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歷史解密>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第一場海上遭遇戰

歷史解密 閲讀(2.8W)

明朝時期,身處西半球的荷蘭能夠把台灣佔據,自然有一定的實力作保證。作為當時世界的“海上馬車伕”,其航海運輸與海軍作戰能力確實有可取之處。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第一場海上遭遇戰

而鄭和之後,明朝的艦船發展便停滯不前,火器與西方也逐漸出現差距。那麼,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是如何與荷蘭海軍展開交戰的呢?我們來談談鄭成功與荷蘭的第一次海戰。

1、心慌慌的揆一

鄭成功的根基在廈門一線,目光在南京北京,隔海相望的台灣本來沒有出現在他人生的劇本里。一直在福建地區抗清的鄭成功,也曾一鼓作氣打到南京附近。本應風頭正盛,無奈大敗而歸,軍中精鋭損失一半。不僅如此,還被人抄了糧倉,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人心惶惶之下,急需一個休養生息的地方。

就在鄭成功於困境中選擇台灣的時候,荷蘭駐台灣最後一任長官揆一也覺得日子不好過。

畢竟當時台灣與廈門之間有很多往來商旅,其中不乏消息靈通之輩,幾萬人規模的調動很容易就傳到揆一的耳朵裏。

2、粗鄙的範德蘭

揆一掂量了一下目前事態,馬上請求上級派遣援兵。沒過多久,由範德蘭率領的一支荷蘭艦隊便急匆匆趕到了台灣。

可當時台灣風平浪靜,誰也不會想到會有戰爭爆發。覺得生活十分無聊的範德蘭想去澳門找找刺激。

當時的澳門已經被葡萄牙人霸佔,範德蘭想要率領艦隊進攻葡萄牙人。這種極容易引發兩國戰爭的請求當然被揆一嚴詞拒絕。自尊心極強的範德蘭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便越來越不耐煩,甚至指責揆一過度恐慌。他聲稱鄭成功絕不可能進攻台灣,即使膽敢來犯,荷蘭人也能輕而易舉地驅逐他們。本文由本站網原創,請勿轉載!

揆一經營台灣多年,自然知道鄭氏集團的海上實力,他對範德蘭的説法嗤之以鼻。碰巧在荷蘭語中,“範德蘭”與“魯莽、粗鄙”的發音近似。揆一順手給他取名叫做“粗鄙的範德蘭”。

兩人越看越相互覺得厭惡,關係越來越差,雙方時常爆發爭吵。揆一甚至把範德蘭比作西方寓言裏的某頭既粗俗又目中無人的豬。倍感壓抑的範德蘭在盛怒之下撤離了台灣。跟隨他離開的不僅有前來支援的軍艦,還有原駐防颱灣的海軍人員與艦船。此時,揆一手中的籌碼只剩三艘軍艦了。

3、中西海戰

剩下的三艘軍艦中,最大的叫做赫克特號,中型的叫斯格拉號,最小的叫瑪利亞號。他們都是當時西方先進的艦船,都裝備有重型與中型炮,每艘平均配備十幾門大炮。而當時國姓爺的中式帆船上,每艘只有不到兩門火炮,不過勝在船隻數目眾多。本文由本站網原創,請勿轉載!

自鄭軍從鹿耳門進入大員灣之後,雙方就頻頻擦槍走火。鄭軍艦隊幾次試圖將荷蘭的戰艦引誘進淺水區,但都沒有得逞。

終於在鄭成功大軍登岸的同時,海上決戰正是爆發。中國帆船雖然炮少,卻安裝在船首和船尾。而西式戰艦的火炮都指向船舷兩側。這樣還不等荷蘭人橫過船身,中式帆船已經邊打邊衝進入到弓箭的射程之內。

船上的士兵向荷蘭人發射點着火的箭矢,很快西方戰艦燃起了火苗。荷蘭人在倉促還擊之下,還要分出大部分人手到甲板和船側撲滅四處調皮的小火苗。因為他們知道,一旦火勢蔓延到彈藥室,大家就都玩完了。

同時,鄭軍艦船直接開到荷蘭戰艦旁邊,依靠把雙方的風帆纜繩攪纏在一起,從而讓兩船死死貼住,以方便士兵登船作戰。

只要一艘中式帆船順利靠到荷蘭戰艦,後續的船隻就會用鐵鏈綁在那艘帆船的後面。這樣後船士兵沿着鐵鏈蜂擁而來,荷蘭人只能睜大眼睛看着敵人憑空變出一條船隻長龍。

戰術上吃虧的荷蘭人只好急中生智另想辦法。因為當時西方帆船的船尾一般用作長官的休息室和聚會廳。荷蘭士兵就把火炮從炮位推到軍官房間,透過房間窗户衝後邊射擊。

用鐵鏈連接的後船遭了秧,被突然冒出的火炮打了個正着。鄭軍官兵頓時死傷慘重,據説慘烈到鮮血從帆船的排水溝漫了出來。就這樣轟擊了一個小時,鄭軍漸漸不支才被迫退去。本文由本站網原創,請勿轉載!

4、船遲又遇打頭風

在戰鬥的過程中,作為現場最大的荷蘭戰艦,赫克特號的炮手把火炮推到了炮長室。偏偏炮長室旁邊連着彈藥庫房,這個平時嚴禁煙火的地方戰鬥時忘記關門。火炮發射炮彈的時候,四溢的火花噴進了彈藥庫,成堆的火藥桶與榴彈被點燃。

隨着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赫克特號化成一團巨大的火球,消失了蹤跡。只剩一位被炸成半截,僥倖活命的水手抓着根斷樑漂浮在海中。

後來他被中國軍隊救起,隨後被轉送回熱蘭遮城。也正是他的倖存解釋了赫克特號突然爆炸的原因。

目前國內史料對這場海戰的描寫並不多,不過結果可想而知,台灣所剩三艘軍艦中最大的一艘自炸沉沒,瑪利亞號是快速帆船,噸位小不適合纏鬥作戰。

而斯格拉號雖然能用,卻沒有赫克特號威力強大,單憑這艘軍艦完全阻止不了國姓爺收復台灣的步伐。本文為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