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飲食百科>養生保健>

人的長壽祕訣是什麼 長壽養生需要“慢慢來”

養生保健 閲讀(1.89W)

很多人都在問人的長壽祕訣是什麼?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長命百歲,有些人年輕輕輕就一身病痛,這究竟和什麼有關?我們應該怎樣做長能夠延長壽命,怎樣才能夠有個健康的身體,這些大家都想知道?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做個介紹吧。

人的長壽祕訣是什麼 長壽養生需要“慢慢來”

長壽養生需要“慢慢來”

如何做才能夠長壽呢?小編告訴大家長壽需要我們“慢慢來”,是的,你聽的沒錯,長壽的祕訣關鍵在於一個“慢”字,慢慢吃、慢慢走、慢慢動,這樣才能夠達到養性的作用。

忘記時間,讓食物在舌尖停留。醫生建議用15—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則用半小時左右。對於老年人,每口飯菜應咀嚼25—50次,每頓飯吃30分鐘左右,才可以給飲食中樞足夠的興奮時間。多咀嚼,還可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質。

慢工作

不做辦公室“子彈頭”。80高齡的金庸先生就相信“樂觀豁達養天年”。他指出,人要有張有弛,有快有慢。不着急,做什麼都要徐徐緩緩,對健康很有好處。

慢運動

運動在於養生,所以我們不要求速度,而在於運動帶來的精彩,慢生活的展開,使得游泳、瑜伽、太極拳等慢運動也在我們周圍流行起來了,這些運動能夠讓我們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

慢休閒

不必扎堆,但求情調。休閒就是身體和靈魂放輕鬆,讓平時勞碌的身體停歇,讓緊張的神經徹底放鬆,讓浮躁的心態沉澱下來。釣魚、畫畫、書法、跳舞、登山、園藝、出海、打高爾夫球等方式是比較適宜的“慢式”休閒活動。

慢睡眠

不要讓別人打擾你的夢。慢條斯理地入睡,一夜安眠,第二天聞着太陽味醒來,容光煥發、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慢讀書

和思想一起跳舞,從閲讀中追求優雅和舒適的生活。善待自己的生命,也用心守候着自己靈魂的家園。

慢音樂

我們在緩慢的音樂中修養身心,來消除疲勞、舒緩神經、解除抑鬱、增進食慾、增強自信心,還能夠幫助治療多種疾病。

小編説的“慢慢來”指的是行動的速度不宜太快,保持在正常的速度範圍就好,而不是讓你偷懶哦!長壽養生可是懶不得的呀!

看看百歲老人如何養生長壽

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但是活到百歲的老人還是比較少見的,想讓自己也成為百歲老人,可以看看那些百歲老人的養生長壽經。

長命百歲是很多人的追求,在古代人看來,活到百歲是很難的,但是,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活到百歲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也想讓自己活到百歲,那麼,你可以看看那些百歲老人是如何養生的。

當長壽的人越來越多

“人生七十古來稀”是古人的標準,而今別説八九十歲,就連活過100歲也並非遙不可及。有一項來自美國洛杉磯老年病學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百歲老人數量與日俱增,尤以美國為最。

百歲老人最多的國家中,美國位居第一,其次是日本、法國、瑞典、意大利等。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長壽的人們是如何活得那麼健康那麼久的。

102歲“雕刻大師”:平常心,長壽第一要素

“從來不想傷心事,凡事平常心”,芝加哥102歲的羅伯特·希克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道出了自己的“長壽箴言”。1957年的一次飛機失事,奪走了其獨子小羅伯特的生命;第一任妻子與希克曼共度30年後,撒手人寰;第二任妻子也在結婚34年後先他而去。

“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我很少記起。我現在能想到的只是國小時老師的表揚,還有5歲時和小夥伴玩的情景。”他指着自己精心打理的花園説:“我這一輩子都很開心,看看這裏的景色,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而今,希克曼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自己開車去教堂做禮拜,接着看報紙、做飯。

105歲長壽老人:堅持走路是第二法寶

105歲的無錫市民王老太太,就是靠着這種堅持不懈的“運動精神”,創造了一個百歲老人30多年來沒有吃過一粒藥的生命奇蹟。

家住無錫市區,今年105歲的“百歲老人”王老太太告訴記者:走路是最有益於全身健康的運動,既舒筋強骨,又暢通氣血。她年輕時行醫就走路,上午門診,下午出診,不坐車,翻山涉水,一走幾十公里是常事。退休後,她更有時間走路了,每天堅持2個小時,胸背筆挺,雙手輕擺,步子不大但頻率很快,走到微微出汗後再緩步前行。現在105歲了,她仍然背不駝,腰不酸,睡眠也好。

“人老腿先老”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國內外多項研究提示,步行是對付生活方式病、維護健康的最佳良策。

養腎,長壽第三根基

“健康”、“長壽”這兩個詞是不可分離的,健康是長壽的基礎,長壽必須以健康為前提。

説到健康,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亞健康。什麼是亞健康呢?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健康定義,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研究,人羣中真正健康者(第一狀態)和患病者(第二狀態)不足人羣總數的2/3,有1/3以上的人羣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世界衞生組織稱其為“第三狀態”,國內通常稱為“亞健康”狀態。

前不久,世界衞生組織對我國上海、北京等地區的人羣健康狀態進行雙盲調查顯示,我國人羣中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比例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達65%左右。這足見亞健康狀態應該引起國人何等的重視。

一般來説,心神不寧、睡眠不好、頻繁起夜、易出虛汗、面色憔悴、持續性腰背痠痛、視物模糊等都是亞健康狀態的主要表現。由於這些表現都不甚嚴重,常常被人們忽視。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國民體質呈總體下降趨勢:全國有約2億高血壓病患者,近1億糖尿病患者,每年新增腫瘤患者160萬,慢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這些都和亞健康有着或多或少的聯繫。

現代醫學上説的起夜、失眠、腰痠、易出虛汗、精力下降等亞健康狀態,從中醫的角度講,多與腎虛密切相關。

40—65歲,生命的“一道坎”

調查研究表明:高血壓的易患年齡為40—65歲,冠心病的易患年齡為40—65歲,腫瘤的易患年齡為40—65歲。知識分子階層受這些疾病的拖累尤為嚴重,目前,我國知識分子階層的平均壽命僅為58歲左右,比全國人均壽命約低10歲。

40歲,常常被人們稱為身體“報警”年齡。40—65歲,被稱為易形成疾病期。因為長期處於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忽視了很多身體的報警信號,致使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和腫瘤等疾病的形成。

這時養生的要點:1.定期體檢,即使發現小病也應及時治療;2.聽從專家指導,重視每一個養生細節,積極調理身體;3.調整情緒,保持樂觀。

人如果在易形成疾病期,採用科學的補腎方法及時調理精、氣、神,糾正腰痠、失眠等一系列不健康的現象,壓力再大,活到100歲仍然是可能的。

為什麼能這麼説呢?我們常説“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就是元氣。元氣在哪裏?就在我們的腎裏。人就是靠元氣活着,元氣用盡的一天,生命就終結了,元氣充足,則人長壽。

長壽養生需知4個“不如”

很多老人熱衷養生,卻因觀念不對而多走彎路。以下“四個不如”,可以幫老人們避開一些常見的保健誤區。

跑不如走

運動有益長壽,但要量力而行。有些老人喜歡在晨練時快跑,這並不值得提倡。因為,跑步時機體耗氧量會增加,易導致呼吸短促、機體缺氧,而大多數老人本身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很容易誘發心肌梗塞或腦血管意外。對老人來説,運動的最佳選擇是散步,同時甩甩手、拍拍肩膀、扭扭腰胯,適可而止。體質很好的老人可以嘗試慢跑,但一定要做好跑前熱身和整理運動。

聽不如唱

聽個小曲兒排遣寂寞,是不少老年人的愛好。但如果要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光聽就不夠了。老人最好選擇開口唱出來。經常放聲歌唱,除了增加肺活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肺功能之外,還能提高認知能力,增強思維活力及記憶力。從心理學角度説,唱歌能有效調節情緒:憂傷的歌有助於宣泄不滿、壓抑,輕快的歌能增加快樂,經典老歌還能喚起人們對青春的回憶,增添朝氣,對生活充滿希望。

藥補不如食補

時下,越來越多的老人追求口服液、維生素片的藥補效果,或者過度迷信大補的中藥材如人蔘、黃芪等。實際上,不論哪種保健品,都容易出現成分不明、藥不對症、應用過量等弊端。相比之下,食補從日常食物而來,雖見效緩慢,但作用温和。對於身體狀況良好的老人來説,只需合理安排三餐,食物新鮮、多樣、均衡即可。老年人合理膳食組成包括:每日穀類300克左右、肉禽50克、魚蝦50克、蛋25克、豆及豆製品50克、蔬菜500克、水果250克、奶及奶製品250克、食用油25克。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特點,飯菜要軟爛、温熱,味道清淡。

多吃不如好睡

民間有句俗語,“吃人蔘不如睡五更”。意思就是説吃得再好也不如充足的睡眠。老年人隨着年齡變化,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都會慢慢下滑,這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睡眠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老人對疾病的抵抗力。一般情況下,60~80歲的老年人,每天最好睡足6~8小時。但睡眠時間超過10小時以上或者少於4小時對健康都不利。建議每天21點準備睡覺,22點至23點就寢較佳,最晚不應超過0點。此外,要重視每天的午睡,時間半小時到l小時為佳,睡前可喝一杯白開水。

結語:現在快的生活節奏,讓我們忙不過來,但是不斷怎樣,我們還是需要放慢自己的腳步如果你想長壽的話。慢生活不會使我們變得懶惰的,反而還能夠修養身心,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心的工作中。同時,長壽養生需知4個“不如”我們也要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