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頸椎病的病理改變怎麼辦

常見疾病 閲讀(2.53W)

頸椎病是現在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如果任由其發展的話,自然產生的影響和傷害就更加嚴重,所以對患有頸椎病的病人而言,當然是需要了解自己的情況,瞭解病理變化在哪裏?這樣在生活當中,才可以提醒自己做好預防,以及科學有效的治療,避免因為頸椎病而帶來更加嚴重的影響。

頸椎病的病理改變怎麼辦

一般頸椎病的病理變化是椎間盤變性,髓核的彈力減少、向四周隆凸,甚至突出或脱出。

頸椎間盤發生遲變後,其物理性能也發生相應變化包括耐壓性和耐牽拉力降低。頸椎病的病理變化為在頸椎間盤受到頭顱重量及頭、胸間肌肉牽拉力作用時,由於椎間盤的耐壓性降低,導致椎間盤突出;在頸椎作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及旋轉動作時,由於耐牽拉力降低,可導致椎體不穩定現象。慢性勞損、外傷和炎症等因素促發了纖維環的變性,周圍的主要韌帶也隨之出現遲變。椎節鬆動、失穩,椎間隙變窄、內壓升高和分佈均勻,易使髓核向四周移位。在後縱韌帶薄弱條件下,易突出於後方而形成髓核突出;若中央有裂隙,則可使髓核組織進入椎管,形成脱出。伴隨上述病理改變的延續是骨刺的形成。

骨刺來源於韌帶、椎間隙血腫的機化、鈣化。早期發生部位多於兩側鈎突和椎體後上緣的鈎椎關節,後期則見於每個椎骨緣。作為機體的防禦功能,骨刺雖為非生理性產物,但在穩定椎節、消退局部反應和炎症上有一定意義。由於生物力學的特點,一般骨刺以第5—6頸椎居多,其次為第5、第6—7頸椎。頸椎病的病理變化為骨刺可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椎體前緣骨刺除極少數影響吞嚥及使食管產生相應症狀外,很少有臨牀意義。骨刺的形成是頸椎遲變進入難以逆轉的標誌。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及骨刺的形成,進一步產生一些繼發性的病理改變,如後緣骨刺或鈎椎關節骨刺從前方侵佔椎間孔的出口,頸椎病的病理變化會引起脊神經根早期出現水腫、腫脹、滲出等反應性炎症,隨後可逐漸出現纖維化,甚至變性。在臨牀上產生上肢疼痛、麻木為主的症狀。

椎體後方骨刺,向後隆起的纖維環,後縱韌帶及周圍組織的水腫、纖維化、軟骨化和鈣化等,頸椎病的病理變化是均可造成頸神經和頸部脊髓受壓,並根據壓力強度和持續時間而相應發生變性、軟化、纖維化等改變,產生—側或兩側錐體束症狀。當第6頸椎以上有向側方增生的骨刺時,累及椎動脈的病理改變主要為機械性壓迫與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和血管腔狹窄,導致顱內供血不足的系列症狀。此外,患部鄰近組織可發生如後方小關節早期鬆動、移位、骨質增生,周圍韌帶鬆弛、變性、硬化及鈣化等隨病程發展而加劇的病理改變。這是頸椎病的病理變化之一。

以上就是關於頸椎病的病理改變,很多時候對於這些常識,大家都不瞭解,所以才會在無形當中,讓病情變得更加嚴重,自然到後面產生的後果就會更大,所以希望瞭解了這些常識之後,大家對此都可以更加的重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