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名人養生>

長壽的祕訣 鄭板橋家書中的養生之道

名人養生 閲讀(2.96W)

清朝康雍乾時代,百姓的平均壽命不到40歲。但是清代着名的書畫家鄭板橋卻歷經三代皇帝,享年73歲,算是那個時期的高壽之人。鄭板橋做縣令時,曾寫了一封家書,把自己的養生之道和盤托出,希望兒子終身行之。並把養生要素歸納為五點:一、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二、飯後散步,以千步為率;三、默坐有定時,每日於散學後靜坐片刻;四、遇事勿惱怒;五、睡後勿思想。這些即便是在現在看來也有不少值得借鑑的地方。

長壽的祕訣 鄭板橋家書中的養生之道

黎明即起 白粥一碗

鄭板橋曾在江蘇興化老家的廚房門聯上寫過一副對聯。其聯為:“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是鄭板橋日常飲食生活的縮影。吃的是青菜、蘿蔔、糙米飯,雖然生活簡樸,卻不乏養生真諦。即便是早餐不用粥菜的一碗白粥也充滿了濃濃的養生味道。

享壽86歲高齡的清代着名養生家曹庭棟,將古人的養生心得與自己的實際經驗結合,寫成“養生隨筆”,命名為《老老恆言》。曹庭棟在該書《晨興》篇中説:“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甌,能推陳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細。如雜以甘鹹之物,即等尋常飲食。”強調了食粥清淡,不添甘鹹之物的養生理論。我們現在很多人在吃粥的時候,為了增加口感,喜歡搭配着鹹菜或者白糖一起吃,實際上這種飯吃多了不利於養生,不是攝鹽量過大,就是含糖飲食過多,都不利於健康

飯後散千步

常言道:“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很多喜愛健身的人都有飯後散步的習慣。散步時,全身95%的肌肉和骨骼都被調動起來,代謝活動增強、血流通暢,就像從頭到腳給全身做了遍“按摩”,不僅釋放壓力,還能護心護腦。散步時,下肢肌肉加強活動,有節奏地擠壓靜脈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使它迅速回流心臟,可減少患動脈硬化的可能。

中醫專家介紹,飯後散步雖然有種種好處,但卻不適合某些人。比如患冠心病、心絞痛的人,進食後立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患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飯後立刻散步會增加胃腸蠕動,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不利於胃黏膜修復。貧血、低血壓的人飯後散步時很容易造成腦部相對缺血,出現頭昏、目眩,甚至昏厥。最好餐後1小時再散步,每次半小時,注意不要刻意追求速度。

默坐有定時

美國喬治亞州醫學院曾經研究了34名中學生後發現,每天靜思20分鐘,3個月後血壓明顯降低,如果能堅持下去,到成年時,心臟病和中風的患病率會降低13%。

中醫養生學也認為,精神內守,靜志安神的心理療法有助於養生延年、防治疾病。也有西醫保健專家認為,靜坐對腦力勞動者防治神經官能症、頭痛、失眠、高血壓、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礙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遇事勿惱怒

鄭板橋為人處世,不為名利,不計得失。他留給後人兩條有名的字幅,即“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這既是他為人處世的信條、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也是他對人的勸善之言。他本人以這種樂觀精神安然地度過了他的暮年。

遇事為什麼不要惱怒呢?原來生氣會導致人的大腦功能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並直接作用於人的心臟和血管,使胃腸的血流量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從而導致人的食慾減退,嚴重時可引起胃潰瘍。人生氣時會引起心跳加快,心臟收縮力增加,血壓升高,使血液變稠。再加上大量的血液湧向大腦和麪部,使供應心臟的血液大大減少,因此就會造成心肌缺血,引發心絞痛等疾病。中醫還認為“大怒傷肝”,西醫研究也表明,人在生氣時,人體會分泌出一種叫做“兒茶酚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使脂肪分解加快,進而導致血液和肝細胞內的遊離脂肪酸增加。而遊離脂肪酸有很強的細胞毒性,因此,會使肝臟受損。

睡後勿思想

清代養生家李漁説:“養生之訣,當以睡眠為先。”《黃帝內經》中説:“人卧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足見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保證良好的睡眠,就要做到“睡後勿思想”。中醫學認為,“憂思”與人的失眠關係十分密切。憂則易致肝鬱氣滯,化火擾動心神而失眠,或傷及脾胃,“胃不和則卧不安”。思慮過度則傷脾,心脾血虛,神魄無主,而致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