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嬰幼兒>

學會捏脊除小病

嬰幼兒 閲讀(2.13W)

目錄:

學會捏脊除小病

第一章:學會捏脊除小病

第二章:孩子常出虛汗 中藥臍療效果好

第三章:寶寶生病 六種症狀需重視

捏脊要從寶寶做起。捏脊也是一種治療小兒疾病的手法。長期的堅持捏脊不但可以有效的治療小兒便祕、嘔吐等疾病。還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學會捏脊除小病

捏積是用雙手運用不同的手法,作用到小兒脊背,能有效治療小兒厭食、便祕、腹痛、嘔吐等病症。

捏積應從小兒尾椎下的長強穴開始,家長或醫師的食指與拇指要互相合作在食指向前輕推小兒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起,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然後沿着脊背上的督脈,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後順亭,自尾椎下的長強穴(位於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即凹窩處)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循環,根據小兒的病情及體質捏拿4-6次。

從第二遍開始,之後任何一遍中,家長或其他人員都可以根據小兒出現的不同症狀,採用“重提”的手法,也就是每捏3下,提拿1次。做法是:雙手同時捏起脊背兩邊的皮肉,從下往上,沿着一個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勁往上提一下:有針對性地刺激一些背部的臟腑穴位,以便加強療效。等最後一遍捏拿結束後,家長或其他人員可用拇指中間的部位,採用揉、按同時並作妁手法,對腰部的腎腧穴捏積操作的過程全部結束。結束後,我們需要立即給小兒穿好衣服,避免受涼,並且,小兒要休息半小時後,才可以吃東西。

捏積的時間安排很簡便,只需每天進行一次,連續六天,便完成了一個週期的療程。如果捏積的操作手法得當.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小兒的病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如果小兒身體狀況改善不明顯,可間隔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進行第二個療程,或者改用其他治療方法。

六種捏積手法

捏積操作的手法比較簡單易學,但是真正做到熟練靈活,得心應手,還要對整個捏積術審常運的推、捏、捻、放、提、揉、按等手法有一個比較深入的瞭解。

1、推法:用雙手的食指第二、三節的背側,緊貼孩子捏積部位的皮膚,自下而上,均勻而快速地往前一推。

2、捏法:在推法基礎上,雙側拇指和食指相互合作,把孩子捏積部位的皮膚捏壘起來。

3、捻法:拇指和食指相互合作,向前捻動孩子皮膚,一邊移動捏積部位,一邊左右兩手交替進行。如果手法嫻熟,看上去像波濤一樣向前滾動。

4、放法:前三個手法綜合動作之後,隨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進,皮膚先被捏拿後被“放下”。

5、提法:在捏拿孩子脊背第二遍之後的任何一遍中,在孩子沿路的臟腑穴位處,在捏拿的基礎上,將臟腑穴位的皮膚用較重的力量向後上方牽拉一下。

6、揉法和按法:這兩個手法一般是同時應用,在捏拿脊背結束後,家長用雙手拇指的中間部位,在腰部的腎腧穴揉動,同時再用拇指適當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壓力,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

孩子常出虛汗 中藥臍療效果好

孩子多汗 提放虛汗症

如果你的孩子在睡覺時,時常滿頭大汗,甚至全身上下都汗涔涔的,臉色也不好,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做父母的總會感到特別揪心:孩子是不是病了?

是的,這就是中醫所講的虛汗症。兒童大病或久病後常會出現虛汗症,而虛汗症又會使得兒童體質變差。所以有虛汗症的兒童,大多都是動不動就感冒、咳嗽。

近段時間來,由於天氣反覆多變,就有不少兒童因為虛汗症而就醫。

洪女士3歲的寶寶,晚上睡覺就會出冷汗,而且會出很長一段時間。去到醫院檢查,洪女士才知道寶寶的冷汗,實際是虛汗,因為病後體質虛所致。由於寶寶很怕打針吃藥,所以讓洪女士很苦惱。打聽到有中藥臍療法,洪女士便帶着寶寶來醫院嘗試。

7歲的小綱,從小身體就很差,父母發現,小綱每天都會出很多汗,不管白天黑夜,還是冷天熱天,他身上的汗總在不斷往外冒,沒一會就能把裏面的衣服濕透。原來小綱是因為吃藥太多,身體虛了,所以才常冒虛汗。

常出虛汗易體虛

中醫認為,虛汗是由於人體陰陽失調,而致汗液外泄失常,多與體質虛弱有關。虛汗症青睞兒童,是因為兒童易患感染性疾病,加之普遍存在濫用、亂用抗菌藥和激素治療疾病現象,容易損傷小兒元氣,造成小兒虛汗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孩子常出虛汗,極易導致感冒、支氣管炎,還有可能導致脱水、體內電解質平衡紊亂、精神不振、微量元素丟失等。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汗多時,絕不可掉以輕心,應當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治療。

中藥臍療

免除打針吃藥之苦

治虛汗,中醫有特色優勢,藥物貼敷穴位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療法。

在人的肚臍上,有一個很特殊的穴位,即神闕穴,位於臍窩正中。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通過它,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人體一旦啟動胎息功能,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隨時得以自動調節。而且肚臍有任脈、督脈、帶脈、衝脈四脈通過,而統全身的經絡,聯繫五臟六腑。

臍療法操作很簡單,將一些具有補益正氣、調理氣血等相應功能的藥物,研磨成粉末,然後直接敷於清潔後的肚臍上,再以膠布粘貼,保留4—6個小時即可。

藥物敷臍後,一方面藥物的成分被吸收,通過氣血運行而達到病灶;另一方面,通過局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經絡、調理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發揮其防病治病的特殊作用,

敷臍療法,不僅可治小兒虛汗,還能治小兒腹瀉、厭食等病症。

寶寶生病 六種症狀需重視

1.嘴脣發紫

如果寶寶的嘴脣發紫,或口腔或舌頭黏膜變藍,就是沒有得到足夠氧氣的徵兆,稱為發紺。這時候撥打120是非常合適的做法。

2.呼吸不順

所有的嬰兒都會時常發出咕嚕聲或呻吟聲,如果他們的呼吸一直都很困難、急促,看到他們過度用自己的胸肌,或是鼻子擴張,就可能是呼吸窘迫的跡象。這時候要馬上打電話給小兒科醫生,如果是下班時間,可以考慮看急診。

3.新生兒發燒超過38℃

如果你的嬰兒不到2個月大,肛温超過38℃,就要引起注意了。新生兒發燒非比尋常,可能是感冒或是腦膜炎,要認真看待新生兒的發燒。

體温超過38℃的新生兒可能要住院做檢查,像是脊椎穿刺以評估是什麼原因造成發燒,他/她可能需要用抗生素;至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免疫系統發育較完整,發燒就不一定是很嚴重的問題。

4.黃疸惡化

如果新生兒的皮膚越來越黃,他/她可能有黃疸。不是所有的黃疸都危險,有些是正常的,會自行消失,但如果越來越黃而不會消失,就可能影響大腦,引起癲癇發作和永久性傷害。

大多數醫師會建議增加餵食頻率,讓嬰兒大便排除多餘的膽紅素,並給嬰兒做光療以增加膽紅素分解。

5.脱水

如果寶寶的尿布不會濕就要擔心脱水問題。在出生後的6天內,每天使用的尿布增加1片,6天后每天用6塊尿布。

其他嚴重脱水的跡象包括口乾、眼窩深陷以及嗜睡,這時兒科醫師可能會建議喂嬰兒喝電解質置換液。這時讓嬰兒喝水並不好,因為它可能會導致鈉含量下降,而這又會導致癲癇發作。

6.吐出淺綠色的膽汁

寶寶吐的原因很多,因為咳嗽太大力、哭太用力、吃太多以及胃的毛病等,然而,如果吐出綠色的膽汁就嚴重了。嘔吐物看起來像黑咖啡渣也很嚴重。

綠色膽汁代表腸阻塞,需要立即注意,嘔吐物看起來像咖啡渣可能是內出血的跡象。頭部受傷後嘔吐也需要評估,因為它可能是腦震盪的跡象。

結語:捏脊比僅僅是小兒治療疾病的手法,同時也是很多康復中心治療腦癱兒童的常見手法之一。如何大人想要嘗試捏脊的話,可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哦!(文章原載於《家庭保健》《東方藥膳》,刊期:2012.05,作者:餘繼林,林湘豔,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