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歷史>傳統文化>

佤族人是怎樣傳承佤族歷史文化的

傳統文化 閲讀(2.31W)

2009年7月14日,63歲的佤族民間藝人尼端穿着盛裝,帶上自制的佤族樂器,參加了西盟佤族自治縣第一期阿佤文化傳習小組的學生畢業典禮,指導教師張曉玲帶着12名學員早早來到佤族木鼓風情園表演歌舞,為孩子們錄音錄像存檔。她高興地説:“這是我們佤族文化的第一批傳承人”。

佤族人是怎樣傳承佤族歷史文化的

2003年以來,西盟縣提出了“文化興縣”戰略,建成了佤族博物館,繼續保留髮展了民族歌舞團,舉辦一年一屆的“木鼓節”,還對被命名的民間藝人給予了一定的生活補助,開辦阿佤文化傳習小組,搶救、保護、弘揚佤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傳習小組的孩子全是佤族子弟,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有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熱愛佤族文化,具有一定的藝術表演基礎。老師也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有文化局的幹部,也有長期生活在佤山農村的民間藝人,政府拿出一定的資金補助教師和學員的食宿費。學員們每天放學後就到傳習組集中排練,雙休日則全天授課,專習佤族傳統舞蹈、器樂、説唱、禮儀等內容。今年畢業的12名學員是眾多參加學習的孩子中的佼佼者,他們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系統學習培訓,成為佤族文化傳承的新一代骨幹力量。

傳習組2005年開辦以來,12名學員已是名滿佤山的“小明星”。2007年,孩子們在北京舉辦的聯合國國際音樂理事會論壇上表演了佤族歌舞《阿佤風韻》等節目,並於2008年參加了雲南省春節聯歡晚會,好評如潮。此後他們又參加了普洱市和縣裏舉辦的各種文藝活動,聲名鵲起。

1996年出生的尼濤今年12歲,雖然還在讀國中,卻已“見過大世面”,他和同伴們學習一絲不苟,在烈日下一招一式認真練習,學會了不少佤族的民間歌舞表演套路。尼端和巖衝都是省級民間藝人,擔任傳習組指導老師以來,他倆把自己的畢生所學毫不保留地傳給孩子們,以傳習所為家,為佤族文化傳承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