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老人健康>

7招幫助老年人健康養老

老人健康 閲讀(5.02K)

目錄:

7招幫助老年人健康養老

第一章:看輕“生老病死” 樂享晚年生活

第二章:保持好奇心 可延緩衰老

第三章:老人保護自己要學會妥協

第四章:中年睡眠障礙或預示老年痴呆

人老了,很多時候聚在一起聊天的話題就離不開生死了。有些老人雖然嘴上説着順其自然,但是心理一直在緊張害怕着。那麼如何才能讓老年人幸福養老呢?

看輕“生老病死” 樂享晚年生活

研究發現,老年人與同齡人在一起,比起自己一個人住,可以減少孤獨寂寞感和不安全感,因為可以有人交流談心,互相扶持。不過,和同齡人在一起的時候,“生老病死”成了老年人之間不可避免的話題,很多老年人因為看到身邊的老年人去世、患病,而倍感焦慮,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老年人通常會比較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本身就容易出現不安全感、空虛感和孤獨寂寞感,心理適應性有所下降,當面對熟悉的人生老病死時,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造成消極的影響。那麼,應該如何克服這種心理?

話題要積極

首先,老年人之間的話題應以積極的取向為主,多交流、分享老年生活中安逸、美好的一面,這樣會更有利於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

對老年期的身心變化作好心理準備

老年期生理機能有所衰退,還有心理上的變化,離退休等社會角色與活動的變化等,老年人對這些都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不要固執地堅持做不適合老年人做的工作與事情,才不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價值喪失感與失落感。

社會角色與活動的積極轉換

老年人通常會失去原有的社會角色和活動能力,較好的適應方式就是進行角色與活動方式的轉換,尋找適合自己的活動內容並且積極參與,獲得新的滿足感。

要積極安排好退休後的生活。可以繼續發揮餘熱,參加一些適合自己體力和經驗的社會活動;也可以培養與多進行興趣愛好活動,比如養魚、養花、攝影、學習書法和畫畫,欣賞音樂、唱歌、旅遊等。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心理也會感到充實。

維護好老年夫妻關係

夫妻關係是老年人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夫妻間的和睦、恩愛與互相扶持,可以讓兩個人共同面對與克服老年期的問題,會增強老年人心理上的力量感,消除不安。夫妻兩人可以一起進行興趣愛好活動,多發現對方的優點予以讚美,甚至還可以互贈小禮物等。

深化親友之間的情感關係

可以互相做客、互通電話等方式來交流生活,傾訴談心,從中得到精神的慰藉,體驗美好真切的親情和友情,獲得心理滿足感和幸福感。

活在當下

無論哪一個年齡階段,太多地想過去與未來,都容易影響當時的生活質量。對於 “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老年人應學會“知天命而順應自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過好當下的每一天。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也就不會留下太多遺憾。

對人生的結束作美好的想象

生命的終結是必然的自然規律,大多數老年人一開始意識到自己正逐漸走近生命的終點時,會感到恐懼與焦慮,這也導致疑病、抑鬱等心理問題的產生。其實,對生命的終結也可以作美好的想象,我在一篇短文中曾經提到:“有一天老去,我將化為養分,隨着那美麗的花兒成長,開放。”而有宗教信仰的老人,也可以想象到了另一個美好的世界。讓自己的生命終結與美好的畫面聯結在一起,可以消除人的潛意識裏對死亡的恐懼,以更陽光、積極的心態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保持好奇心 可延緩衰老

沒有好奇心,代表“你真的老了”。這並不只是心理作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當人們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體內就會分泌某種激素,讓皮膚不容易長皺紋,器官也不容易出問題。不過,無論什麼原因,“敢嚐鮮,老得慢”都是事實。

日常生活中,老人不妨像小孩子一樣,多問問“這是什麼”和“該怎麼做”。就算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這麼問久了,也會慢慢培養出好奇心。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一定要去試試看。當然,可以激發好奇心的事,未必就是沒做過的,只要能讓老人的腦子動起來,就達到目的了。

除了動腦、動手,在吃東西的時候,也應該有嚐鮮的精神,不能一碰到自認為接受不了的,就徹底放棄。橋田壽賀子老人對此就深有體會。她在自己的書中提到,曾經最怕的酸奶,如今幾乎成為她每日必吃的食物。更有意思的是,每次留下一點乳酸菌做“種子”,就可以自制酸奶的體會,讓老人很是自得其樂。

適度的好奇心能讓人老得慢,過分的好奇心也會出問題。嚐鮮之前,最好先掂量掂量,比如年紀大的人,就不適合看似自由、愜意的自助遊。

老人保護自己要學會妥協

俗話説,退一步海闊天空,説的就是人有的時候要學會妥協,妥協是一種有效保護自己的方法。

但對於有的人,“退一步”似乎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這一類人大多有一種“強者心態”,總認為退一步就是妥協,而妥協意味着自己喪失原則和失敗。

其實,人從生理上來説,就是一個弱者,稍有風吹草動,就倒下了,所以,有很多事情沒必要較真,較真的結果只能是怒氣傷身,但有的人不這麼想,覺得自己是強者,與人與事斤斤計較,把“有理走遍天下”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結果往往怒氣、怨氣、疾病接踵而至。

對於這類不肯認輸的人,學會妥協至關重要。凡事適可而止、鞠躬謝幕,從運動場上回到看台,當一名觀眾。一個人如果能夠理解如何“舍”,也就不難做到該妥協時就妥協。

與疾病妥協。人到了一定階段,身體的零件難免出現問題,如何與疾病相處,是一門學問。有的人把疾病當朋友來對待,該治療時治療,決不用煩悶的心情去對抗它,結果“心寬一寸,病退一尺”。放棄負面情緒與自己身體疾病的對抗,與其“和諧相處”,從而減少了一些怒氣、怨氣、苦悶和抑鬱,這種妥協換來了樂觀的身心,恰恰是一副怯病良方。

與周圍的人妥協。有人説,理性的妥協是消除應激反應、適應社會環境的一種健康心態,更是人際關係良好的潤滑劑。與周圍的親人朋友、鄰居同事相處時,該妥協時妥協,能讓人與人更好地相處。

與自己妥協。自己與自己較真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類人常常對自己的能力、水平沒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產生了盲目的自大、慾望和期待,從而讓自己揹負了沉重的包袱,難解的怨氣、無名的惆悵,就這樣陪伴在自己的左右。可見,與自己妥協才是問題的關鍵。有些時候,自我意識、自我心態的調整,會讓人更理性地生活。

中年睡眠障礙或預示老年痴呆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月14日報道,據一項有關痴呆和睡眠的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年睡眠障礙預示着晚年可能罹患阿爾茨海默氏症(即老年痴呆)。

這項研究結果還不能表明,是否睡眠障礙會促使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腦變化,但初步結果表明,從長遠來看,治療睡眠問題或許對大腦有益。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助理教授、該項研究的研究人員朱耀吉(音)表示:“如果發現睡眠可以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病或發展造成影響,特別是在開始階段,那麼對於控制這種病症來説真的具有誘惑力。”

2009年,朱在華盛頓大學的同事戴維·霍爾茨曼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剝奪老鼠睡眠會導致老鼠大腦中的澱粉狀β蛋白質水平增加25%。澱粉狀β蛋白質是構成阻塞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腦的澱粉狀“空斑”的主要成分。

老鼠大腦與人腦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朱和她的同事,包括霍爾茨曼在內,招募了年齡在45歲至80歲之間的100名志願者,這些人都已經過臨牀測試並顯示沒有任何記憶喪失或認知能力下降的跡象,但他們當中,有一半人的父母是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志願者需佩戴兩週腕錶式活動記錄儀來測量活動水平。

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沒有睡着而在牀上輾轉反側時間更長的人,他們的表明澱粉狀β蛋白質水平的化學指數更容易出現異常。這些化學指數通常在出現記憶喪失或下降等症狀之前10年或15年就會表現出異常,而且幾乎每個出現這類問題的人最終都會發展成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

朱指出,醒來的次數大於平均值——或者説每小時超過5次——的人也更可能表現出澱粉狀β蛋白質積聚的跡象。

研究人員表示將繼續對更多的志願者展開這項睡眠研究。朱認為,從長期來看,研究人員希望找到是什麼原因導致潛伏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出現睡眠障礙。

結語:衰老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誰也逆轉不了,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整日悲慼不已。這樣我們的生活就真的沒有什麼意思了。多多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文章原載於《益壽文摘》,刊號:2012.03,作者:陳智雄,李長明,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