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科全書館>人羣>名人養生>

探索孔子晚年的養生之道

名人養生 閲讀(2.01W)

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不得志,經歷了許多政治紛擾,生活紛擾,可是他仍活了73歲。人生七十古來稀,應該説,孔子是長壽的,這與他晚年有一套養生術有關。

探索孔子晚年的養生之道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幾個階段的特點。他的話就是很深刻的養生經。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開,進入一個人能“解脱一切”的狀態,這時,不為世事所困擾,對一切順境、逆境都看得很開,變得眼界高超,虛懷若谷。 但這又不是看破紅塵,消極避世,而仍然是積極進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樂趣。所以孔子晚年還致力於編撰《春秋》,不倦地學習《易》,以至“韋編三絕”,還繼續給弟子上課。 有一次楚國大夫葉公問孔子的學生子路:“你們的孔夫子是個怎樣的人?”子路一時不知怎樣回答人。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後對子路説:“孔子這個人啊,發憤時可以忘了吃飯,高興時什麼憂愁都扔掉了。他啊,連快要老了自己還不知道。”(《論語。述而》)應該説,正是這種開闊的心境使孔子獲得了長壽。

飲食講究以養生

孔子晚年飲食很講究,有“八不食”的習慣,從現在的保健、飲食衞生觀點看,大部分也是正確的,要求高的。這“八不食”分為三類:

一、色味方面:食物變顏色了不吃,變味了不吃。

二、食物質量方面:糧食陳舊了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了不吃,不時新的菜蔬不吃。

三、製作方面: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熟肉不吃。

這八不吃,對飲食衞生的要求很全面,對當代人也是一種啟發。 孔子還很強調吃相,他説:“食不語,寢不語”。就是吃飯時不要説話,睡覺時也不要説話。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指糧食,“膾”指切碎了的肉。這句話的意思是説,要多吃經過精加工的糧食,吃的肉切得越細越好。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齒不好,腸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減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細,不煮爛,便咬不動,會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堅持了這一飲食原則,保證了營養的攝人,是他長壽的重要保證。 孔子的這句話還可作另一種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經過精巧烹調,色香味俱全的菜餚,能刺激人的食慾,使人胃口大開。現代很多營養學家都主張:保健食品應該是美食,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我們應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製作美食。“美食精細以頤年”,對老年人來説,這不是一種奢求,而是養生的需要。