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名人養生>

健康養生 名人養生之孔子的養生之道

名人養生 閲讀(1.37W)

我們常説,想養生的話,還得看名人是如何養生的,他們的長壽之道是什麼。孔子,相信我們都清楚吧,他是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他的很多觀點都被人們借鑑。同時,孔子它也有自己的一套養生方法,具體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健康養生 名人養生之孔子的養生之道

名人養生之孔子的養生之道

對於孔子,我們都不陌生,都聽説過,他是一位世界文明的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獨特的教育方式對後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他還有自己獨特的養生方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孔子的養生之道吧。

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孔子説:“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輕時,血氣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戀女色;壯年時,血氣正旺,要警戒的是好鬥;年老了,血氣衰弱,要知足常樂,莫貪得無厭。

樂觀開朗,豁達大度

一天,葉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的為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説:“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乃爾。”意思是説,你為什麼不這樣回答:他的為人,用功便忘記吃飯,快樂便忘記憂愁,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如此罷了。孔子還經常啟發弟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疾,夫何憂何懼?”意思説: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經常侷促憂愁。君子不憂愁,不畏懼,自己問心無愧,有什麼值得憂愁和畏懼的呢?“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説,無論在什麼崗位都不能產生怨氣,要開朗樂觀。就是生活困難,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做枕頭,也有着樂趣。

起居有節,遵循規律

孔子是非常討厭白天睡懶覺的,學生如果是白天睡覺的話,孔子會罵他“朽木不可雕也”。他認為我們應該是晚上睡覺這樣才能夠做到“寢不言”。

孔子在飲食方面有七不吃,即糧食發黴變質不吃,魚肉腐爛不吃;氣味不正不吃;烹調不當不吃;不該吃飯的時候不吃;切割得不好的肉不吃;沒有調味的醬醋不吃。這就避免了因飲食不當引起的多種疾病。

心存仁善,慈悲為懷

孔子心地善良,胸懷仁慈,並提出了“仁”的學説,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説後來成為我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極大。

興趣廣泛,愛好多多

孔子愛好音樂,並有一定的欣賞能力。他在齊國聽到韶樂章,竟“三月不知肉味”,並謂之曰:“盡美矣,又盡善也。”孔子愛好山水,他説:“仁者樂山,知者樂水。”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此外,孔子還常習武,精通射御之術。《呂氏春秋》説:“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可見孔子身強體壯,力大過人,是位文武雙全的英傑,也為其長壽打下了健康基礎。

看孔子為何長壽

孔子很重視心理健康,他教育弟子們要胸襟開闊,不要患得患失。他説:“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這也是他的座右銘。

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不僅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且是一個養生學家。他雖出身貧賤,一生坎坷,卻活了72歲,這在那“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是少有的老壽星了。

過去,在人們的心目中,孔子的形象是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是個斯文的老夫子。壁畫上也把他畫成一個文縐縐的乾巴老頭兒。其實,他是個地地道道身材魁梧的山東大漢。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摺合現在的尺碼計算,孔子身高當在1.80米以上。孔子不僅身材高大,而且力氣過人。《呂氏春秋》上説:“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淮南子》一書曾這樣描寫孔子,説他勇猛超過着名勇士孟賁,跑起來能追兔子,用力可以推開城門。這雖然有點誇張,但並非無稽之談。所以,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説他是個“千斤大力士”。

據史書記載,孔子之所以能健康長壽,是和他注重養生分不開的。

愛好運動,注重鍛鍊

孔子愛好體育,喜歡駕車、射箭、打獵、釣魚、登山、游泳等各種體育活動。《禮記》上記載了孔子射箭時的盛況:“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孔子在曲阜縣城內射箭時,圍觀者形成人牆。《論語·述而》中説孔子“手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他不用網捉魚而用漁竿釣魚;愛射天上飛着的鳥而不射落下休息的鳥。要達到如此高超的本領,需經過長期的苦練。

孔子喜愛大自然。他晚年致力於教育事業,課餘常帶學生們去郊遊,或爬山,或游泳。

《孟子》一書中記載孔子“登東山百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論語·先進》上記載了一段有趣的對話:孔子問弟子們將來的志向,有的想做官,有的想當司儀,只有曾皙想當個學者或隱士,以便和朋友們及兒童在大自然中嬉戲,在沂水中游泳,在田野上唱歌跳舞,過悠閒的生活。孔子獨對他表示贊同。

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孔子時常帶弟子們在沂水中游泳。他喜歡迎着困難逆流而上,以鍛鍊毅力。有時子路落在後面,就拼命追趕。孔子見子路超過自己,便鼓勵他:“超過了我,好樣的!”遊累了,便躺在水面上閉目養神,直到黃昏才上岸。

胸懷坦蕩,豁達樂觀

孔子很重視心理健康,他教育弟子們要胸襟開闊,不要患得患失。他説:“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這也是他的座右銘。他一生不被人理解到處碰壁,但他始終“不怨天,不憂人”。他要求學生“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不論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家裏,都不要有怨氣。

有一次葉公向子路瞭解孔子的為人,子路不知怎麼回答才好。孔子説,你何不告訴他,説我“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呢!

孔子對待挫折和失敗,總能安之若素,泰然處之。他博學多才,胸懷安邦定國之策,但他周遊列國時,未得到當權者的賞識和重用。對此,他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之。他主張為人處世應當“無可爭”。

與世無爭,其樂無窮

對待悲痛的事,他主張要控制感情,要節哀,要求“哀而不傷”,以不傷身體為宜。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孔子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在飲食起居方面,孔子也有一套養生的辦法。他主張“食無過飽”,就是飯不可吃得過飽。即使有山珍海味,也不能暴食,有美酒也不能暴飲,要適可而止,以免傷身。這同中醫“限食長壽”的主張是一致的。

孔子很注意飲食衞生。《論語·鄉覺》篇中記載了他的諸多不吃:“食謁而噎,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發黴的糧食和變質的魚、肉不吃;食物色不正不吃;味臭不吃;煮不熟不吃;市上買來的酒和熟食不吃。他十分重視營養和烹調技術,主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在居住條件上,孔子提倡“居無求安”,即不可過於安逸舒適,以免懶惰和意志消退,否則對身心是不利的。他看到一個叫宰予的學生白天愛睡懶覺,便批評他“朽木不可雕也”。

興趣廣泛,生活充實

孔子除了愛好各項體育活動外,他對唱歌和彈琴也情有獨衷,並且樣樣精通。當他欣賞《關睢》、《韶》等樂曲時,常被那優雅的曲調所陶醉。他不僅會欣賞音樂,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歌手。他喜歡和別人一道唱,唱到情濃時,還要再唱一遍,直到盡興。

他説:“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耆壽。”意思是説:有知識有修養的人,喜歡山水,動靜自若,陶冶情操,從而獲得樂趣和長壽。

孔子主張勞逸結合,有張有弛。他説:“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不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在操勞之餘,經常帶學生們到大自然中去鍛鍊身體,陶冶情操,正是他重視勞逸結合的表現,更是他長壽的重要原因。

孔子養生的主張及其長壽經驗,不是很值得今人重視和借鑑嗎?

向孔子學習飲食習慣

孔子作為一名中國史上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後人遵循的不僅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戰國年代醫療衞生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歲高齡,其養生之道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中山大學附屬三院中醫學科主任楊宏志説,養生貴在堅持,古人持之以恆的堅持及在飲食上的要求,頗值得年輕白領借鑑。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鈕而蝕,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這八不食分為三類

一、色味方面 食物變顏色了不吃,變味了不吃。

二、食物質量方面 糧食陳舊了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了不吃,不新鮮的菜蔬不吃。

三、製作方面 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熟肉不吃。

專家建議:所謂“病從口入”,吃的東西不對,最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的發生。冬去春來,天氣逐步炎熱潮濕起來,微生物活躍,容易引發食物腐敗變質,故一定要注意飲食衞生。避免吃生冷、變質發黴食物及不潔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飯剩菜應及時放進冰箱,隔餐食物或買回的熟食應重新煮透、熱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開儲存,儘量在2-3天內就吃完,不要儲存過久。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在飲食衞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説孔子是我們現代人的典範。

此外,孔子提倡吃應季的食物“不時不食”,而在《黃帝內經》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歲備物”,就是説要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採備藥物、食物,這樣的藥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氣,氣味淳厚,營養價值高。在中醫看來,食物和藥物一要講究“氣”,二要講究“味”,它們的氣味只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時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氣,如果不是應季的食物,它就沒有那個季節的特性,那麼它的健康價值就會因此改變。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現代社會中的確已經被反季節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圍,而且已經沒法再離開它們了。楊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時,應注意陰陽平衡,夏季陽熱較盛應少吃燥熱的食物,冬季則應少吃寒涼的食品。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勝”就是勝過、超過的意思,“氣”就是主食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儘管各種美味的肉類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時候不能讓肉食總量超過主食的總量。在孔子看來,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種類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飲食要注意的地方。

專家建議:孔子不提倡“恥衣惡食”,“惡食”意即挑食、偏食,與飲食上“食不厭雜”的現代營養學上的科學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論是一致的。按照營養保健要求,膳食中不可忽視食物纖維,膳食上不偏食,葷素結合,粗細搭配。這樣就可能獲得較為全面的營養,它將極大地促進健康。

《皇帝內經》中説到“茲食肥甘足生大疔”,意思是過量吃肉就會產生瘡瘍類的疾病,現代研究更是發現與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肝膽病、癌症慢性疾病復發密切相關。專家認為,飲食不能沒有節制,按照國際標準來説,每餐應1/3是素菜、1/3肉、1/3主食,這樣的食物搭配最合理。肉類多了容易產生毒素,損害肝膽,對於有炎症、肝膽功能不好的人來説,更應減少吃肉,甚至是戒肉。

“不撤姜食,不多食”

意思是説,每次餐桌之上,都必須要有生薑吃,但是每頓飯都不能多吃生薑。民間有種説法“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這句俗語道出了夏季吃薑的好處,那麼姜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讓孔子也大為推崇呢?又該怎麼吃才正確呢?

專家建議:生薑用於解表,主要為發散風寒,多用治感冒輕症,煎湯,加紅糖趁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生薑發汗作用較弱,常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汗解表輔助的藥品,能增強發汗力量。此外,生薑還為止嘔要藥,可單獨應用,治療胃寒嘔吐。也可治胃熱嘔吐,配合半夏、竹茹、黃連等同用。生薑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

中醫認為應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吃薑的好處是温養脾胃和全身陽氣,對冬日畏寒怕冷人羣尤為適合。但吃多則易傷陰助火。

“唯酒無量,不及亂”

孔子酒量不大,電影《孔子》中他向魯君請命救下漆思弓後,就有孔子與子路等一班弟子一同暢飲的鏡頭。不過他都能自我遏止、適量而飲,是所謂“唯酒無量,不及亂”。

專家建議:交際應酬中,喝酒往往是難以避免的,但酒精是肝臟的“剋星”,長期大量飲酒,酒精會損傷肝細胞,導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如果避免不了要喝酒,就應注意以下幾點:不要空腹喝酒,古語有云“空腹盛怒,切勿飲酒”認為飲酒必佐佳餚,唐孫思邈《幹金食治》中也提醒人們忌空腹飲酒;喝酒前可適當吃些水飛薊類製劑或輔肝藥,減少肝臟的負擔;喝酒有度,切忌喝得大醉,以免急性酒精中毒,如在一段時間內喝得特別多的,應注意要定期到醫院保健體檢。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各位介紹的孔子的養生之道,如果我們也想要身體好的話,不妨學學孔子的養生方法吧。孔子對於飲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大家以後也需要注意哦,話説,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