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老人健康>

百歲老者長壽祕方 每天一盅酒

老人健康 閲讀(1.09W)

長壽説的容易做的難。也許在我們身邊真的有那麼多的百歲老人,但是也不乏年紀不大就過世的人。為什麼這些人的壽命甚至能夠相差半個世紀呢?

百歲老者長壽祕方 每天一盅酒

百歲老者長壽祕方 每天一盅酒

[壽星小傳]

張賢達,男,1900年農曆六月初十出生,安徽省五河縣沱湖鄉沱憲付村人。老伴張孫氏與張賢達同年同月生,僅僅小8天而已。

兩位老人住在沱湖邊的大堤下面,居住條件與普通農家沒什麼區別,但周圍環境很好,面對沱湖,空氣清新,遠離嘈雜。兩位老人都挺有精氣神,思維清晰,説話流暢,行動自如。張賢達老人對筆者説,他們是1921年結的婚,老伴一生都在農村持家務農,而他年輕時則經常跑外。他們生有5個子女,2男3女,祖孫四代同堂,是個幸福美滿、尊老愛幼的和睦大家庭

[長壽祕訣]

夫妻二人心胸闊達,吃東西從不挑剔,有啥吃啥,早晚以麪食為主,中午吃一小碗米飯。張孫氏特別喜愛吃魚,而張賢達則愛吃肉,肥瘦不拒,有時一頓能吃斤把肉,二人都喜歡喝盅酒,但僅限於中午一頓二兩左右。他們能在凹凸不平的鄉間小路上行走自如。張賢達喜歡溜達,能沿着45度的坡堤走上去再下來。他的老伴則更勝一籌,能洗衣、做飯,還能穿針引線補衣服。

張賢達的老伴常年操持家務,難免會因勞累嘮叨,有時發發脾氣,而他一遇此情,就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待老伴氣消了再回來,從不正面與老伴發生衝突,此法可謂妙哉。

兩位老人的一生可算是平平常常,每日早起早睡,堅持適量運動,已形成規律。子女的孝敬和鄰里們的幫扶,使兩位老人一生都沒有生過什麼大病。

曹鵬 心不老春常在

曹鵬,生於1925年,是位蜚聲海內外的指揮家,雖已退休20多年,但仍十分忙碌。每天早上很早出門,晚上忙到很晚才回家。一位87歲高齡的老人何以有這樣旺盛的精力呢?靠什麼支撐呢?曹鵬的回答是:“心不老,春常在。”只要心理年輕,那麼人生的春天就會常駐。凡是接觸過曹鵬的人都知道,在他身上沒有一點暮氣沉沉的感覺,説話充滿活力,不乏新潮、幽默用語。

他常年與樂團中的大中學生接觸,被他們善於接受新生事物、敢想敢説敢幹的精神所感染,從他們身上經常汲取“新鮮的養料”。與他們交談到興奮處時,他會突然在地上“翻個跟頭”,以釋放一下自己的感情。在家中,他喜歡與年幼的外孫一起玩耍,與他下棋,掰腕子,用一些故事、笑話常逗得孩子笑得前仰後合。曹鵬説:“一個人的心態對生理健康會產生重大影響。心態年輕,充滿活力與朝氣,人體各器官功能就能有效運轉,就能推遲衰老的進程。如果心情壓抑,暮氣沉沉,老想着行將就木,那麼生理上的衰老就會‘江河日下’。人們説我是80歲的年齡,30歲的心態,心永不老,我感到很高興。”

健康的身體離不開合理飲食。曹鵬早年留學蘇聯,吃的是黃油與肉,漸漸地養成了偏愛吃豬肉的習慣。後來從報上、書上學到許多營養方面的知識,懂得了這樣偏食有害健康,於是改掉了這種習慣。現在他的飲食以魚類和蔬菜為主,在烹調上講究清淡。每餐不過分飽,飯後則吃一些水果。他説:“如今吃出來的疾病很多,因此要把好進食關。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吃多少,要做到心中有數。我們不能做大吃大喝的美食家,而要做科學的飲食家。”

曹鵬是位體育愛好者,中學時代,他就喜歡踢足球,打籃球,練長跑,那時候打下了較紮實的身體基礎。如今,他仍把打太極拳、做甩手操作為自己每天的“必修課”。他有一輛1953年買的飛鴿牌自行車,半個世紀來一直陪伴着他,不肯丟棄。而今有空閒時,他常會騎着這輛“老坦克”,在家周圍的馬路上兜上幾圈,權作一種鍛鍊。“動動身,出點汗。既活絡筋骨,又排泄掉廢物,這對健康是很有好處的。”這是曹鵬的經驗之談。

老人壽命沒有“坎”

有些老年人到了73歲和84歲時特別害怕,認為這兩個年齡是“坎”,在這兩個年齡的老人容易死亡,這是受了“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等迷信説法的影響。

“73”,“84”這兩個年齡數字是怎麼來的呢?它與我國古代孔子和孟子兩位聖人的死亡年齡有關。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週歲是72歲,虛歲是73歲;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週歲是83歲,虛歲是84歲。因為古代人的年齡都是以虛歲計算的,所以孔子是在73歲時死的,孟子是在84歲時死的。我國古代對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認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是很不吉利的,並把這兩個年齡説成“坎”。大家認為聖人都容易在這兩個年齡死去,何況一般老百姓呢?於是這種説法便世代流傳下來,越傳越廣,越傳越玄乎,甚至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致使一些老年人到了這個年齡便顧慮重重,吃不香、睡不甜,成天悶悶不樂,很怕邁不過去這個“坎”。有點頭痛腦熱的小毛病,也會誤認是不祥之兆,提心吊膽,思想壓力很大,使本來已經衰老的身體,承受不了如此大的精神壓力,從而導致一些疾病(有些甚至是思想病)的出現,影響健康長壽。

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斷提高,醫療保健事業也發展很快,人們的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平均壽命也在逐漸延長,“人活七十古來稀”的説法早已成歷史。目前是“70歲是最低,80歲小弟弟,90歲笑眯眯,100歲不稀奇”。據有關專家統計,73歲與84歲這兩個年齡段的死亡率,和72歲、74歲及83歲、85歲這4個相鄰年齡段的死亡率相比,並無明顯差別,這也説明“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説法毫無科學依據,大家千萬不要相信。

長命百歲,頤養天年,是所有老人的共同願望。既然壽命沒有“坎”,就應在73歲和84歲時振作精神,擺脱各種不利因素對自己的干擾,輕鬆度過,不要疑神疑鬼。一旦發生小傷小病,也要正確對待,積極進行治療,並要培養樂觀主義的精神,加強體育鍛煉,科學養生,糾正過去一切不良的生活習慣,活到100歲將不再是夢。

《老老恆言》中的長壽之道 學會寬容

《老老恆言》雲:世情世態,閲歷久,看應爛熟,心衰面改,老更奚求?諺曰:求人不如求己。呼牛呼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少介意便生忿,忿便傷肝,於人何損?徒損乎己耳。

《老老恆言》雲:世情世態,閲歷多了,也就看透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如今年紀大了,心衰面改了,應該更加達觀。俗話説:求人不如求己,生活中要謙和寬容待人,少生氣,別人講什麼,由他去,不要計較,否則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而憤怒會傷肝,最終只能傷害到自己,而對別人卻毫無影響。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説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何必呢?

學會寬容是人生的一大學問。老子説“心善淵”,就是講心胸應該像水一樣虛靜深遠,能包容一切、化解一切,也就是説要寬容。西方有一則寓言,講的是一位英雄一天在山路上行走,看到路上有個袋子,他踩了一腳,不但沒踩破,反而增大了,他拿起一根木棒砸它,結果那個袋子竟然長大到把山路堵死了。這時一位聖人對英雄説:“朋友,忘了它,讓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碰它,它不長,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對抗到底。”這則寓言的寓意很深刻,它告訴我們不要充滿仇恨,而要學會寬容。

寬容待人就會減少煩惱;寬容待人,你就會增加機遇;寬容待人,你就會心胸開闊、健康長壽。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寫的“難得糊塗”四個字,不少人把它當成座右銘掛在自己工作或生活的場所。人們為什麼喜歡這四個字,説明人們希望能學會寬容。“用爭奪的方法,我們永遠得不到滿足;用寬容的方法,我們可能得到比期望的更多。”老年朋友們經過風雨、見過世面,心態會比年輕人平和許多,相對也更容易學會寬容、做到寬容。

結語:想要長壽可不是説説玩的哦!你得早行動,並且堅持才會有效哦!(文章原載於《養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6,作者:施小六,佳明,張華,耿引循,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