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學生保健>

青春期心理教育不可忽視

學生保健 閲讀(1.89W)

孩子性早熟家長的煩惱同時擁有成人的身體和孩子的大腦是令人煩惱的,兒童性成熟提前問題是全世界的父母都不願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美國《兒科學》雜誌不久前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超過40%的黑人女孩和14%的白人女孩8歲時胸部就開始發育,這還只是那些由父母帶着去看醫生的孩子。在巴赫那個年代,男孩到17風后才變聲,現在已提前到135歲,女孩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是125歲。如今青春期提前到來了,如果説單年和成人之間還有“過渡”,那也非常短暫,我常聽到父母在抱怨自己的孩子“該懂的不懂,不該懂的太懂”、“單年太短,成長太快。”

青春期心理教育不可忽視

我常常在公共場合看到“半個大孩子”,他們的體型、着裝和成年人沒多大區別,但一張口就暴露了他們的幼稚。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車上遇到3個姑娘,她們高聲説笑,旁若無人。中間那個1米6左右,削得很短的頭髮和雙肩揹包,還像個學生,其他兩個身高都在1米7以上,其中一個染了棕紅色頭髮,西服領口露出帶蕾絲花邊的黑色低胸內衣。如果她不和短髮女孩子提到“咱們班”之類的話,誰會相信她是中學生?完全是一個時髦女郎!她對同伴説:“我一直琢磨着在鼻子上打個孔就可戴個閃閃發光的鼻飾了,我在迪廳見人戴過,咱們學校還沒人這麼酷呢。”同伴問會不會比扎耳朵眼更疼。那女孩説:“疼我倒不怕,我怕説話鼻子漏風……”真讓人哭笑不得!這些傾向表明90年代的兒童已受到過量信息刺激。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孩子過早進入青春期的部分原因是受媒體的影響,許多商業廣告都帶有性色彩,整個社會充滿了性,這使孩子們越來越早熟,過早意識到性問題。

我的孩子就是從小在電視屏幕前長大的,他對“接吻”的鏡頭似乎已“熟視無睹”了,但我和妻子仍不放心。面對媒體、信息和商業聯手形成的一個強大力量,缺乏判斷能力和經驗的青春期顯得更加脆弱。成人生活方式和道德標準的改變在信息開放的時代讓孩子們無所不知,為此,做家長的都表示擔心。

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對心理的特殊影響,就是性意識的過早覺醒,它導致青春期不男少女過早產生性興趣、性衝動和性夢幻,以及異性吸引和性代償現象(手淫),更主要的是其性煩惱的加劇。

青春期少年的“三大煩惱”青少年性煩惱主要表現有:體像煩惱、異性吸引煩惱和早戀煩惱。

體形煩惱:隨着外形的鉅變,青少年會產生很多焦慮和煩惱。這是因為多數青少年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理想的身體形象,一旦發現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與構想的差得太多,就會產生各種煩惱。而且,當代青少年在自身性特徵方面提出的問題與以往青少年有很大不同。過去女孩子為自己隆起的乳房而害羞,常用躬背姿勢來掩飾。現在不少女孩則提出:“我的乳房平平怎麼辦?還會發育嗎?還會再隆起嗎?豐乳霜有用嗎?”男孩中常有性器比較,對自身睾丸和陰莖發育十分關注,還有像如何看待自己的高矮,形體的胖瘦等,都是過去的孩子不會提出而今卻成為許多孩子關心的問題。其中男孩總憂慮自己不夠高大,不太像堂堂的男子漢,女孩最怕發胖,哪怕是暫時的都會令他們有一種病態的感覺,所以常常揹着父母偷偷地節食。 發育晚的男女少年顯得瘦弱矮小,也容易產生缺陷感、自卑感,認為自己不會得到異性喜愛而感到壓抑。有些青少年因自己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產生一種沉重的精神負擔,形成自卑的性格。體形煩惱在青少年煩惱中佔有很高比例。

異性吸引煩惱: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生活條件、營養攝取方面都已大大改善,青少年性心理髮展開始提前,由於性覺醒而引起了青春騷動,一些少男少女從國中或更早就出現對異性的依戀心理。社會大眾傳媒電影、電視、錄像和書報充斥着對性的渲染,也給青少年創造了一個性早熟的環境。當一個男孩或女孩外表、學業、氣質比較出眾,周圍的異性與之接觸時,就較多的以隱晦的、含蓄的、試探的形式與之進行感情交流。90年代青少年除這種隱蔽形式外,不少人以主動的、公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不少家長反映自己女兒對中意男孩的迷戀,這就是近年來出現的“女追男”現象。難怪《還珠格格》中的趙薇成了許多女孩青春偶像,她們已擺脱了昔日少女的害羞,大膽坦然地與異性接觸,表示自己心中的愛慕。但家長的批評使她們面臨諸多煩惱。

早戀煩惱:愛神已過早地闖進中學的校園。1997年9月上海市抽取1055名學生進行“中學生早戀情況”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早戀已達相當的比例,佔學生總體人數的12、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對早戀的態度上,無條件支持和有條件支持的比例高達342%。而對中學生早戀與學習的關係上,持肯定比例還高於影響成績的比例。這表明中學生對早戀問題的態度趨於開放,但中學又明確規定不能談戀愛,使一些墮入愛河的少男少女十分煩惱。

有些朋友知道我是研究表少年問題的,經常會介紹一些家長前來諮詢孩子早戀問題。這些家長很苦惱。我發現許多這類情況是家長工作太忙,對孩子青春心理變化關心不夠造成的。我們調查發現,早戀從年齡上看,有兩個多發區,一是九年級(以女孩為多),二是高一(以男生為多);從戀愛層次看,成績好和班幹部的同學略高地成績差的同學,普通中學比例高於重點中學比例。所以,我認為在孩子進入青春初期就應該進行性教育。有些家長仍堅持“封閉教育”的想法,認為孩子長大後,有關男女間的事情,他們自然而然地知道,就如沉睡的孩子,不必去喚醒他們。這種想法是欠妥的,在大眾傳媒發達時代,孩子很早就接觸到了大量的性信息,如果我們不去進行性教育,“社會”也已經在對他們“教育”了。

開放環境應該進行“開放教育”

最近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在採訪了全美微軟公司16262名學生後發現,美國中學生有風險的性行為已逐步降低。出現這種結果與學校、家長、衞生官員對學生們的性安全教育分不開。美疾病控制中心青春期學校健康主任科爾貝説,調查表明,給學生灌輸性知識並不造成濫交,只會有好處。所以,我認為在開放環境中,應該實行“開放教育”。對待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帶來的性心理問題、早戀問題,家長鬚格外耐心細緻。下面幾點供家長參考。

父母是性教育的啟蒙老師。有人認為父母是子女的長輩,不能談及有關“性”的事,在同輩中可以談,甚至可以開玩笑,但在子女面前一定要避諱,不然就有失身份。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人的性別意識和性心理髮展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生理現象,是生理能力和社會力量共同的產物。生理能力是自然而然的,視個體本身的強弱而定,一般來説很難加以改變,這就使社會力量成為一個重要的可變量。據心理學家觀察發現,一個人的情緒、氣質等至少有50%打上了深深的家庭烙印。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理應承擔對子女的性教育職能。如孩子的性提問,父母要耐心解答,任何譏笑或壓制作法都會影響孩子對你的信任。當子女進入青春期,父母更要給予特殊的關心。第二性特徵出現、體態變化、月經初潮、首次遺精等,常常會導致孩子心理失去平衡。發育較遲的孩子,自感矮人一截,發育較早的孩子,自感與同齡夥伴一般。此時,孩子有一連串的疑問,迫切需要解答,父母若及時關心指導和安慰體貼,給予圓滿解答,並且貼切的話語中充滿了愛,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完全可以依賴的長者,因而對父母增加了幾分敬意。

科學指導孩子交往異性。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一個成熟的青少年,如果沒有與異性約會,父母認為需要心理治療;在東方文化背景中,一般認為孩子首先是要功課好,想與異性交往的不是好孩子。其實,隨着生理髮育成熟,性意識萌芽,男女同學都會產生對異性的好感和愛慕,有一種與有好感的異性同學相接近、瞭解、交往並結為朋友的需求,這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在一定意義上,如果沒有外界的刺激,青少年性意識的萌芽,只處於自發狀態。現在有不少做父母的不讓進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學正常交往,以免影響學習,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懂“異性”是純潔,是一種美德,因此,抓智育,抓德育和體育,就是不抓性育。其實把孩子“封閉”起來是不解決問題的。在大眾傳媒發達的今天,“淨化”的環境是不存在的,這樣反而會使你的孩子缺乏“免疫力”。有效的方法是讓男女同學正常交往,把你孩子的同學們請到家中來,這樣也能減少因孩子單獨外出或個別接觸帶來的問題。

悄悄發生的問題應該悄悄解決。早戀不等於墮落,視之為洪水猛獸,大可不必。青春期男女中學生間的相互傾慕,乃至早戀,是他們生理心理髮育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現象。中學生早戀,弊多利少,這是事實。但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採取禁止,粗暴干涉或禁止自己孩子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做法則是下策。中學生的早戀大多在“地下”進行,悄悄發生的問題應該悄悄解決。早戀是一件帶孩子氣的大人事。在父母眼裏看來是荒唐的,但早戀本身大多是內心真實情感的萌發,因此,我們要慎重對待。家長切忌衝動行事,以免把事情推向反面。預防孩子過早誤入愛河的好辦法是,家長對孩子進行適時、適當的青春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