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常見疾病>

肩膀痠痛與肩周炎有什麼區別

常見疾病 閲讀(1.4W)

肩周炎,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疾病了,給患者帶來了無數的身體上的折磨,有時會讓患者朋友們無法忍受。但是,有很多人都分不清肩膀痠痛與肩周炎有什麼區別?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自然是有的,但是需要你們自己去尋找答案,而答案就在下文中哦,感興趣的趕快來看看吧!

肩膀痠痛與肩周炎有什麼區別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

(2)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

(3)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4)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因治療不當等。

2.肩外因素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隨着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峯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着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峯突起,上舉不便,後伸不能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檢查

本病主要採用X線檢查和肩關節MRI檢查:

1.X線檢查

(1)早期的特徵性改變主要是顯示肩峯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所謂肩峯下脂肪線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層脂肪組織在X線片上的線狀投影。當肩關節過度內旋位時,該脂肪組織恰好處於切線位,而顯示線狀。肩周炎早期,當肩部軟組織充血水腫時,X線片上軟組織對比度下降,肩峯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

(2)中晚期,肩部軟組織鈣化,X線片可見關節囊、滑液囊、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等處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鈣化斑影。在病程晚期,X線片可見鈣化影緻密鋭利,部分病例可見大結節骨質增生和骨贅形成等。此外,在肩鎖關節可見骨質疏鬆、關節端增生或形成骨贅或關節間隙變窄等。

2.肩關節MRI檢查肩關節MRI檢查可以確定肩關節周圍結構信號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炎症,可以作為確定病變部位和鑑別診斷的有效方法。

根據病史和臨牀症狀多可診斷。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峯下見到鈣化陰影。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鬆,或崗上肌腱、肩峯下滑囊鈣化徵。

臨牀上常見的伴有肩周炎的疾病包括:頸椎病、肩關節脱位、化膿性肩關節炎、肩關節結核、肩部腫瘤,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單純性岡上肌腱損傷,肩袖撕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及腱鞘炎等。這些病症均可表現為以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但是由於疾病的性質各不相同,病變的部位不盡相同,所以,有不同的伴發症可供鑑別。

治療

目前,對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包括主動與被動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當肩痛明顯減輕而關節仍然僵硬時,可在全麻下手法鬆解,以恢復關節活動範圍。

自我按摩的步驟及方法為:

1.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時間1~2分鐘,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2.用健側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後部的各個部位,時間1~2分鐘,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

3.用健側拇指及其餘手指的聯合動作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時間1~2分鐘。

4.還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況下,用上述方法進行按摩,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

5.最後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鐘,對於肩後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進行治療。

自我按摩可每日進行1次,堅持1~2個月,會有較好的效果。

在日常的生活中過於勞累,就非常容易出現肩膀痠痛的症狀,但是隻要稍加休息,症狀就會明顯的減退的。而肩周炎則會一直折磨着我們,直到我們康復,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肩膀痠痛與肩周炎有什麼區別,這樣就可以及時的治療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