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學生保健>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於一般人

學生保健 閲讀(3.21W)

一項對福州4所高校360名2000級新生進行的心理健康水平問卷調查顯示,新生羣體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於一般人羣,尤其在強迫、抑鬱、焦慮、恐怖、偏執等症狀上表現顯着。

這次調查是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心理諮詢中心日前在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4所高校同時進行的。調查使用的是心理衞生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90個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懼、偏執、精神病性等10個症狀因子,涉及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係、飲食睡眠等方面。調查時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測查,調查表由學生自填,統一指導語和方法。

調查發現,新生在強迫、抑鬱、焦慮、恐懼、偏執及總均分等項目上均高於全國常模,具體表現在“過分擔憂”、“感到苦悶”、“難以入睡”、“感到對別人神經過敏”、“容易煩惱和激動”、“感到難以完成任務”等方面。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比男生差一些,在軀體化、焦慮、恐懼3個項目上的差異達到顯着水平。

策劃這項調查的福建師大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三年級學生、學院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蔡旭認為,導致這種狀況可能與福州高校新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

他分析説,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大學新生處於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時期。這一階段任務艱鉅,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衝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衝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等一系列問題,存在於每一位大學新生的心中。這些矛盾衝突存在過於強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種刺激(如人際挫折、學習挫折)時,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影響個體的健康發展。

從個體生活環境來看,當前社會處於轉型時期,生長在沿海改革開發前沿地區的福州高校新生,他們所受到的來自外部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也較為複雜。新舊觀念的碰撞、對多元價值趨向的無所適從,這不僅進一步加劇了他們迅速成長中原已產生的各種矛盾衝突,而且極有可能引發新的矛盾衝突和心理壓力,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從現實生活來看,新生們在中學時形成的優勢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脅,使之產生失落感和恐懼感。此外,當代大學新生中,獨生子女佔了很大的比重。獨生子女常常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社會鍛鍊,心理較為脆弱、敏感。

至於女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男生嚴重,特別是軀體化、焦慮、恐懼等症狀明顯高於男生。這可能與女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及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一方面,青少年時期身心發展的飛速變化帶給女生的心理困擾和適應問題比男生多,女生更容易產生緊張感和不安感;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中父輩們往往對女孩的關心、保護比男孩更多一些,容易導致女孩優柔寡斷、膽怯、敏感的個性特點。

針對上述調查結果及成因分析,作為一個“過來人”,蔡旭同學給新生們提出了具體建議:為了儘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新生應積極調整心態,對自己要有一個再認識。不因生活環境不適應而產生失望感;不因人際關係不適應而產生孤獨感;不因在中學時的優勢消失而產生失落感;不因對學校管理制度不適應而產生壓抑感。當然,學校也應儘快建立和完善心理衞生機構,通過舉辦有關的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諮詢等活動,幫助新生入學後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於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