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名人養生>

國畫大師養生之道

名人養生 閲讀(3.16W)

目錄:

國畫大師養生之道

第一章:在畫畫中單純地快樂着 畫雞名家雒楓專訪

第二章:仙風道骨逾百年 國畫大師晏濟元

國畫是中醫傳統文化璀璨之一,也是中醫傳統養生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一般畫畫的人都比別的行業的人更長壽、健康,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兩位國畫大師的養生之道吧!

在畫畫中單純地快樂着 畫雞名家雒楓專訪

走南闖北開闊眼界心胸

雒楓,原名郭生民,字潤澤,號樂漢,因擅長畫雞,人送雅號“雒公雞”。現年近八句的雒老出生于山西一個貧苦的農民家中,因生活難以為繼,父母不得不將他轉送他人,雒老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對繪畫藝術的莫大興趣,對鄉間的剪紙、年畫愛不釋手,稍有空暇,就用小木棍在地上畫來畫去。長大後,他如願以償地考進了綏德師範學校,師從藝術教育家劉學智學習繪畫,開始接受嚴謹有序的美術正規教育、訓練,給自己的藝術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綏德師範藝術系畢業後,雛老加入石油幹部培訓班,隨後分配到青海柴達木,基地就在敦煌。在這裏,雒老感受到藝術的莫大震撼,求知若渴的他趁着冬季培訓的幾個月歇工空隙,經常到敦煌莫高窟、幹佛洞去臨摹寫生,也就在此時,他有幸結識了在中國美術史上頗負盛名的常書鴻先生,常先生感動於這位年輕人的勤奮,再加上見其悟性十足,認為人才難得,一老一少,越談越有勁,越談越投合,常先生還手把手地傳教他如何臨摹、如何寫生、如何創作,這難得的三年冬訓機緣,讓雒老的繪畫學養、技藝都有了質的飛躍。

石油戰線是一個居無定所的工作,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有家,雒老先後被調至雲、貴、川等地,那時侯,正處於上個世紀50年代之初,照相機屬於稀罕之物,雒老就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一枝炭筆,一本素描本,描繪出種種地質風情。走南闖北多了,再加上那時候條件艱苦,野外考察都是靠一雙腿步行,風餐露宿,夜宿帳篷,跟現在的徒步野外生存差不多,倒是把自己的腿腳腰板練得倍兒棒,眼界和心胸也開闊了很多,頗有一份大丈夫的豪情。

寄情雄雞 領悟藝德真諦

1958年,雒老隨勘探隊到了昆明,有幸結識了時任雲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的周霖先生,這是他正式求教的第三位老師。

郭沫若稱周霖先生“詩、書、畫三超”,中央美院院長、着名畫家吳作人題予“今生日口水,藝敏周郎”,國家領導人常將其大作作為出訪禮品贈送外國貴賓。

周先生了解了雒老的繪畫經歷,審視了雒老的畫作,悉其功底不錯,好木可雕,有感而發道: “徐悲鴻長於畫馬,齊白石長於畫蝦,你畫花烏、人物,又畫山水,畫得都不錯:不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往往一面不精。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你不妨在原有基礎上專攻一種,攻出點名堂來。”名帥的指點是通向成功的燈塔,雒老知周先生是畫雞大家,聞名中外。加上自己也愛畫雞,尤喜雄雞,因為雄雞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被認為是五德之禽:文(頭戴冠)、武(足有距)、勇(敢衝敢鬥)、仁(見食相呼)、信(不失其時)。

雄雞象徵着陽剛之美,況且雞又是鳳凰的原型,故而歷史被文人墨客做為吟詠的對象,也足歷代畫家鍾愛的題材。

在雒老的心目中,雄姿英發、守時護孺的公雞是一種負責任的載體,是一種完美的體現,他借雞發揮,用擬人化的手法,讓雄雞來寄託自己的思想感情,於是,筆下的雄雞活了起來,或閒庭信步、韜光養晦;或目光如炬、高瞻遠矚;或引頸長鳴,笑迎曙光……給人以奮發向上,生機勃勃之感。讀雒老的雄雞圖,確能體味到人們所晚的南派畫風之蒼蒼茫滋潤,北派畫風之粗獷奔放,形成了融南北畫風於一體的寫意風格,從立意構思到嚴謹的構圖,從筆墨的力度到意象的表現,畫面中總是充滿着獨特的精神喜氣。

已故中國書法家協會副土席周浩然先生欽佩其人品畫品,稱其為”雒公雞”,從此, “雉公雞”之名叫開了,書畫行家岑學恭、邵仲節、洪志存、鄧煥彰、李仲海、林旭中等良師益友對其推崇備至,四川着名書法家毛遠定先生對雒老的評價是:從早到晚笑嘻嘻,不見愁眉苦臉時;滿臉春風成樂漢,一門心思話公雞;川西景物情常在,晉北鄉情人未歸;自古丹青不知老,百年童子可期顯。

盛名之下,年近八旬的雒楓只足淡然一笑: “古人云:藴而不露,真止高深的畫面並不直露於紙上,而在讀名心田。不要以小我為宗旨,應有博大的胸懷和領悟。不在於一點一滴的得失,要有“數點梅花天地心”的胸襟,只有具備心靈美才能與自然觀察到的生活美的情趣中找到契合點,這才足真正的畫家。”

清心寡慾 感受單純快樂

甲年的波折經歷讓雒老對很多事情都看得淡了,他況:“年齡越大,慾望就越少,越容易滿足,就希望身體健康,全家平安就好,另外,要時時保有一顆與人為善的心。中國人有個獨有的優點——很容易滿足,只要保證温飽就不會發牢騷,每一天都是開心快樂的。當然,還是有個別人是屬於慾望較多不滿足的,這樣不好。寫字、畫畫的人和那些老革命家為什麼普遍壽命長,這和心態是分不開的。他們雖然也動腦子,也有不少煩心事,但是貴在單純,只知道專心做好自己的事,顧不上計較太多。一張作品的完成、一次戰役的勝利就會讓他們雀躍不已,其滿足感和喜悦感是旁人所不能領會的,一切的煩悶都隨之煙消雲散。不像現在有些人,一天到晚汲汲營營,挖空心思去投機取巧,再也感受不到那種單純的快樂,最後心累了,身體也垮掉了,何苦來哉。”

雒老一生痴迷於繪畫事業,對他來説,只要還能畫畫,只要有人還喜歡他的畫,就已足矣,畫畫就是他的第二生命:事實上也帶給了他健康,修養了身心,延長了生命。雒老將畫畫比喻為練功,首先是胸中要有氣勢:一個馬步或跨步紮在桌前,下盤巍然不動,運筆才能足夠穩定。其次星全身心地投入,否則不小心掉了一點墨在紙上或手抖了一下,出現了敗筆,這張畫就毀了,專心繪畫時是聽不到外界聲音的,身邊有人走動交談的動靜都是聽不到的,全身心都沉浸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裏,跟練功要求的心靜入定差不多。

真實坦誠 可謂性情中人

雖説身體現在各方面的指標都挺不錯,僅血壓、血脂有點高,但雒老並沒有掉以輕心,仍然堅持每年自費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他説雖然會花不少錢,但求買個平安,畢竟這個年紀了,身體各器官都處於不斷衰退狀態,説不走哪天就出了什麼毛病。每年的檢查可以幫助自己瞭解身體的詳細情況,一旦出現了某方面的不良趨勢,也可以及時進行嬤整,最大限制地控制病情的發展。

平時的生活上:雒老三餐間隔時間都嚴格按照4~5小時的標準,飯量挺大,不挑食,只是要求最好清淡一些,也很少吃零食,屬於吃嘛嘛香類型。睡覺時間也儘量保證夠八九個小時,除非是晚上沒休息好,否則中午一般是不會午休的。外出鍛鍊很少,因為雒老認為做家務就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方式了,順便還可以促進家庭融洽,雒老笑呵呵地説:“抹抹桌子拖拖地板都可以讓全身得到充分的鍛鍊,我做家務時還喜歡放上一段輕快的音樂,聽得高興時還要扭扭秧歌。不要把做家務當成一種負擔,也應該是件很快樂的事嘛,人也不能光管好吃飽睡好就行,多做點運動,多動動腦,多與人交流,讓生活豐富多彩起來,也是防止老年痴呆的重要因素。”

在採訪快結束時,雒老還透露了自己的一個小祕密一一他也會哭鼻子。情感細膩敏感的他看到身邊那些感人故事時會哭,看電視劇裏那些動人情節時也會哭。當年《三國演義》熱播時,見宋江投誠,想起後來梁山好漢的悲慘遭遇,心中油然升起了一種無法改變的無力感,狠狠地掬了一把同情淚。

雒老認為,人要活得夠真實坦減,難受就別老憋着,哭是發泄不良情緒的最好方式,也能讓毒素從淚水中排出。如果老是壓抑着自己,毒素累積在身體裏,對健康可是很大的損害,同時破壞了身心的平衡,但要注意的是,發泄後要適時調節自己,別一味沉浸在悲傷中。

人生就像一盤美昧大餐,酸甜苫辣威五味俱全,每一種昧道是以適度為原則,懂得制約,懂得平衡方能成就佳餚。

仙風道骨逾百年 國畫大師晏濟元

一代國醫大師晏濟元,不僅是當今我國書畫技藝之集大成者,而且是我國書畫史上的長壽狀元,於201 1年2月10日仙逝時,已享110歲高壽,堪稱當代畫仙,一代宗師。筆者曾為晏老診病,頗感榮幸。

那是在2007年末,我正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門診部為病人診病,忽聽診室外有人説話: “就是這裏,今天是來找馬列主義看病了。”話落門開,一位滿臉笑容,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老人出現任面前。

恰逢電視台那幾日一直在滾動播出對老先生的採訪與介紹,於是我一眼將他認出一一晏濟元!隨即右手虛引,脱口説道:“這真是‘似曾相識燕歸來’啊!”晏老接口道:“對啊,我就姓晏!那能不能先給我看一下呢?”周圍病友聞言頓時不讓: “你去排個隊嘛!這麼多七八十歲的老人都在排隊,你就等一下嘛!”我趕快圓場: “諸位,今天我們大家能見到這位老先生,真是有福氣啊!這位老先生可不止80歲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今年有107歲了!”病友們一聽,驚訝不已,紛紛讓座,“看不出:看不出,您都107歲了!那我們都是小字輩了,快坐快坐,您先看吧!”

這是我與晏老的初次相逢,此後又斷續為晏老診病幾次。

在診病之餘的攀談中,我發現晏老之所以能壽逾百歲,與他的生活,工作暗合養生之道是分不開的。

藝苑青松,揮毫百年

中國的書法與繪畫,既是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又是具有延壽功能的養生活動。自古以來,書法家與畫家每多長壽,所以説“壽從筆端來”。晏老可謂其中的代表人物。

晏老出生於耕讀世家,7歲起就隨父學習詩、書、畫、印,並從此與書畫結緣百年,百歲以後仍能揮毫潑墨,可滑書畫界的不老青松。所以然者,從中醫角度來看,習書作畫能疏通經脈、調暢氣血、凝神靜志、調整心理平衡。而且,書畫藝術要求作者在創作時,要頭正身直、臂開腳穩、懸肘鬆肩,以利提全身之氣,還要集中精神,保持心正氣和,此時,身體實際處於一種內意外力的氣功狀態。因而習書作畫,能使體內氣血暢通,身體各部功能和心理狀態得到調整,長期堅持,就有延年益壽之功。

晏老書畫百年,早已堪透世間百態,筆下藴含風情萬種。正是百年的藝術人生,長久的書畫修養,使晏老能“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名利皆忘, “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可見,精於書畫是他壽逾百歲的重要原因。

心胸開闊,達觀長壽

晏老一生的經歷其實非常坎坷,直到晚年才得以安定。他在壯年日鬥,恰是舊中國內外交困,動盪不安之時,於是懷着報效祖國之志,留學日本,學習科學知識,並在學習之餘將滿腔熱情化為書畫作品,加深了對書畫藝術的理解,日軍侵華後,他不顧艱險,毅然回國,與國畫大師張大千一起,多次舉辦抗日募捐畫展,一時傳為佳話。

1949年重慶解放時,晏老心情大悦,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轉而作技術工作,用學過的科學知識服務國家,業餘時間尚研究書畫藝術,生活安樂祥和而滿足。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毛澤東主席七十大壽時,晏老作國畫(紅日青松》,並題詞以賀,毛主席十分高興,欣然接受,據説這是當時毛主席唯一收下的生日賀禮。

1964年,朱德總司令看到晏老的畫作後稱讚説“海外有個張大千,國內有個晏濟元。”隨即推薦他的作品於政協禮堂展覽。正當墨老名聲大振之時,孰料一場車禍令他卧牀八年,同時又被打成右派,一家人居破廟,食無着,困苦已極。

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晏老依舊保持每天作畫,以豁達的心態將他人所不能忽之事納於其寬大的胸懷和恢弘的畫卷中。遲暮之年回首時,晏老笑言:“我的榮辱悲歡,盡在書畫之中。”

晏老甚至對造自己假畫的人,也心存寬恕: “人不要計較這麼多,雖然這是不對的,但也不能砸了他們的飯碗啊!”也正是因為他有了將一切置之度外的寬大胸懷和達觀精神,作品才會愈發氣勢恢弘,也使他經受住了人生百餘年的考驗,得以長壽。晏老自己也曾説過:“其實心態對延年益壽才是最重要的,我每天除畫畫外,啥都不理,只想些快樂的事。”

堅持寫生,動以養形

晏老在一個世紀以來.一宜堅持野外寫生為創作之本,百餘歲仍壯心不已,實屬難能可貴。寫生活動融旅遊、運動和環境養生於一體,其實是很好的養生方法。晏老無論是在求學、旅日,還是顛沛流離之中,只要有空暇,就要外出寫生創作。自七十年代後期以來,他更是以八十老人之軀,北上北京,南下廣州,赴雲南,登石林,泛灕江,遊三峽,創作了不少丹青鉅作。百餘歲高齡時,還多次到雲南玉龍雪山、四川峨眉山、山東泰山寫生,為了尋找最能表現山水的壯麗和氣魄的觀景點,曾不擇路徑在山石與樹叢中穿行、攀登、觀察,以細緻體會眼前的山水美景,並攜景入畫。

旅遊怡情,擎登賞景,能調暢氣血、和悦情志、鍛鍊體魄,是中醫提倡的養生延年之妙法。晏老百餘歲仍謁金頂、登泰岱,比南宋大文豪陸游的“八十未滿七十餘,山巔水涯一丈夫”尤有過之,老先生畿年過耄耋超期頤,享壽百餘年,與此大有關係。

起居有常,飲食資生

長壽老人多有規律的生活加較為固定的飲食譜,晏老亦不例外。前幾年,他曾先後客居深圳、北京、重慶,但一直保持着規律而閒適有度的生活,這是他長壽的法寶。每天早晨七點準時起牀,四處走動一會兒後,就打理起最愛的蘭草,澆澆水,或者將蘭葉一片片擦得一塵不染。晏老的飲食,早晚不沾油腥,清淡為主,一生不抽煙不喝酒,平常以咖啡代茶,百歲後仍堅持每天創作一幅書畫。他還很喜歡逛商場,尤其是衣服店和餐具店,興起時還與兒孫們一起玩耍,以享天倫。除書畫外,晏老還喜歡收藏國內外各式刀具,把玩刀具的時候,臉上總會洋溢起心滿意足的表情。

其實,養生得法,百歲可期,晏老就是最好的例證,也是好養生者應該趕超的目標。

2012年的2月1 0日,正是晏老的週年祭日,願其“大德長留在人間”!

結語:畫畫講究的是靜心,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了繪畫着的心理素質,讓他們有着比常人更平和的心態,想必這也是很多國畫大師們能長命百歲的主要原因之一吧。(文章原載於《養生雜誌》,刊號:2012.02號,作者玉子、馬烈光,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