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名人養生>

熟諳養生之道 康熙大帝4長壽方

名人養生 閲讀(1.35W)

自古以來,不乏很多帝王將相愛好養生,康熙帝便是其中最着名的一位。他不僅愛好養生,而且還將中、西養生術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養生風格。下面我們就一起學學康熙養生方法吧!

熟諳養生之道 康熙大帝4長壽方

7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的康熙不僅是歷史上着名的“康乾盛世”締造者,還是一位對醫學頗有造詣的“醫生天子”,他平素不僅注重中醫保健,熟諳養生之道,讓自己在60年緊張忙碌的工作中依然能保持思路敏捷,身體強健,而且還給西醫西藥在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

飲食

都説康熙的日常飲食是他養生之道的最佳體現,很是值得推崇,而飲食一説可以分開,先説飲,再説食。

北京西山玉泉山的泉水是康熙指定的專用飲水,他説:“人之養身,飲食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因此,對飲水的清潔衞生要求非常嚴格。每天宮裏所需要的水都是專門從玉泉山運來,除了保證自己和嬪妃使用外,也經常作為一份君王關懷的禮物賞賜給大臣。

但由於康熙不喜歡經常悶在宮中,老愛四處溜達,路途一遠,玉泉山泉水的供應就跟不上了,於是,康熙採用了蒸餾水技術,對巡行在外用的水,規定了嚴格的製取方法和定奪標準,以便應急。巡遊間歇中,研究各地的水質情況也成了他的一大愛好,並將研究結果寫成了一篇《水性記》,其中有一段話是:“朕所經歷多矣,每將各地之水,稱其輕重,因知水最佳者,其分兩甚重。

若遇不得好水之處,即蒸水以取其露,烹茶飲之。”估計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純淨水雛形了。

康熙好飲茶,天下名茶都被他品嚐了一遍,但不好酒,甚至還有些討厭,這在滿族人中可算是少見了。原因在於他認為酒不僅對人無益,而且可以亂心志、致疾病。雖然年輕時不愛喝,晚年時卻會在平日膳後或年節筵宴飲上一小杯葡萄酒。

原來是在廢了皇太子那年,康熙得了一場大病,傳教士請他喝葡萄酒,説是有助於身體復元,他嘗試了一下,覺得效果挺不錯,説:“前者朕體違和,伊等跪奏: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補之物,高年飲此,如嬰兒服人乳之力。諄諄泣諫,求朕進此,必然有益。朕鑑其誠,即準所奏,每日進葡萄酒幾次,甚覺有益,飲膳亦加。今每日竟進數次,朕體已經大安。”

食説白了就是吃。有民間傳説清帝一天吃四餐,也有説吃五餐。但其實康熙每天就只吃兩頓飯,兩頓飯之外,不再吃東西,後來的清帝將這個習俗沿襲至清末。

作為皇帝,膳食選擇無疑要比尋常人豐富得多,但康熙吃得卻比較簡單,從來不追求珍饈厚味,在他的食物譜中不見馬牛羊、雞犬豕之類的厚味,全是些魚蝦果蔬等常見食品。但在營養搭配上就很是注意了,每餐樣樣得齊,缺一不可,以免有所偏嗜。

出巡時,豐盛的宴席當然是少不了的,各地官員總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地弄一些新鮮玩意給康熙品嚐,對此類山珍海味的宴席,康熙一概拒之,專吃當地所產的時令菜。

他説:“老年人應當飲食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對於那些不恤下情,竭力搜刮民脂民膏,整治豐盛宴席討好自己,力求升官者,康熙毫不客氣,立即予以撤職查辦。如此一來,官員們知道了皇帝的脾氣,這才有所收斂。

對於自己最喜歡的水果,康熙也不會多吃,講究適可而止。各地官員為了獻媚邀寵,經常爭先恐後地採摘鮮果進貢,但他總是品嚐一點兒就夠了,認為這些鮮果還不夠熟,需等放熟了後氣味甘美時再吃,否則對身體無益。

康熙常常告誡身邊的人,胃是人體消化飲食、產生精力的重要器官,應當妥為保護,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胃的消化及適應能力各異,有些人嗜食冷物,而另一些人則一吃涼東西就肚子疼。因而,每個人都應該對自身的情況加以注意。

補藥篇

古之帝王,大多偏愛補藥,康熙對此卻極為反感,對於長生不老之道也從來沒什麼興趣,他明白——衰老是必然的,只有善於對待。

幼年的康熙出過一次“天花”,被折騰得死去活來,大病初癒時,身體虛弱,尤其脾胃不和,積食拉稀。御醫們會診研究,認為小康熙在出天花時藥吃得多了,此時用藥和進補皆非良策。正在左右為難時,愛孫心切的孝莊皇太后請來了一位江南名醫,他給小康熙只開了一味藥——“茯苓”,並註明一定要雲南產的野生茯苓,將之製成了細巧的“茯苓餅”點心。結果小康熙吃後不久便臉色紅潤,又可以讀書習武了。茯苓餅也由此揚名,成為京城名點,至今不衰。

古之帝王,大多偏愛補藥,康熙對此卻極為反感:“服補藥大無益。藥性宜於心者不宜於脾;宜於肺者不宜於腎。朕嘗諭人勿服補藥。藥補不如食補。夫好服補藥者,猶人之喜逢迎者。天下豈有喜逢迎而可為善乎?先年滿州內老人皆不服藥,朕也從不服藥。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藥,爾等當以是為法。”這些話雖然有些偏激,但從藥理學的角度闡述了無病“好服補藥”之弊,也還算是中肯。

康熙對於長生不老之道也從來沒什麼興趣,這在歷代皇帝中算是一個另類。他認為人的一生,生長壯老已,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是不可遏止的。因而人只能順應自然,多加保養,以求在一定範圍內延長壽命。

在康熙57歲那年,有大臣看到他長了一些白鬚,特意晉獻滋補肝腎的烏須丸,以為能博君顏,結果被康熙認為多此一舉,笑而拒之。

西醫篇

傳教士醫生們在康熙的支持下來到中國,不僅用現代醫療手段為許多中國人解除了病痛,還將大量的西方醫學知識帶到中國,進而培養出最早一批西醫人才。

17世紀初,日爾曼人鄧玉函的《泰西人身説概》、意大利人羅雅谷的《人身圖説》及法國人皮理的《人體解剖學》等相繼傳入中國,但未能產生大的影響,因為當時中國崇尚傳統的古典醫學,距科學研究尚遠,不能接受此種科學。但康熙對西方醫學及解剖學很是感興趣,為了學習西方醫學,康熙令在清廷供職的法國傳教士白晉及宮廷畫家等人,專門畫了一些解剖圖象,還叫傳教士巴多明將《人體解剖學》譯成中文,希冀“造(福)於社會”,挽救“人之生命”。

1693年的一天,康熙突發瘧疾,雖經御醫精心診治,但療效不佳。法國傳教士洪若翰和葡萄牙傳教士劉應等人在得知此事後,大膽向康熙建議服用西藥金雞納霜。當時朝中的多數大臣對洋人的藥物持懷疑態度,認為此法不可取。而康熙倒是頗為開通,在力排眾議後勇敢地嘗試了一次西藥。沒想到,金雞納霜的藥力立竿見影,不消幾日即愈,康熙大喜,給予重賞,賜廣安門內廣廈一所。此後康熙就視金雞納為奇藥,並把它作為“御製聖藥”轉賜患瘧的大臣,以示恩寵。

這件事極大地增強了康熙對西醫的好感。1699年,法國神父羅德先奉命入京為康熙治療心悸、脣瘡,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因而獲聘宮廷御醫。從此之後,康熙就再也離不開西醫西藥,即使出外巡察也要帶上幾位洋大夫和幾種常用的西藥,以至有時傳教士們生病了還要向皇上求藥。

西藥顯示出的神效令當時的朝臣國戚們大開眼界,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在患病後請求皇上賜給西藥。為了保證手中有足夠的藥品,1706年,康熙第一次下令向羅馬教廷的使節索取西藥。

當年來華的羅馬教士多羅遂獻上藥品若干,其中,有一種名為綽科拉迪的藥物引起了康熙的注意。辦事人在向康熙彙報此藥特性時,只説味道甜苦相兼,卻未提及藥效。康熙在問過多羅後瞭解到,這種所謂的西藥,其實是一種以可可為主要原料的食品,並不能治療疾病。

當時頗有些失望,但在品嚐之後因感其口味尚佳,於是欣然收下。這種食品便是今天的巧克力,康熙大概不會想到,他第一次向西方求藥時竟然在不經意間將巧克力引人中國。

為了研究推廣西藥,康熙還恩准在宮中開設了實驗室,供傳教士制西藥用。有時興致來了,還親自給官員問病開方,中西藥並用。康熙對西方醫藥的倚重使現代西醫成功地獲得了中國統治階層的信賴,從此,西醫西藥在中華大地上揭開了新的篇章。

調心篇

一個人的健康標誌,還應體現於心理上。康熙認為“養身者但寬其心,天下未有過不去之事,忍耐一時便覺無事。”

康熙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即進膳後,自覺保持良好的心態,只講開心事,只説開心話,或者欣賞自己喜愛的古玩字畫,他認為這樣可以幫助消化,有利於身體健康。閒來無事,康熙就喜歡在御書房練練書法,這是他調節心理的一種方式。

他曾親自總結了一條經驗,叫做“寬懷只有數行字”,他説書房對調節、放鬆、消除身心疲勞有很大的作用,還可鍛鍊人的耐心,培養人的意志。此外,康熙多次批判了好逸惡勞的思想,他説:“世人皆好逸而惡勞。朕心則謂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

戒煙篇

煙草傳入中國後,吸煙之風在全國盛行,康熙痛心於煙害,開始推行禁煙令。

清朝的煙鬼皇帝不少,康熙也曾是一個小煙鬼,早在幼時就在養母家吸過煙並且還頗為擅長,後來經常耳聞目睹吸煙對黎民百姓和國家的危害,當了皇帝之後,為根除這些危害百姓健康的不良習慣,他痛下決心,詔令戒煙,並率先以身作則。

戒煙令一下,朝臣們馬上收斂了不少。可是還有兩個叫史貽直和陳元龍的大臣,自恃功高,手上仍不離煙袋,大有嗜煙如命死而無憾之勢。康熙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決心拿這二人給其他人做一個戒煙榜樣,以促使戒煙習慣的養成。

一次,康熙南巡,欽點史、陳二人陪駕前行。自從皇帝在身邊,兩人好長時間就不敢抽煙了,哪怕煙癮上來時如萬蟻齧骨,憋得滿臉通紅,也得忍住。當行至山東曹州暫住時,康熙當眾賞賜兩人各一根工藝精美的水晶杆煙袋,並諭旨二人當眾表演。史、陳二人喜出望外,受寵若驚,馬上裝煙點火抽起來。誰想,剛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煙桿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順桿直往上冒,劈啪作響,直到脣邊,還發出更響的爆裂聲。眾人撫掌大笑,前俯後仰。至此,史、陳二人總算明白了康熙的真正用意,冷汗直冒,此後再也不敢吸煙。不僅如此,他們還上書讓康熙下旨禁止天下人吸煙,頗有一種“我們不能抽煙了,你們也別指望過癮”的感覺。

營養美食推薦

外酥內Q的果汁茯苓餅

食材:茯苓粉300克、麪粉100克、橙汁150毫升、白砂糖100克、芝麻少許

做法:

1、在茯苓粉、麪粉中加入橙汁和白砂糖,調成糊狀。

2、在平底鍋內放入少許油燒熱,用勺將茯苓糊舀入鍋中,並在上面撒上芝麻,煎熟即可。

健康貼士

茯苓甘淡,能健脾和中、寧心安神、利水祛濕,自古以來就是食療保健的佳品。適用於氣虛體弱所致的心悸、氣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腫、大便溏軟等。

但食用時注意茯苓惡白斂,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忌米醋。

結語:養生要從吃喝、心理等方面去入手,想長壽?不妨試試康熙大帝長壽方吧!平時也可以多吃些進補的食物哦~(文章原載於《養生雜誌》,作者:楊楊,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