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張國燾逃亡台灣後不到一年為何又匆匆遷離台灣

歷史解密 閲讀(1.02W)

1938年4月3日,時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的張國燾借祭拜黃帝之名逃離延安,投奔國民黨,成為了當時十分轟動的大事件。

張國燾逃亡台灣後不到一年為何又匆匆遷離台灣

4月11日,周恩來到武漢漢口與張國燾多次協商勸其返回延安未果。4月18日,中共中央開除了張國燾的黨籍。不久,張國燾加入國民黨的特務組織——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主持“特種政治問題研究室”、“特種政治工作人員訓練班”,從事反共特務活動。1948年底,張國燾舉家遷移到台灣的台北市,時年51歲。

當時正是冬天,他急於找地方將全家安頓下來,奔波數日,才終於在台北租到了一棟房子。

張國燾想繼續為國民黨效力,可一年過去了,國民黨既沒有給他安排“工作”,也沒有過問他的生活。儘管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國民黨六屆中央委員”,但國民黨已將他遺忘了。

不久,張國燾居住一帶的房子由行政院批示,被闢作東南行政長官公署,強行徵收。他怒氣衝衝地前往行政院找人理論,一番鬧騰過後毫無結果。房子終究還是被人佔了。

潦倒的張國燾深知“小胳膊擰不過大腿”,於遷台後的第二個冬天,即1949年冬,再次帶着全家遷移,遷居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

上世紀50年代,因找不到賺錢的門路,張國燾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之中。他只好拼命寫稿,期望通過稿費收入維持,並還上債務。但香港幾家大報刊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用他的稿子了,收到退稿信是家常便飯。張國燾走投無路,便想到了共產黨,想到了毛澤東。1956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八大”,張國燾通過報紙很認真地研究了一番,認為中國共產黨提倡“雙百”方針,政策方面放寬了,毛澤東可能會不計前嫌,容納他,以自己的老資格,中國共產黨方面至少會養活他。

於是,他開始尋找香港與中共有聯繫的人士,以便向中共中央轉達他想回大陸定居養老的意向。

但是,張國燾仍然腳踩兩隻船,他也通過一些關係,與美國人聯繫,試探能否與美國人合作。一些在香港的美國人表示,美國方面願意幫助他,並給了他一些生活補助。

經過一年多,到了1958年,張國燾終於同共產黨方面聯繫上了。當年10月,他在與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人員接觸中表示,願意為新中國做點事情,並請求中共中央提供生活補助。

中共中央於1959年1月5日將張國燾表達的意思印成內部情況簡報,報送到毛澤東那裏。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早已知道張國燾與美國人有聯繫,對張國燾生活困難的處境也很清楚。

當時,中美關係十分緊張。毛澤東提筆在簡報上批道:“應勸張國燾割斷他同美國人的關係。如能做到這點,可考慮給以個人生活方面的補助。毛注。”(見《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第30頁)

毛澤東的意見,得到了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的贊同,並且很快就由中共中央在香港的工作人員向張國燾轉達了。張國燾考慮再三,最後向中共中央在香港的工作人員表示:我以往是個演員,現在我是一個觀眾了,我還是當個觀眾吧,希望少看到些悲劇。

張國燾説這些話,已經是明確表示不再打算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事了,更談不到為新中國做點事情了。關於給張國燾生活補助的事情,也只好作罷。

1966年,張國燾離開香港,遷居加拿大,投奔留學加拿大的大兒子張海威。晚年時,張國燾信仰了基督教。

1979年12月3日,一個風雪交加的冬夜,天氣異常寒冷,在加拿大多倫多一家老人病院的病牀上,一位老人忍受着嚴寒的侵襲。身邊沒有護士,也沒有親人。

他就是張國燾,就這樣悽慘地客死異國他鄉,結束了其可悲的一生,終年82歲。(原文來自劉典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