工作”的理由

在這個社會“被工作”的人不在少數,為什麼有些人不會如此疲憊呢?比如為了籌集學費打工的學生相對不那麼容易患沉默症,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暫時而且有意義的。“被工作”的“沉默症患者”是不是有所啟發?我們可以從中借鑑兩點:一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讓這被動的狀態意義化、階段化。比如説告訴自己,現在打雜是暫時的,只為積累底層工作經驗;二是強化自己工作的獲益,比如寫下這份工作給自己帶來的收穫。這樣可以確保即使不升職,自己也在升值。

強迫紊亂型→上班奮發圖強,下班繼續思考。

心裏話:別説沉默,甚至想沉睡。

病因:這就像一個制動性能高、剎車系統弱的汽車,我們不會認為這是輛好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大腦,懂得有效管理自己的思維。他們往往因為工作遇到的困難、領導説的某一句話、尚未完成的任務而陷入沉思。即使很清楚現在的思考或糾結只是徒勞還是不能自已。

這樣試一試

迴歸當下打開感官

快工作慢生活,但是身體和大腦都沒有即時開關,快慢轉換需要時間,來一個身心放鬆練習緩衝一下。下班途中來首音樂,注意自己的呼吸,感受清新空氣進入鼻腔,温熱的濁氣呼出體外;放鬆肩膀,感受皮膚上空氣的流動,動動腳趾,感受腳底踩在地面的感覺……口裏默唸:“讓身體迴歸到當下,讓世界進來。”而不是沉浸在過去的錯誤或者未來可能面對的困難裏。

你還可以做個5分鐘小遊戲,靜下心來,問自己幾個問題——

如果現在你不缺錢,只有一年生命你會幹些什麼?

如果你只有一個月了呢?

如果你只有一天呢?

是啊,值得為那些問題勞心勞神嗎?

逃避家人型→8小時內呼風喚雨,8小時外獨自落寞。

心裏話:心有千千結,更與何人説?

病因:有多少馳騁職場的精英人士,面對親密關係束手無策。畢竟我們花費大量精力經營職場,卻很少花時間去學習如何與親友相處。他們的沉默並非主觀意願,而是被動逃避,或無人傾訴,或無從表達。

這樣試一試

給家人打聲招呼

如果一個人的沉默不會造成另一個人的不適,這就不一定需要去改變,畢竟有些人本身就更善於用非語言的表達方式;而即使給人造成了不適,也不一定要強迫自己故意去訴説什麼,畢竟雙方都是平等的,強迫自己有所為,可能滋生更多負面情緒。但是打聲招呼還是必要的。會被你的沉默影響的人往往是很親近的人,他會在乎你的狀態,在乎你們之間的互動。沉默之始跟對方打聲招呼:我需要一個人呆一會兒,這樣不至於讓自己太有愧疚感,也能讓對方放心由你去。

此外,對於“沉默者”的家人來説,最重要的是給他營造一種舒適的環境。

其實不懂或者不能表達自我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無論男女,沉默其實也是一種無力的呼救,他(她)有困擾、有情緒卻不能表達。與其強求其表達,不如給他營造一種舒適的環境,讓他(她)知道周圍是安全的,自己是被接納的,當情緒能夠自然流露時,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問題了。

下班沉默症不僅影響你的健康,也影響着家人的健康、家庭的和睦,其實,下班後的時間才是真正的生活,這個時候要多和家人溝通,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