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戰史風雲>

日本海軍的迅速建設 被北洋水師刺激了

戰史風雲 閲讀(2.81W)

19世紀80年代,朝鮮半島出現了非常複雜的國際糾紛,日本、英國、俄國都有佔領或控制朝鮮的企圖。1884年12月,日本策動“甲申事變”,試圖推翻當時親清廷的朝鮮政府,而成為朝鮮的保護國。1885年4月,英國為了防止俄國南下威脅其在華利益,企圖佔領朝鮮南端的巨文島, 結果遭到俄國和日本的反對而作罷。

日本海軍的迅速建設 被北洋水師刺激了

面對如此複雜的國際形勢,清政府深知,一旦朝鮮落入它國必將危及自身安全,於是命令丁汝昌和吳安康分別率領北洋和南洋艦隊前往朝鮮的永興灣一帶巡防,藉以顯示清政府強大的海軍實力, 制止敵國可能的侵略企圖。

“定遠”、“鎮遠”、“濟遠”和“威遠”等4 艘鐵甲艦奉李鴻章之命前往日本長崎進行大修, 不料此舉竟釀成一場騷亂, 被稱為“長崎事件”。

8月1日,北洋艦隊抵達長崎港,長崎市民對歐美軍艦早已司空見慣, 但對來自中國的鐵甲鉅艦卻還是首次目睹。長崎港碼頭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羣。望着龍旗高揚、威風凜凜的鐵甲鉅艦,長崎市民充滿了驚歎、羨慕和憤懣的複雜情緒,最終釀成一場騷亂。有個別水兵跑到妓院嫖娼而與當地警察發生衝突,造成1名日本警察受重傷,1 名中國水兵受輕傷。

8月15日,艦隊放假,數百中國水兵上街觀光。在廣馬場外租界和華僑居住區一帶,中國水兵遭到日本警察有預謀的襲擊而發生大規模衝突,結果雙方死傷80 餘人, 其中中方水兵死亡人數多於日本。

此次“長崎事件”經過雙方長達數月的談判後才得以了結,但日本民間的反華、仇華、排華的情緒卻因此被煽動起來。日本朝野的軍國主義思想越來越濃厚,當時深受刺激的日本海軍出現一句流行語:“一定要打勝‘定遠’。

李鴻章把北洋軍艦送到日本修理本來就含有威懾的意圖,卻沒想到會如此深深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心理,日本朝野拼命發展海軍的狂熱情緒也由此被煽動起來。此後不斷增加對海軍的投入,加強艦隊建設,務期超過中國。

天皇下令從內庫撥款30萬元作為海防補助費,全國的貴族和富豪也都競相為海防捐款, 捐款數達到103.8萬元,這些資金全被用作擴充海軍軍備。1888年和1890年,日本又先後提出兩次海軍擴張案,這兩次擴張案共購買或建造了2439噸的“千代田”、4160噸的“吉野”號、3172噸的“秋津洲”號和1584噸的“八重山”號4艘軍艦。其中“吉野”號購自英國,時速23節,是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艦。由於日本軍艦艦齡較短,在設計時又吸收了當時世界科技的最新成果,因此在許多性能上超過了北洋艦隊。

1891年,日本為了要在國內製造擴充海軍軍備的輿論,並對中國艦隊作戰能力進行摸底,特別邀請北洋艦隊正式訪日。北洋艦隊的這一次訪日,又對日本朝野產生了巨大震動。日本政府認為必須加速日本的海軍投入,把建設一支足以對付北洋艦隊的海軍作為其“最高命令”。

1893年,日本天皇又發佈敕諭:決定在爾後6年中再從內帑中每年撥出30萬日元,並從文武官員的薪金中抽出1/10作為造艦費繳納國庫。這一年,日本海軍已初具規模,共有各種軍艦55艘,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可以和北洋艦隊相抗衡的海軍力量。在激烈的海軍競爭中,中日兩國海軍之間的差距日漸縮小,中國在前些年積累的海軍優勢,基本上被窮追不捨的日本海軍拉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