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名人養生>

康熙養生之道 康熙養生的七大祕籍

名人養生 閲讀(2.87W)

我相信大家都聽説過康熙這個名字,康熙皇帝是清朝中對中國貢獻最大的皇帝,康熙帝年少登基,一生都在勞累之中,但是,無論再怎麼辛苦,康熙帝還是每天都能進行養生,所以康熙帝在如此辛勞的一生中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麼康熙帝到底是怎樣進行養生的呢?

康熙養生之道 康熙養生的七大祕籍

康熙晚年所作的詩頗能概括他養生之道:“淡泊生津液,清虛樂有餘。鬢霜漸薄德,神憊恐高譽。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書。山翁多耄耋,精食並園蔬。”

康熙帝的養生之道

不濫用補藥

古之帝王,大多偏愛補藥,而康熙對補藥則有所戒。對補藥,他曾説過這樣一段話:“服補藥大無益。藥性宜於心者不宜於脾,宜於肺者不宜於腎。朕嘗諭人勿服補藥。藥補不如食補。夫好服補藥者,猶人之喜逢迎者。天下豈有喜逢迎而可為善乎?先年滿州內老人皆不服藥,朕也從不服藥。”

這段話,雖然感覺有些偏激了,但從醫藥學來説,卻正好闡述了沒有病還經常服用補藥的弊端,其語氣十分中肯,而且是從人生哲理上加以發揮的,實在是難能可貴。

他57歲時,頦下有幾根白鬚,曾有大臣晉獻滋補肝腎的烏須丸,而康熙認為乃多此一舉,笑而拒之。

書法寬懷,運動強身

一個人的健康標誌,體現在心理和體質上。對於心理的調節,康熙多通過練書法以求得“寬懷”(舒心)。他曾親自總結了一條經驗,叫做“寬懷只有數行字”,“數行字”就能得到“寬懷”之效。

按現代醫學解釋,練習書法可對腦神經起到調節、放鬆的作用,還可消除疲勞,鍛鍊人的耐心,培養人的意志,從而獲得身心健康。康熙在《仿二王墨跡》詩中説“案上露凝銅雀潤”——雖然書案上和銅雀(香爐)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筆桿)揮時在正心”。這“正心”二字,體現了他練書之專,養志之誠,娛心之深。

對於自己的體質,雖然康熙帝一生都在忙碌之中,每天都要治理朝政,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明白自己身體體質的重要性。康熙帝在日理萬機之餘,還會在宮中種植一些蔬菜。到了秋季,康熙帝最喜歡去圍場騎馬,以舒展筋骨,增強體質。

接受西醫西藥

十七世紀初,日爾曼人的《泰西人身説概》和意大利人的《人身圖説》及法國人的《人體解剖學》等相繼傳入中國。為了學習西方醫學,康熙令在清廷供職的法國傳教士白晉及宮廷畫家等人,專門畫了一些解剖圖象,還叫傳教士巴多明將《人體解剖學》譯成中文,希冀“造(福)於社會”,挽救“人之生命”,這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實屬難能可貴。

對於西藥,康熙對治瘧藥金雞鈉有着特別的興趣,原來康熙32年,他患了瘧疾久治不愈,眾醫束手無策,恰逢法國的傳教士洪若翰、劉應入京聞知,特進獻金雞納,康熙服之而愈,大喜,給予重賞,賜廣安門內廣廈一所。此後康熙視金雞納為奇藥,並把它作為“御製聖藥”轉賜患瘧的大臣,以示恩寵。為了研究推廣西藥,康熙還恩准在宮中開設了實驗室,供傳教士制西藥用。

有時康熙還親自給官員問病開方,中西藥並用。他在宮內試種牛痘預防天花,效果較好。其後下詔推廣,讓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蒙古人也種牛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康熙“堅意為之”。

禁煙忌酒

康熙從不飲酒,也厭惡抽煙。他認為煙酒對身體傷害很大,也告誡羣臣要遠離煙酒。但大臣史貽直和陳元龍,卻嗜煙如命,成天煙袋不離手。康熙打算讓兩人把煙戒掉。一年,康熙去江南出巡,史、陳兩人也隨行。皇帝御車在山東的德州駐蹕。康熙當面賞賜兩人各一枝水晶杆的煙袋,讓他倆當眾抽吸。

倆人鬧不清康熙的真正用意,還有些受寵若驚,馬上裝煙點火抽起來。誰想,剛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煙桿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順桿直往上冒,劈啪作響,直到脣邊,還發出更響的爆裂聲。史、陳二人到這時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這時,倆人再也不敢吸煙,並且從此戒了煙。

膳食簡單

作為皇帝,膳食無疑要比一般人豐富得多,但康熙皇帝卻比較簡單。他説:“朕每日進膳二次,此外不食別物,煙酒及檳榔等物皆屬無用。”他不吃補藥,也不要人按摩,“惟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如是而已”。他特別告誡人們,“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各人所不宜物知之即當戒”,“高年人飲食宜清淡,每兼蔬菜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

這些論述,非常符合現代醫學觀點,對於控制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以及消化系統疾病都有好處。他還説,“諸樣可食果品,必待其成熟之時始食之,此亦養身之要也。”

康熙還提倡飯後要造成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朕用膳後必談好事,或寓目於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則飲食易消,於身有益也。”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番話很有道理。他非常注意飲水的衞生,説:“人生養身飲食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

此外,康熙多次批判了好逸惡勞的思想,他説:“世人皆好逸而惡勞,朕心則所謂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康熙精於養生之道,他在這方面的觀點和論述,值得今人借鑑。

衣着潔淨,室內温馨

康熙帝自幼便養成愛乾淨、講衞生的好習慣。他認為:“凡居家在外,惟宜潔淨。人平日潔淨,則清氣着身,若近污穢,則為沌氣所染。”意思是不論在家裏或出門在外,人們都應該養成乾淨整潔的好習慣。如果平常注意個人衞生,那麼清爽之氣便會附着於身,否則自身的清明之氣就會逐漸被污穢之氣所取代。康熙帝雖提倡潔淨,但也反對太過潔淨而成癖。

他説:“朕之衣服穿戴多年,並無纖毫之玷,此朕天秉之潔淨也。潔淨固然重要,然亦不可太過成癖。常見有人過於好潔,其所居之室,家人着履者,皆不許入;衣服少有玷污,即棄而不用;親屬所饋飲食,俱不肯償,此乃太過成癖也。”

神靜心和,寬坦從容

康熙帝説:“以‘寡思慮’養神,以‘寡嗜慾’養性,以‘寡言語’養氣,方可以養生。形體乃盛放生命之器,心乃形體之主宰,故朕以為精神安於內,心靜則心和,心和則形全,形不誘於外。”康熙帝認為一個人若想做到神靜心和,必須堅定自己的意志,不意氣用事。心態自然平和,心志就不會因外界事物的干擾而動搖,就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雜念。

若雜念不起,心中清明,即可清察明審,感情和順,自然身健長壽。此外,康熙帝還勸誡後人要心懷寬廣,他在《庭訓格言》中説:“惟寬坦從容,以自頤養而已。”這句話的意思是説,人們把心胸放得寬坦一些,讓心氣平和一些,才能頤養天年。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康熙帝認為:“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也”、“惟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他不但這樣説,而且身體力行。康熙帝認為人若想長壽,不能靠服食所謂的可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而是靠飲食起居有序、有節、有度。這也是他養生之道的核心。在飲食起居方面,康熙帝有一系列的主張和論述。

其一,康熙帝認為:“凡人飲食之類,當各擇其宜於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這就是説,人們應該合理地安排飲食,不可貪食和多食。所謂“擇其宜於身者”,是指人們應選擇對身體有補益的食物,而不應一味攝取個人嗜好的食物。中醫學認為,所嗜之物不可多食,多食則生變,輕則腹脹肚痛,重則誘發病變。

此外,康熙帝還指出:“人自有生以來,腸胃自各有分別之處也。故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當永戒。”這句話的意思是説,每個人的體質千差萬別,腸胃的吸收功能也強弱不一,比如有人對蝦、蟹過敏;有人對香椿、香菜過敏;胃熱者宜食寒涼之品;而胃寒者宜食温熱之品。因此,人們應時刻牢記自己“所不宜之物”,並在日常飲食中加以控制。

其二,康熙帝每次出巡,總是拒絕參加那些盡是山珍海味的盛宴,而專吃當地所產的時令菜。對於那些不恤民情,竭力搜刮民脂民膏,置辦盛宴討好自己的官吏和地方豪紳,康熙帝毫不客氣,立即予以撤職查辦。康熙帝認為:“高年人飲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

康熙帝提出的老年人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的觀點,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是十分科學的。因為清淡的蔬食對預防和控制老年常見病、多發病,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大有益處。

其三,康熙帝提出,水果最好在成熟之後再吃,而不要在它未成熟時過早地摘食。康熙帝身為一國之君,自然有無數人極力向他獻媚邀寵。因為他愛吃水果,於是各地官員爭先恐後地採摘鮮果進貢,但他從不多吃,總是品嚐一點兒就夠了。他説:“諸樣可食果品,於正當成熟之時食之,氣味甘美,亦且宜人。

如我為大君,下人各欲盡其微誠,故爭進所得初出鮮果及菜蔬等類,朕只略嘗而已。必待其成熟之時始食之,此亦養身之要也。”實踐表明,果實在未成熟時,不僅味道酸澀難嚥,而且果實中諸多營養成分不易被腸胃吸收,甚至會對脾胃造成損傷。可見,康熙帝的這番告誡是符合養生之道的。

其四,康熙帝主張在每餐之後,應構建一個愉快和諧的環境。他説:“朕用膳後必談好事,或寓目於珍玩器皿。如是則飲食易消,於身大有益也。”研究證實,人在飯前飯後,若能保持歡樂愉悦的情緒,可刺激胃液的分泌,從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反之,若處於抑鬱苦悶的狀態,則會導致胃液分泌過少,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及營養成分的吸收,久而久之,還可使人患上噎食、厭食等疾病。

其五,康熙帝對飲用水的要求很高。他認為:“人之養身,飲食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他曾命人將各地的水加以區別和比對,其方法是“稱(秤)其輕重”。康熙帝認為:“水最佳者,其分量甚重”。當遇到水質不佳的情況時,他就把水加熱煮沸,取其蒸餾水“烹茶飲之”。

他的這個經驗是從西藏活佛澤不尊旦巴胡突克圖那裏得來的。此外,康熙帝還提出了飲用河水的注意事項,他説:“平時不妨。但夏日山水初發,深當戒慎。此時飲之易生疾病。必須大雨一二次後,山中諸物盡被滌盪,然後潔清可飲。”

每當夏日大雨傾盆或洪水暴發之際,康熙帝絕不飲用河水,他認為這時的河水喝了易生病,因為洪水容易把地表有害的礦物質、枯枝敗葉、糞便甚至腐爛的動物屍體沖刷下來,混雜於河水之中,此時的河水當然是不乾淨的。而經過雨水的幾次沖刷之後,流下來的河水才會是比較乾淨的,才能供人飲用,而不至於使人生病。

康熙帝從不刻意追求長生不老。他認為人的一生即生長壯老已,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不可遏止的。因此,人們應該順應自然,多加保養,以求在一定範圍內延長自己的壽命。這就是康熙帝的人生哲學。康熙帝在晚年的詩作頗能概括他的養生之道:“淡泊生津液,清虛樂有餘。鬢霜漸薄德,神憊恐高譽。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書。山翁多耄耋,精食並園蔬。

總結:相信喜歡養生的朋友都已經閲讀了本篇文章,文章中細説了康熙大帝的養生之道,康熙帝一生忙碌無比,可是就在這樣的一生中他都能堅持養生工作,那麼我們又有什麼做不到的呢?希望大家都能把養生帶進生活之中,讓養生伴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